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綜合評價和主成分分析的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
【學位單位】:西安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V213.4;O212.4;O159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圖 2.2 隴縣高程圖水文氣象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北部山區(qū)為半干旱溫涼區(qū),中部川道為山區(qū)是潮濕、寒冷地區(qū),海拔低于 1300m 高度的地域四季分明,天與秋天相連,并且冬天時間長沒有夏天。河流水系與水利工程資源比較豐富,地表水年徑流量 5.9 108m3,地下水總儲量 7241藏量 90159 103w。主要包括兩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系,千河、通關河屬渭河水系,在縣境內(nèi)流域面積 2177.2km2;水系,在縣境內(nèi)流域面積 99.73km2。千河是隴縣的主要河流,有 度 68.75km,流域面積 2010.44km2,占全縣總面積的 86%,年徑地表水量的 84%,是目前本縣灌溉、發(fā)電的主體河流。流入千河,右側有 25 條,兩岸支流基本對稱,其中流域面積在 50km2以上關山溝、石罐溝、咸宜河、蒲峪河、峽口河、大杜陽溝、梁浦川支流草灘河、趙家莊河、楊河溝、水銀河,普洛河支流甘溝河, 1 座,小型水庫 9 座。通關河水系流域面積 166.76km2,占隴縣
9圖 2.3 隴縣水系圖縣已建成 1067 處各類水利工程,包括 10 座中小型水庫,33 座陂塘,71 ,52 處抽水站,700 多眼配套機井,198 處人飲站,基本農(nóng)田建設面積 130km土流失面積 361km2。各類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千河川塬區(qū)和千河主要支流水的開發(fā)利用主要為蓄水工程和飲水工程,建成 2 處水庫灌區(qū),7 處引水小型年工程引水能力 8900 104m3,占可利用量的 41.8%;地下水的開發(fā)利用為,基本分布在千河川塬區(qū),年開采量 1100 104m3,占可開采量的 35.3%。溉面積近 15 萬畝,7.8 萬畝水庫灌區(qū),近 5.6 萬畝自流灌區(qū),純井灌面積 0.94 面積 2.9 萬畝。 社會經(jīng)濟概況1)行政區(qū)劃與人口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俊曉;李朝奎;羅淑華;陳果;;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泉州市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2015年01期
2 王濤;孜比布拉·司馬義;美克拉衣·艾克拜爾;陳溯;;烏魯木齊市水資源承載力的動態(tài)分析[J];水文;2014年06期
3 段新光;欒芳芳;;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新疆水資源承載力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S1期
4 武榮;李援農(nóng);;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水資源安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及其應用[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3年04期
5 李靜芝;朱翔;李景保;;環(huán)洞庭湖區(qū)水資源供需系統(tǒng)仿真及優(yōu)化決策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3年02期
6 馬利邦;牛叔文;楊麗娜;;水資源利用對敦煌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演變的影響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2年09期
7 馬峰;王千;藺文靜;王貴玲;;基于指標體系投影尋蹤模型的水資源承載力評價——以石家莊為例[J];南水北調(diào)與水利科技;2012年03期
8 李九一;李麗娟;;中國水資源對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支撐能力[J];地理學報;2012年03期
9 許朗;黃鶯;劉愛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蘇省水資源承載力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12期
10 姜秋香;付強;王子龍;;三江平原水資源承載力評價及區(qū)域差異[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11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富行;水資源承載力分析與應用[D];河海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14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1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