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設計與試驗研究
【圖文】:
在試驗過程中,保持水槽與兩側調節(jié)水箱的水位高度不變,在單位時間內從兩側水箱流出的水量即為單位時間內的單井回灌量。試驗裝置底板上的測壓孔分布圖如圖3.1所示,試驗裝置實物圖如圖3.2所示。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室內穩(wěn)定流回灌試驗裝置由有機玻璃材質制作,試驗裝置包括提供穩(wěn)定水流系統(tǒng)、模擬水流從河道回灌至含水層系統(tǒng)供排水系統(tǒng)、排除剩余水流的系統(tǒng)和測量單井回灌量和水位高度的系統(tǒng),(見圖2),其中回灌系統(tǒng)有回灌水槽、回灌井、井口等,測量系統(tǒng)有底部測壓管(見圖3)、水位和流量測量等。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井口按1:25的比例制作,均取一半,進水斷面開孔率約為20%,圓形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口高為60 mm、直徑為40 mm;方形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口高為60 mm、邊長為40 mm。普通回灌井模型的制作比例與抽灌兩用井口一致
在試驗過程中,保持水槽與兩側調節(jié)水箱的水位高度不變,在單位時間內從兩側水箱流出的水量即為單位時間內的單井回灌量。試驗裝置底板上的測壓孔分布圖如圖3.1所示,試驗裝置實物圖如圖3.2所示。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室內穩(wěn)定流回灌試驗裝置由有機玻璃材質制作,試驗裝置包括提供穩(wěn)定水流系統(tǒng)、模擬水流從河道回灌至含水層系統(tǒng)供排水系統(tǒng)、排除剩余水流的系統(tǒng)和測量單井回灌量和水位高度的系統(tǒng),(見圖2),其中回灌系統(tǒng)有回灌水槽、回灌井、井口等,,測量系統(tǒng)有底部測壓管(見圖3)、水位和流量測量等。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井口按1:25的比例制作,均取一半,進水斷面開孔率約為20%,圓形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口高為60 mm、直徑為40 mm;方形抽灌兩用自滲反濾回灌井口高為60 mm、邊長為40 mm。普通回灌井模型的制作比例與抽灌兩用井口一致,取用模型的一半,安裝在裝置主體側壁的中間部位。圖3.1 回灌
【學位授予單位】: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V213.9;P641.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陽;林廣思;;海綿城市概念與思想[J];南方建筑;2015年03期
2 陳衛(wèi)平;呂斯丹;王美娥;焦文濤;;再生水回灌對地下水水質影響研究進展[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3年05期
3 李旺林;;多面進水的反濾回灌井[J];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2012年12期
4 李旺林;李英特;;山東省地下水庫的建庫模式和快速回灌技術[J];人民黃河;2010年10期
5 李璐;盧文喜;杜新強;冉淵;;人工回灌過程中含水層堵塞試驗研究[J];人民黃河;2010年06期
6 張璇;王健;;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0年01期
7 肖有才;靳向紅;楊蘭和;;井損的消除方法及其在抽水試驗中的作用[J];工程勘察;2009年11期
8 劉雪玲;朱家玲;;新近系砂巖地熱回灌堵塞問題的探討[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9年05期
9 杜新強;冶雪艷;路瑩;遲寶明;Steffen Birk;楊悅鎖;;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問題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09年09期
10 黃修東;束龍倉;劉佩貴;王恩;;注水井回灌過程中堵塞問題的試驗研究[J];水利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寒梅;上海市地面沉降風險評價體系及風險管理研究[D];上海大學;2013年
2 倪龍;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熱泵源匯井運行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李旺林;松散介質地下水庫設計理論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悅靈;濱海地區(qū)海綿城市規(guī)劃設計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年
2 尹志遠;高效抗沖防淤型自滲回灌井室內試驗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672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7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