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遜河流域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文效應模擬
發(fā)布時間:2017-10-14 06:31
本文關鍵詞:伊遜河流域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文效應模擬
更多相關文章: SWAT模型 土地利用模式 水文效應 伊遜河流域
【摘要】:利用SWAT模型對伊遜河流域水文效應進行分布式模擬,分別模擬了1985年和2010年兩期土地利用條件下、3種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流域的產(chǎn)流產(chǎn)沙過程。選取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系數(shù)、涵養(yǎng)指數(shù)和泥沙年內分配不均勻系數(shù),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水文效應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表明,生態(tài)保護型模式有利于減少泥沙流失、增加水土涵養(yǎng)能力;城市擴張型模式雖有助于減少產(chǎn)沙量,卻使徑流大大增加,不利于城市防洪安全;耕地保護型模式有利于水源涵養(yǎng),卻使輸沙量增加。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水文效應與經(jīng)濟效益。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
【關鍵詞】: SWAT模型 土地利用模式 水文效應 伊遜河流域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09078,51579148)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K10B04)
【分類號】:P333
【正文快照】: 由于人類活動對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fā)和利用,我國面臨嚴峻的水土流失問題,根據(jù)第三次全國水土流失普查數(shù)據(jù),全國有356.92萬km2的水蝕和風蝕(不包含凍融侵蝕127.82萬km2)土地,占國土總面積的37.6%[1],每年平均土壤侵蝕超過45億t,占全球土壤侵蝕總量的1/5[2],而我國西部及北部地區(qū),
本文編號:1029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295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