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樓夜間蓄熱通風性能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康艷兵,江億,張寅平;夜間通風相變貯能吊頂系統(tǒng)實驗分析[J];建筑學報;2002年07期
2 馮國會;韓淑伊;劉馨;黃凱良;李慧星;;相變墻房間夏季夜間通風效果實驗[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3 楊茜;楊柳;劉加平;;西安市夏季住宅室內熱舒適調查研究[J];制冷與空調;2011年01期
4 馮國會;陳其針;黃凱良;牛潤萍;王琳;;Cool storage time of phase change wallboard room in summer[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夢琳;楊柳;閆海燕;;漢中村鎮(zhèn)住宅夏季熱舒適調查[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3年02期
2 孫方田,范運澤,袁東升;夜間通風效果的探討[J];焦作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3 周軍莉;楊華;張國強;;自然通風建筑熱特性研究進展[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10年02期
4 殷維;張國強;徐峰;吳加勝;;自然通風設計通用流程初探[J];建筑學報;2009年05期
5 楊柳;杜曉磊;鄭武幸;閆海燕;朱小波;;吐魯番地區(qū)夏季農村住宅熱舒適研究[J];暖通空調;2014年04期
6 王偉;嚴捍東;;十八烷膨脹珍珠巖定形相變材料封裝及隔熱性能[J];化工進展;2014年05期
7 樂小龍;梁彩華;張小松;;基于EnergyPlus對南京地區(qū)應用夜間通風預測[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14年02期
8 王向榮;張沈生;許秀麗;;淺議空調新風系統(tǒng)行業(yè)的發(fā)展[J];建筑與預算;2014年10期
9 張君瑛;吳喜平;于樹軒;馮玉偉;章學來;;采用封裝式相變材料的冷吊頂熱工特性模擬[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10 馮國會;崔潔;黃凱良;李慧星;郭慧宇;;基于太陽能熱水的毛細管網(wǎng)壁面低溫輻射采暖系統(tǒng)[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艷;龍恩深;孟曦;李攀;;學生公寓熱環(huán)境實測研究[A];第十四屆西南地區(qū)暖通空調熱能動力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娟懷;王珊;馬玉霞;王式功;馬盼;劉慧;郭慶元;;西安市氣溫和污染物與疾病的關系研究[A];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S15氣候環(huán)境變化與人體健康[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軍莉;建筑蓄熱與自然通風耦合作用下室內溫度計算及影響因素分析[D];湖南大學;2009年
2 殷維;建筑自然通風利用率預測與節(jié)能評估模型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秦翠翠;廣州地區(qū)住宅通風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呂亞軍;相變材料在輕質圍護結構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凱良;寒冷地區(qū)相變儲能房間熱集成技術與熱設計方法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2 殷維;CFD軟件在建筑環(huán)境研究中的應用與階梯教室的自然通風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3 許艷;長沙地區(qū)辦公建筑夜間通風技術實驗研究及DeST模擬分析[D];湖南大學;2007年
4 史洪;生態(tài)低技術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運用[D];江南大學;2007年
5 陳濤;辦公建筑夜間通風熱工參數(sh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6 張榮元;建筑能耗需求響應仿真模型的自動生成與模型校正[D];山東大學;2008年
7 楊靜竹;火車站候車廳自然通風熱舒適性與節(jié)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8 謝瑩瑩;嘉峪關火車站夏季熱環(huán)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9 賈靜;基于價值工程的西安市居住建筑節(jié)能方案評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10 張勇華;相變屋面磚的材料配制及隔熱性能研究[D];廣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曉真;曲云霞;黃峰;;不同通風方案對建筑能耗影響的模擬分析[J];建筑節(jié)能;2010年06期
2 馮國會;黃凱良;陳其針;劉馨;陸夢U,
本文編號:25657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56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