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生物炭對土壤水分特征及水脅迫條件下高粱生長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9-18 06:42
  為明確生物炭對土壤水分有效性及作物生長的影響,采用室內(nèi)模擬和盆栽試驗,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比例(0,0.5%,1%,3%和6%(w/w))對土壤水分特征和水脅迫(相對含水量45%)條件下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隨生物炭添加比例增加,土壤吸濕系數(shù)、凋萎濕度、田間持水量、飽和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和總孔隙度呈增加趨勢,而容重降低;生物炭明顯提高了土壤的EC值,0,0.5%,1%,3%和6%處理分別為0.16,0.33,0.47,0.89,1.58mS/cm。添加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土壤的水分蒸發(fā),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土壤的有效水含量,但在相同含水量下土壤水的有效性降低。在水分脅迫條件下,6%處理提高了高粱葉片相對含水量,但其植株水勢最低,同時蒸騰速率、氣孔導度、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和凈光合速率最低;0.5%處理葉水勢最高,蒸騰速率、氣孔導度和凈光合速率較高,同時干物質(zhì)累積最大,表明施用0.5%的生物炭能夠改善土壤水分環(huán)境,促進水脅迫條件下高粱生長。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學報. 2015,2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生物炭對土壤水分特征及水脅迫條件下高粱生長的影響


圖1不同處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線2.4不同用量生物炭對土壤保水性能的影響圖表示各處理在相同條件下土壤儲水量隨時

生物炭,水分脅迫,高粱,干物質(zhì)積累量


慢;約300h后6%處理剩余水量亦趨于穩(wěn)定,與CK相比穩(wěn)定時間相差約165h,表明生物炭的施入能增加土壤對水分的保持能力,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圖2生物炭對土壤保水性的影響2.5水分脅迫下生物炭對高粱干物質(zhì)積累量的影響在水脅迫條件下,出苗后33d和71d時各生物炭處理對高粱干物質(zhì)積累量影響顯著(P>0.05),0.5%處理具有和CK相當或稍高的干物質(zhì)積累量,而1%,3%和6%的干物質(zhì)積累量一致,均顯著低于0.5%和CK處理(圖3)。盡管隨生物炭施用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但在水脅迫條件下低量生物炭處理(0.5%)高粱生長最好。圖3水分脅迫下生物炭對高粱干物質(zhì)積累量的影響2.6水分脅迫下生物炭對高粱生理特性的影響水分脅迫下各生物炭處理植株水勢表現(xiàn)為0.5%>1%>CK>3%>6%,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6%處理的水勢顯著低于0.5%和1%處理的水勢(P<0.05),但與CK和3%處理比較,差異不顯著(表4)。葉片相對含水量隨生物炭用量的提高而增加,CK,0.5%,1%,3%和6%的葉片相對含水量分別為82.91%,84.44%,84.93%,86.59%和87.99%,與CK比較,3%和6%處理顯著地提高了葉片相對含水量(P<0.05)。各生物炭處理高粱苗期最新展開葉的光合參數(shù)見表4。各處理蒸騰速率表現(xiàn)為0.5%>1%≈CK>3%>6%,相應的氣孔導度亦表現(xiàn)為0.5%最高,其次為CK,3%和1%處理,6%處理最低,分別為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分脅迫對棉花幼苗水分利用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 李平,張永江,劉連濤,孫紅春,王旗,李存東.  棉花學報. 2014(02)
[2]生物炭對不同土壤化學性質(zhì)、小麥和糜子產(chǎn)量的影響[J]. 陳心想,何緒生,耿增超,張雯,高海英.  生態(tài)學報. 2013(20)
[3]生物炭添加對黃土高原典型土壤田間持水量的影響[J]. 顏永毫,鄭紀勇,張興昌,李世清.  水土保持學報. 2013(04)
[4]中國糧食作物秸稈焚燒排碳量及轉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J]. 李飛躍,汪建飛.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3(14)
[5]生物炭及炭基氮肥對土壤持水性能影響的研究[J]. 高海英,何緒生,耿增超,佘雕,殷金巖.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1(24)
[6]大青山不同植被土壤物理特征及有效水的研究[J]. 代海燕,張秋良,魏強,郭鑫,劉文軍.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8(12)
[7]黃花苜蓿耐鹽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J]. 王俊杰,云錦鳳,呂世杰.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8(12)
[8]晉西黃土區(qū)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的克立格法[J]. 李笑吟,畢華興,張志,張建軍,林靚靚.  土壤學報. 2006(06)
[9]晉西黃土區(qū)坡面林地土壤持水性能研究[J]. 孫中峰,張學培,劉卉芳,張曉明.  干旱區(qū)研究. 2004(04)
[10]甘肅景電灌區(qū)鹽化土壤的吸濕系數(shù)與凋萎濕度及其預報模型[J]. 李小剛.  土壤學報. 2001(04)



本文編號:33996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3996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35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