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質三角洲沉積特征及沉積過程模擬
【學位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618.13
【部分圖文】:
絡界面;大型、多期次前積體底包絡界面;局部削蝕面。分別對應大磨拐河組頂、大段底和大磨拐河組底。本研究通過上述三個地震界面來建立研究區(qū)的地震等時地層架。(2)泥質三角洲露頭層序地層分析大磨拐河組地層建組于喜桂圖旗,現(xiàn)今的牙克石市。建組者劉國昌等在創(chuàng)建時并指出該組的典型剖面。 前人的研究資料表明(孫曉猛,2008;朱春生,2008),在拉爾盆地的東緣免渡河凹陷,有一個新建的大型煤礦,當?shù)氐难揽耸旱V屬于大型露煤礦,牙克石煤礦的大磨拐河組垂直剖面為觀測、描述和研究研究區(qū)提供了一個極佳地質剖面。(如圖 0.1)。但前人工作重點致力于該組的巖性變化及化石分布之上,研究的野外地質調查集中在具有良好的橫向連續(xù)性的巖層上。詳細研究了泥質三角洲頭層序地層,主要工作包括對大磨拐河組層序界面的識別、層序單元的年代(主要通古生物識別)、巖層測量和地層樣式分析來確定前積體的砂地比范圍。通過對泥質三洲前緣的沉積序列、巖性展布情況與立體幾何要素進行定性與定量的觀測和相關描述建立出地震序列的一一對應聯(lián)系。
圖0.2泥質三角洲沉積特征及沉積過程模擬研究技術路線
0圖 2.1 研究區(qū)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圖研究區(qū)塊大磨拐河組屬于我國海拉爾盆地,海拉爾盆地位于我國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盟境內。北接根河凹陷區(qū),南臨塔木察格盆地,東部為我國大興安嶺西部為滿洲里隆起區(qū)。面積大約為 4.4×104Km2,是一個中、新生代形成的陸相,緊鄰南部塔木察格盆地,面積大約為 3.5×104Km2,兩盆地屬于同一大構造單境線為界人分成海拉爾盆地和塔木察格盆地兩部分。海拉爾與塔木察格盆地內陷群,按構造分類可以分為 5 個二級構造單元,分別是 3 個斷陷帶與 2 個隆起為中部斷陷帶、西部斷陷帶和東部斷陷帶與嵯崗隆起和巴彥山隆起。3 個斷陷分為 15 個三級構造單元,分別為呼倫湖凹陷、巴彥呼舒凹陷、查干諾爾凹陷陷、霍爾洪德凹陷、紅旗凹陷、烏爾遜凹陷、貝爾凹陷、南貝爾凹陷、塔南凹凹陷、呼和湖凹陷、舊橋凹陷、巴音戈壁凹陷和桑布爾凹陷。研究區(qū)兩大盆地中共大小總計 22 個凹陷,凹陷總面積約為 3.6×104Km2(圖 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俊良;左倩媚;解習農;張成;鐘澤紅;;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新近系沉積特征與有利儲蓋組合[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1年06期
2 李建平;周心懷;呂丁友;;渤海海域古近系三角洲沉積體系分布與演化規(guī)律[J];中國海上油氣;2011年05期
3 陳祥;嚴永新;章新文;劉洪濤;薛秀麗;羅曦;;南襄盆地泌陽凹陷陸相頁巖氣形成條件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11年02期
4 楊少春;孟祥梅;陳寧寧;張世奇;向奎;;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地區(qū)新近系沙灣組沉積特征[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5 賀小林;王振奇;周鳳娟;安勁松;;尼日爾三角洲烴源巖評價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6 朱永進;尹太舉;劉玲利;;淺水型三角洲沉積研究進展及問題討論[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年03期
7 李勝利;于興河;謝玉洪;陳志宏;劉力輝;;濱淺海泥流溝谷識別標志、類型及沉積模式——以鶯歌海盆地東方1-1氣田為例[J];沉積學報;2010年06期
8 劉海濤;蒲秀剛;張光亞;袁選俊;衛(wèi)延召;;準噶爾盆地白家海地區(qū)侏羅系三角洲沉積體系[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9 姚玉來;林春明;高麗坤;劉玉瑞;馬英俊;李艷麗;張霞;張志萍;;蘇北盆地高郵凹陷深凹帶東部古近系戴南組二段沉積相及沉積演化[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10年02期
10 劉長利;朱筱敏;王興明;任紅民;李樹靜;;蘇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組層序地層及沉積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年03期
本文編號:28147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1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