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外形對高層建筑風荷載的影響研究
[Abstract]:Aiming at two kinds of angle-edge correction forms of cutting angle and concave angle stipulated in the current load code of building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the wind tunnel pressure measurement tests of tall building models with seven cross-section for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angle correction ratio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projection length of a single angle along the principal axis to the projection length of the whole sec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angle edge correction ratio on the wind load of the building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le edge mod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ownwind and cross-wind loads of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buildings. When the angle correction ratio is 10%, the average wind power coefficient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value of the building are decreased most, and the root-mean-square value of the cross-wind coefficient decreases the most when the angle correction ratio is 20%. In frequency domain, the angle edge correction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wind power spectrum.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edge correction ratio, the conversion frequency corresponding to the cross-wind power spectrum peak will move to the high frequency part.
【作者單位】: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2BAJ07B01)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青年基金項目(20120122331030077)
【分類號】:TU973.2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顧明;葉豐;張建國;;典型超高層建筑風荷載幅值特性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6年01期
2 顧明;唐意;全涌;;矩形超高層建筑橫風向脈動風力.Ⅰ:基本特征[J];振動與沖擊;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明;葉豐;;高層建筑風致響應和等效靜力風荷載的特征[J];工程力學;2006年07期
2 顧明;葉豐;;高層建筑風致響應的簡化分析方法[J];工程力學;2006年08期
3 吳永誠;苗峰;閆幼鋒;黎義斌;;實驗風洞數據與風洞尺寸關聯的數值求解[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4 全涌;嚴志威;溫川陽;方鴻強;顧明;;開洞矩形截面超高層建筑局部風壓風洞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2011年04期
5 嚴亞林;金新陽;唐意;武林;;高層矩形建筑橫風向風力特性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2011年11期
6 孫翠蓮;趙明揚;王洪光;;風荷載下越障巡檢機器人結構參數優(yōu)化[J];機械工程學報;2010年07期
7 顧明;葉豐;;典型超高層建筑風荷載頻域特性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6年01期
8 顧明;唐意;全涌;;矩形截面超高層建筑風致脈動扭矩的基本特征[J];建筑結構學報;2009年05期
9 錢若軍;董石麟;袁行飛;;流固耦合理論研究進展[J];空間結構;2008年01期
10 梁樞果;王磊;鄭以微;溫四清;李慶祥;;體育場懸挑屋蓋結構風荷載解析模型[J];空氣動力學學報;201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建國;雷鷹;;L形高層建筑風荷載特性研究[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0年
2 唐意;顧明;金新陽;;矩形截面高層建筑扭轉方向脈動風力 I:基本特征[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橙;新型流體有限元方法研究及其在風場繞流和結構耦合風效應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金虎;X型超高層建筑三維風荷載與風致響應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3 李永貴;高層建筑風荷載與風致彎扭耦合響應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4 章李剛;大型復雜建筑結構風致效應及等效靜力風荷載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昊夫;典型超高層建筑氣動彈性的實驗研究[D];汕頭大學;2011年
2 李佳;一類具有錐形外形的超高層建筑氣動荷載特征及抗風措施[D];汕頭大學;2011年
3 張世宇;高層建筑風荷載及風致振動的數值模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韓朝輝;巨型鋼框架靜力和動力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5 朱一凡;雙塔高層建筑風荷載與風致響應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孫飛;巨型鋼框架結構三維有限元靜力和動力特性分析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丁威;典型斷面高層建筑風荷載風洞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楊旺華;高層建筑風致響應及風荷載識別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9 周海鵬;復雜大底盤高層建筑風場特性數值模擬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錢濤;不同長寬比矩形截面高層建筑的風荷載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顧明;葉豐;張建國;;典型超高層建筑風荷載幅值特性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6年01期
2 顧明;葉豐;;典型超高層建筑風荷載頻域特性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6年01期
3 周fE毅,顧明;單通道測壓管路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設計[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召明,李京伯;CAARC高層建筑標模動態(tài)測力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趙文信;;給排水質量控制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24期
3 楊文;;第二次全國室內給排水技術交流會在京召開[J];給水排水;1984年04期
4 鄭志坤;;高層建筑電氣工程設計的幾點考慮[J];家電科技;1985年04期
5 王虎栓,江近仁;高層建筑隨機地震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8年03期
6 王志忠;霍達;;佳木斯商業(yè)大廈結構優(yōu)化設計策略[J];低溫建筑技術;1991年02期
7 王壽康;;剛度有突變的彈性支承剪力墻分析(英文)[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5期
8 王光裕,倪云珠;高層建筑給水工程中“負壓返流”斷水癥及其對策[J];住宅科技;1995年01期
9 袁敏敏;高層建筑設計衛(wèi)生問題剖析[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1995年02期
10 李瑛;李渝生;;高層建筑接地系統(tǒng)的分析——天津電力生產調度樓接地系統(tǒng)的設計[J];天津電力技術;199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杰臣;蘇園園;;淺析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3卷)[C];2010年
2 張勝;程偉麗;;淺談高層建筑安裝施工的協調與配合問題[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3 鄭照東;楚儲航;;高層建筑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2卷)[C];2009年
4 李光旭;潘雨順;陳承輝;;高層建筑空調制冷最佳實際設計負荷研究[A];第九屆全國冷水機組與熱泵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梁樞果;;可調液體—質量阻尼器對高層建筑側移—扭轉風振響應的控制[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6 周堅;;帶有剛性轉換層的高層建筑靜力簡化計算[A];第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1994年
7 夏虹;;加壓送風系統(tǒng)設計中的幾點問題[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8年學術年會資料集[C];2008年
8 劉潔;李仁忠;王昌翰;;基于地面激光掃描技術的高層建筑變形監(jiān)測[A];中國測繪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會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9年
9 段孟永;;高層建筑結構用鋼淺析[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9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惠清;秦爽;王文英;張守亮;趙翠香;;論高層新建建筑物的防雷施工監(jiān)督與管理[A];天氣、氣候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河南省氣象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宋延濤邋通訊員 劉洪濤 王向華;德州市區(qū)“長”高了[N];德州日報;2007年
2 馬繼鋒;高層建筑:赤峰城市發(fā)展的劃時代標志[N];赤峰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楊純紅;我國專家在高層建筑沉降計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N];中華建筑報;2009年
4 胥倩雯 本報記者 靳勇;我市部分高層建筑障礙燈缺失[N];大慶日報;2009年
5 科建;高層建筑混合結構技術課題通過驗收[N];中國建設報;2010年
6 ;遭遇高層建筑火災疏散自救“走”為上策[N];建筑時報;2008年
7 崔鯨濤;“空中紅線”限高上海[N];中華建筑報;2003年
8 張建平 貴州省黔東南州公安消防支隊防火處;淺談現代高層建筑火災疏散行為及設計[N];法制生活報;2009年
9 粟玉萍;高層建筑夜間能否“流光溢彩”?[N];南充日報;2007年
10 蘭州消防支隊永登縣公安消防大隊 唐虎;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設計[N];甘肅法制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軻;強震下高層建筑反應模擬方法研究及其平臺開發(fā)[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3年
2 陳靜;帶裙房高層建筑的半主動邏輯控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3 燕輝;復雜體型高層建筑風荷載及風振響應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葛忻聲;高層建筑剛性樁復合地基性狀[D];浙江大學;2003年
5 覃力;日本高層建筑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6 孫健;高層建筑筒中筒結構箱形基礎下CFG樁復合地基性狀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7 鄭朝榮;高層建筑風荷載吸/吹氣控制的數值模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鄭朝榮;高層建筑風荷載吸/吹氣控制的數值模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顏桂云;地震、風激勵作用下高層建筑振動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陸建忠;分段變截面高層建筑被動控制的隨機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199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俞靜;高層建筑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與溫度裂縫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2 謝霏;筒體—樁筏基礎共同作用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3 但學文;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4 肖偉;多塔高層建筑結構地震反應分析[D];重慶大學;2003年
5 張繼文;遠場地震動作用下土—結構相互作用對深厚土層上高層建筑的影響[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6 晏致濤;高層建筑基礎設計智能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7 李驍春;高層建筑地下室側墻溫度裂縫機理及控制技術[D];河海大學;2004年
8 楊韜;不同剪力墻力學模型的程序在高層建筑結構分析中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張智;高層建筑系統(tǒng)化結構概念設計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10 郭仕群;設置偏心支撐的不規(guī)則高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10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41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