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液混輸泵復合導葉優(yōu)化及內部流動特性研究
【學位單位】:蘭州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E974.1;TV136.2
【部分圖文】:
氣液混輸泵復合導葉優(yōu)化及內部流動特性研究輪轂進口葉片角:11 11tantany yhdnDD (3.12)輪轂出口葉片角:11 22tantany yhdnDD (3.13)輪緣翼型安放角:1 22y ycy (3.14)輪轂翼型安放角:1 22h hch (3.15)葉片輪緣包角:cos=360cylt z (3.16)動葉片軸向長度和動導葉間矩
22b) 動葉 c) 導葉圖 3.2 增壓單元實體結構示意該三級氣液混輸泵是由吸入室、動葉輪、復合導葉、壓出室組成。這些過流件的結構對整機綜合性能至關重要。本文通過流線法的設計思想,利用 Pro/件對三級氣液混輸泵進行水體建模,過流部件水體模型的扭曲狀況、光順度以與真實模型的近似程度都會影響到流場數值模擬的精確度[54]。同時使用該軟件裝配功能將各個過流部件裝配在一起組成一個整體。然后轉換成 ICEM 可以接的文件格式進行網格劃分,為數值模擬做好鋪墊。
氣液混輸泵復合導葉優(yōu)化及內部流動特性研究第 4 章 混輸泵數值模擬與復合導葉葉片數優(yōu)化化方案與計算域模型氣混輸泵復合長短導葉葉片數的恰當選擇是提高多相泵綜合性能的重要此本章內容依據前幾章的理論基礎以及優(yōu)化建模方法,通過三維建模軟建立長導葉葉片數 Z1和短導葉葉片數 Z2分別為 Z1=7,Z2=7;Z1=8,Z2=8Z2=9 等三種方案。導葉翼型選擇 NACA4412 翼型,其他設計參數不變使用專業(yè)流場分析軟件 Fluent 在不同工況下進行全流場數值模擬分析。算域模型如下圖 4.1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金亞;蔡淑杰;李泳江;周鑫;張永學;;Optimization design of multiphase pump impeller based on combin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boundary vortex flux diagnosi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7年06期
2 劉清;;三級軸流式油氣混輸泵內流場壓力脈動特性[J];水電能源科學;2017年09期
3 李國華;;多相流熱物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智庫時代;2017年05期
4 王潤軒;王路;鄭朋;;油氣混輸泵的研究現狀[J];化工管理;2017年06期
5 孔祥領;呂楊;高進偉;曹杉;朱宏武;;螺旋軸流式多相泵多級可壓縮模擬研究[J];石油機械;2016年05期
6 張金艷;張金龍;王瑞奎;;我國油氣混輸技術研究現狀及發(fā)展建議[J];新疆石油科技;2016年01期
7 李潤富;劉佳;;油氣儲運技術發(fā)展趨勢探討[J];化工管理;2016年03期
8 張金亞;蔡淑杰;朱宏武;;葉片式混輸泵入口段氣液兩相流場可視化試驗[J];機械工程學報;2015年18期
9 張人會;郭榮;楊軍虎;李仁年;;基于CFD的空間導葉內部流場分析及優(yōu)化設計[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5年09期
10 馬希金;張貞貞;侯yN華;;多級油氣混輸泵軸向間隙變化對其性能的影響[J];流體機械;201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龍軍;基于傳感器數據融合的小通道氣液兩相流參數測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苗長山;多相泵增壓單元的工作理論與設計方法[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胡全友;螺旋軸流式油氣混輸泵氣液兩相瞬態(tài)流動特性研究[D];西華大學;2017年
2 宋悅;用于氣液兩相流參數測量的新型非接觸式電阻抗傳感器[D];浙江大學;2017年
3 馬亞鵬;基于CFD的離心泵內部三維流場的數值模擬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7年
4 李選玉;螺旋軸流式油氣混輸泵的研制及實驗[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5 倪鵬博;動靜葉輪軸向間距對軸流式油氣混輸泵性能的影響[D];蘭州理工大學;2014年
6 胡忠輝;葉柵稠密度對多相泵效率影響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7 柴翔;基于OpenFOAM對兩相流動的數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曲鑫;多相泵葉輪幾何參數分析與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14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1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