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頭臺油田源13區(qū)塊扶余油層儲層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0-08-19 18:27
【摘要】:頭臺油田位于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qū)朝陽溝階地西端,是一個向西傾沒的鼻狀構造,鼻狀構造是在古中央隆起帶上繼承發(fā)育的三級構造,頭臺油田扶余油層屬于下白堊統(tǒng)泉四段地層。源13區(qū)塊位于油田的北部,其扶余油層受周邊物源控制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分流河道砂體,河道砂體主要呈條帶狀,河道規(guī)模普遍較小,砂體相對較薄,物性較差,且地層埋深大,后期成巖作用較強,地層波阻抗差異較小,地震波反射特征不明顯,增加了小層劃分對比的難度,進而影響儲層砂體分布的預測和油水分布的確定,導致開發(fā)效果較差。本文在前人對源13區(qū)塊沉積研究的基礎上,通過井震結合小層對比劃分,在建立等時地層格架的基礎上,對研究區(qū)進行二、三維精細層位解釋,應用地震屬性提取,地質統(tǒng)計學反演對扶余油層進行儲層預測,具有更高的井間砂體預測精度和縱向分辨率,進而提高開發(fā)效果。結果表明:通過開展井震聯(lián)合統(tǒng)層,建立統(tǒng)一地層格架,扶余油層自上到下劃分了3個油層組,即FⅠ、FⅡ、FⅢ組,共18個小層。應用地震屬性提取,發(fā)現(xiàn)地震屬性對于扶余油組儲層預測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沉積環(huán)境相對單一且地震資料一致性較好的局部區(qū)域具有較好的識別預測效果,能識別主體河道走向及分布范圍,扶余油組儲層屬于薄層砂泥巖互層沉積特征,單層砂巖沉積較薄,巖性多以粉細砂巖為主,因此砂泥巖速度差異較小,地震直接識別率較低,無法對河道砂體進行半定量識別和描述。利用反演結果,對含油小層的砂體進行刻畫。與前人研究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反演儲層預測符合度較高。利用地震反演儲層預測的結果,結合本地區(qū)構造發(fā)育特征,對本區(qū)有利區(qū)進行優(yōu)選,部署設計了井位6口。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13;P631.4
【圖文】:

技術路線圖,頂面,儲層,有利目標區(qū)


圖 0.1 技術路線圖成的主要工作量1)通過井—震結合,旋回對比的方法,建立了 19 條地層對比剖面,完成小層的小層對比;2)編制地層厚度圖 4 張;3)通過三維可視化、相干體、剖面平面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區(qū)二維解釋釋 400km2,共解釋落實 396 條斷層;解釋了 T2、FⅠ底、FⅡ底、FⅢ底共編制了扶余油層 FI 頂面(T2)、FII 頂面、FIII 頂面構造圖;4)通過對研究區(qū)的地震屬性進行分析及地震儲層反演預測,精細刻畫了儲層的空間展布特征。并編制地震屬性圖 5 張、預測砂巖厚度圖 41 張。5)通過對研究區(qū)的構造、儲層的綜合分析,評價優(yōu)選了 3 個有利目標區(qū)位 6 口。

井位圖,井位圖,地層,扶余油層


幀5鄪誹ㄓ吞鋟鲇嚶筒閼銀逕希嘞⒉鬮鐨越喜睿噤疤灞。嘈夭閶倚院嵯蟣浠狒歟嘈夭懵襠畬螅嘈夭悴ㄗ榪共鉅煨。嘈卣鴟瓷涮卣韃幻饗。?1.2 研究區(qū)井位圖1.2 研究區(qū)地質特征研究區(qū)自下而上依次為基底地層、侏羅系地層、白堊系下統(tǒng)(其中包括嫩江組地層、姚家組地層、青山口組地層、泉頭組地層、登婁庫組地層)、白堊系上統(tǒng)(明一段、四方臺組地層)和第四系沉積物,缺失古近—新近系(圖 1.3)。主要開發(fā)目的層是泉四段和泉三段上部的扶余油層。經過對前人撰寫文獻的調查,發(fā)現(xiàn)研究區(qū)扶余油層是一個完整的三級復合型沉積旋回。

頭臺油田源13區(qū)塊扶余油層儲層預測


松遼盆地地層綜合柱狀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旭光;牛志杰;王振林;馮右倫;周柯全;朱永才;;巖石脆性預測在吉木薩爾凹陷致密油勘探中的應用[J];地質與勘探;2015年03期

2 曾婷;桂志先;施洋;王艷飛;;時移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在永安鎮(zhèn)油田Y3斷塊開發(fā)中的應用[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15年02期

3 韓博;劉尚軍;鐘學彬;;地震沉積學方法技術在塔河油田三疊系的應用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5年03期

4 黃澧;何文祥;;綜合指數(shù)法在神木氣田儲層非均質性應用[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5 王玉秀;汪利兵;韓芮;張海義;劉丹丹;;地震沉積學在渤海蓬萊油田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6期

6 高順莉;周祖翼;;南黃海盆地東北凹侏羅紀地層的發(fā)現(xiàn)及其分布特征[J];高校地質學報;2014年02期

7 唐文旭;曹強;;伊通盆地岔路河斷陷油氣二次運移模擬[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8 張尚鋒;劉武波;殷一丹;尤英;;地震沉積學在陸相湖盆沉積體系研究中的應用——以江陵凹陷上白堊統(tǒng)漁洋組為例[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4年05期

9 白小霞;吳建彪;王天龍;;定邊油田長2儲層敏感性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08期

10 王曉亮;趙祿順;王千遙;劉芳曉;;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在山西復雜山區(qū)的應用[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玉朋;畢建霞;曾正清;;復雜儲層相控預測及定量預測技術一體化研究[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02資源與環(huán)境地球物理勘查理論與方法技術分會場[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鑫;松遼盆地南部中淺層沉積演化與油氣分布[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李延平;大慶油田州201區(qū)塊扶余油層精細地層格架與沉積微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3 關德師;松遼盆地下白堊統(tǒng)層序地層及沉積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雨佳;敖南油田敖A區(qū)塊PⅠ層組儲層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7年

2 朱可丹;海拉爾盆地烏東斜坡帶南屯組儲層精細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3 蘭寧;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特征與儲層預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4 張志群;高臺子油田扶余油層沉積微相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5 董青松;地震信號處理中譜分解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6 馬成英;時頻屬性提取方法及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7 趙紅娟;長嶺凹陷姚家—嫩江組沉積相與儲層特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石海東;杏樹崗地區(qū)扶余油層儲層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9 華方奇;大慶喇嘛甸油田北塊井震聯(lián)合儲層解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10 沈向存;譜分解技術在儲層描述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974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974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b98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