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藏高礦化度地層水鹽析相態(tài)及生產(chǎn)影響因素
本文關鍵詞: 高溫高壓氣藏 高礦化度地層水 鹽析相態(tài) 影響因素 出處:《天然氣與石油》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高溫高壓氣藏高礦化度地層水開展了鹽析相態(tài)和生產(chǎn)影響因素分析。由于地層水含有電解質,采用Pitzer模型表征固相氯化鈉熱力學平衡,建立氣-凝析油-地層水-固體的四相相平衡模型。高礦化度地層水在降壓開采過程中,氣中水含量增加,密度先增加后略微降低,密度極大值將降壓過程分為"非鹽析過程"和"鹽析過程",礦化度抑制地層水蒸發(fā),卻加速地層水鹽析。儲層滲透率越低、束縛水飽和度越高或礦化度越大,地層鹽析量越大。生產(chǎn)動態(tài)分析中確定采氣速度越大或井底壓力越低,鹽析發(fā)生時間越早,鹽析量越大。地層水鹽析對單井產(chǎn)能有較大影響,造成儲層孔隙度和滲透率降低。研究成果為含高礦化度地層水的高溫高壓氣藏鹽析預測奠定了基礎。
[Abstract]:The salting-out phase and production factor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 and high salinity formation water are analyzed. Because the formation water contains electrolytes, Pitzer model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of solid phase sodium chloride. A four-phase equilibrium model of gas-condensate formation water-solid is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depressurization, the water content in gas increases, and the density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slightly. The maximum density value divides the depressurization process into "non-salting-out process" and "salt-out process". The salinity inhibits the evaporation of formation water, but accelerates the salting out of formation water. The lower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the higher th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or salinity. The larger the salting out amount of formation is, the greater the gas recovery rate is or the lower the bottom hole pressure is in production dynamic analysis, the earlier the salting out time is, the larger the salting out amount is, the greater the formation water salting out has to the productivity of single well. The research results lay a foundation for salt evolution predic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s containing high salinity formation water.
【作者單位】: 中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川東北采氣廠;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溫高壓二氧化碳-原油-地層水三相相平衡溶解度規(guī)律”(51404037)
【分類號】:TE3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付啟;金強;姜桂鳳;張永梅;侯澤生;;地層水在天然氣保存中的積極作用[J];新疆石油地質;2006年05期
2 冷濟高;龐雄奇;張鳳奇;崔麗靜;劉海波;;遼河西部凹陷地層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張琴;汪宗余;王廣源;龍鵬宇;唐穎;聶海寬;;永安地區(qū)地層水成因分析及與油氣的關系[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年02期
4 劉健;潘建軍;;地層水綜合管理方法的實現(xiàn):從油藏管理到環(huán)境保護[J];國外油田工程;2010年09期
5 關云梅;王蘭生;張鑒;張琦;施雨華;;地層水與殘酸、鉆井液混合液特征分析[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11年02期
6 封猛;肖輝;胡廣文;王倩;張俊明;王福升;;基于D函數(shù)鑒別地層水的方法與應用[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2年04期
7 吳巧英;謝潤成;陳珊珊;譚平川;;中揚子地區(qū)地層水特征及與油氣保存的關系[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2年05期
8 胥尚湘;;國外油田污水的處理[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1984年05期
9 曾興;利用地層測試判斷地層液性[J];石油鉆采工藝;1989年02期
10 劉霞;樊立民;陳立仁;;用離子色譜法分析油田地層水中的無機離子[J];油田化學;198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崔永強;;幔源油氣與堿性地層水[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環(huán)及其地質環(huán)境效應[C];2009年
2 曲希玉;劉立;;烏爾遜凹陷含片鈉鋁石地層水特征及成因[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3 李曉燕;向立宏;解玉寶;銀燕;;東營凹陷地層水成因演化與油氣成藏[A];“資源保障 環(huán)境安全——地質工作使命”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C];2011年
4 崔永強;;松遼盆地堿性地層水、堿源及其堿交代作用[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曲希玉;劉立;;烏爾遜凹陷含片鈉鋁石層位與其他層位地層水對比研究[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6 湯勇;杜志敏;孫雷;;考慮地層水存在的注CO_2混相驅機理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成艷;;平湖油氣田地層水特征分析及其與油氣保存關系[A];上海市石油學會中青年科技論文集(2007)[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鄭曉東;利用廢棄油井開發(fā)地層水十分可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2 余琪祥 江其勤;僅靠地層水難識油氣真面目[N];中國石化報;2013年
3 豆孝珍 寧以 秦祖奎 曹陽;降本小動作 增效大文章[N];中國石化報;2014年
4 資深財經(jīng)觀察人士 晉風;重視地陷:不要讓地層再窒息[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5 張可春 王金發(fā) 周立波 董艷;開拓的步伐[N];中國石化報;2001年
6 楓火;有效提高作業(yè)質量的XZD-66型堵水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5年
7 田錕邋鄧賢偉;讓塔里木河水更清天更藍[N];中國石化報;2008年
8 朱潤忠 王自力;研討川西深層開發(fā)環(huán)保配套技術[N];中國石化報;2009年
9 記者 滕艷;中國五個地區(qū)最有希望找碘礦[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銀德;靖邊氣田馬五_1氣藏南二區(qū)地層水特征及開發(fā)對策[D];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
2 何曉;橫觀各向同性地層聲波測井波場模擬與地層滲透率反演[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熊生春;堿溶液在地層多孔介質中的輸運規(guī)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09年
4 于志超;飽和CO_2地層水驅過程中的水—巖相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劉向峰;采動損傷地層結構地震響應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5年
6 李智強;低頻聚焦型電磁波測井響應及應用基礎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7 金文輝;低滲透砂巖氣藏氣水分布規(guī)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俊龍;川西氣田地層水配制壓裂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李延飛;川西坳陷中段地層水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氣保存條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3 張志剛;地層化學元素測井儀研發(fā)中的關鍵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4 魯平;吳起采油廠18號注水站清污混注工藝技術優(yōu)化[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5 薛東圓;王槐子溝區(qū)域水文地質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6 李爭春;地層水有機酸熱演化動態(tài)、定量預測模型及其在松遼盆地北部地區(qū)的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楊杰;SC-CO_2對地層水在巖石表面潤濕行為影響的分子模擬[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8 徐波;硫酸鋇鍶垢化學清垢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9 王麗麗;壓裂后慶深地層水地化參數(shù)提取方法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10 楊曉輝;徐家圍子斷陷地層水地化特征與油氣藏的關系[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15312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3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