超大型地下洞室圍巖變形特性及監(jiān)控模型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V223;TV698.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圍巖穩(wěn)定理論的發(fā)展和研究現(xiàn)狀
1.2 大型地下洞室安全監(jiān)測技術應用現(xiàn)狀
1.3 研究問題的提出
1.4 論文研究內容
1.4.1 研究內容及完成工作
1.4.2 技術路線
第2章 工程背景
2.1 工程概況
2.2 地質條件
2.2.1 地層巖性
2.2.2 地質構造
2.2.3 地應力水平
2.3 施工方案
2.4 支護方案
2.4.1 支護設計原則
2.4.2 左岸地下廠房拱圈支護設計方案
2.4.3 左岸地下廠房邊墻支護方案
2.5 監(jiān)測布置
第3章 圍巖變形破壞特征及監(jiān)測成果分析
3.1 圍巖破壞特征
3.1.1 拱圈破壞特征
3.1.2 邊墻破壞特征
3.1.3 層間錯動帶破壞特征
3.2 圍巖變形特征
3.2.1 拱圈變形特征
3.2.2 邊墻變形特征
3.3 支護結構響應特征
3.3.1 錨桿應力響應
3.3.2 錨索荷載響應
3.4 地質構造錯動、剪切
3.4.1 位錯量響應
3.4.2 滑移剪切變形特征
3.5 小結
第4章 圍巖變形、破壞機制
4.1 初始應力場的“源力”效應
4.1.1 上游側拱肩洞周環(huán)向剪切
4.1.2 淺層邊墻的應力控制型破壞
4.2 地質構造的控制作用
2錯動帶滑移剪切'> 4.2.1 巖層產狀與C2錯動帶滑移剪切
4.2.2 地質結構面對邊墻變形的控制作用
4.3 施工進度的影響
4.4 圍巖變形與支護結構荷載相關性分析
4.5 小結
第5章 圍巖變形的監(jiān)控模型
5.1 建模理論及其研究現(xiàn)狀
5.2 模型因子的構造
5.2.1 卸荷回彈變形分量
5.2.2 振動變形分量
5.2.3 時效變形分量
5.3 模型參數的求解
5.4 計算實例
5.5 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參與科研項目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育宗;劉才華;;拉剪作用下節(jié)理巖體錨固力學分析模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6年12期
2 孟國濤;樊義林;江亞麗;何煒;潘益斌;李毅;;白鶴灘水電站巨型地下洞室群關鍵巖石力學問題與工程對策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6年12期
3 Matthew A.Perras;Mark S.Diederichs;;Predicting excavation damage zone depths in brittle rock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6年01期
4 程麗娟;譚可奇;張志軍;;長河壩水電站地下廠房圍巖復合型變形破壞特征分析[J];四川水力發(fā)電;2016年01期
5 劉國鋒;馮夏庭;江權;段淑倩;姚志賓;裴書鋒;段興平;周孟夏;;白鶴灘大型地下廠房開挖圍巖片幫破壞特征、規(guī)律及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6年05期
6 張偉;劉泉聲;;基于剪切試驗的預應力錨桿變形性能分析[J];巖土力學;2014年08期
7 王俤剴;蔡德文;董瑜斐;孫璇;;猴子巖水電站地下廠房圍巖變形特征分析與控制[J];人民長江;2014年08期
8 田君;張鵬;袁平順;;猴子巖水電站高地應力地下廠房頂拱開挖技術[J];四川水力發(fā)電;2013年06期
9 竇寶松;陳秀軍;;邊界元法及其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水電技術;2013年10期
10 朱澤奇;盛謙;張勇慧;李揚帆;;大崗山水電站地下廠房洞室群圍巖開挖損傷區(qū)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訓國;地下工程中注漿巖石錨桿錨固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2 巨能攀;大跨度高邊墻地下洞室群圍巖穩(wěn)定性評價及支護方案的系統(tǒng)工程地質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397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3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