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層狀巖體抗剪強度表達式計算效果的有限元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anisotropic shear strength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a rectangular underground cavern in a layered rock mass is assumed as the background. Using the formulas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hesive force varying with the direction proposed by the author and Pietruszczak, the elastic-plastic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hree working condition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plastic zone in surrounding rock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empirical expression proposed by the author is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ietruszczak first order expression, but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econd order expression of Pietruszczak.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資助(No.2010CB7321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No.51079145,No.51379201)
【分類號】:TU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發(fā)奎;;攀枝花—西昌地區(qū)層狀巖體的生成條件成巖成礦機理初步分析—以米易白馬巖體為例[J];四川地質學報;1982年Z1期
2 劉紅英,夏斌,梁華英,張玉泉;攀西茨達和太和層狀巖體時代[J];高校地質學報;2004年02期
3 盧紀仁;攀西層狀巖體成因模式[J];中國地質;1986年09期
4 王啟耀;趙法鎖;;考慮偶應力的層狀巖體地下洞室開挖模擬[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5 鐘勇;;層狀巖體的抗剪強度力學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15期
6 周蓮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層狀巖體壓縮強度尺寸效應的數(shù)值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9年05期
7 楊樂;吳德倫;李德萬;向喜瓊;廖云平;;層狀巖體的Cosserat介質均勻化[J];應用力學學報;2010年01期
8 李夕兵;陳壽如;;應力波在層狀礦巖結構中傳播的新算法[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6期
9 盧剛;周志芳;;軟硬互層狀巖體滲透特性研究[J];地下水;2006年06期
10 周蓮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考慮圍壓影響下的層狀巖體壓縮特性[J];科技導報;2008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遠;王思敬;杜永廉;;層狀巖體結構變形破壞研究[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選集(二)[C];1992年
2 張子新;華安增;;層狀巖體滑落的分形模型[A];第二屆全國青年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3 熊詩湖;鄔愛清;周火明;;層狀巖體變形試驗的尺寸效應[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肖遠;;軸向力與橫向力共同作用下層狀巖體的臨界荷載問題[A];水電與礦業(yè)工程中的巖石力學問題——中國北方巖石力學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文集[C];1991年
5 李仲奎;陳振聲;;層狀巖體三維邊界元應力分析中的面力不連續(xù)問題[A];第二屆全國青年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6 范雷;唐輝明;王亮清;;基于離散單元法的層狀巖體地基極限承載力初探[A];中國軟巖工程與深部災害控制研究進展——第四屆深部巖體力學與工程災害控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百年校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李仲奎;H.A.Mang;;層狀巖體邊界單元法中的奇異性問題[A];首屆全國青年巖石力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8 陳安敏;顧金才;沈俊;明治清;;層狀巖體加固中錨固體周圍巖層塌落深度的近似計算方法[A];地基基礎工程與錨固注漿技術:2009年地基基礎工程與錨固注漿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伍法權;姜柯;;層狀巖體中節(jié)理分布的剖面特征研究與應用[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選集(二)[C];1992年
10 肖遠;;層狀巖體受彎時層間剪切滑動條件[A];第二屆全國工程地質力學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蓮君;層狀巖體破壞特征的試驗和數(shù)值分析及其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2 劉紅英;攀西地區(qū)堿性巖的年代學研究及其地質意義[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3 楊樂;基于Cosserat介質理論的層狀巖體均勻化數(shù)值分析與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4 梅松華;層狀巖體開挖變形機制及破壞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5 李祥龍;層狀節(jié)理巖體高邊坡地震動力破壞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年
6 李佑國;基于“3S”技術的攀西地區(qū)銅鎳鉑族元素礦床找礦靶區(qū)篩選[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7 王安明;層狀鹽巖變形機理及非線性蠕變本構模型[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8 宋小林;層狀巖體爆破的層裂效應及其對順層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張志增;橫觀各向同性巖體位移反分析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10 來雅文;巖漿硫化銅鎳型鉑(鉑族)礦床類型、分布與峨嵋玄武巖鉑鈀賦存狀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文群;層狀巖鹽洞室的流變變形和穩(wěn)定性分析[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郭娜欣;塔里木板塊東北部坡北巖體內鎂鐵質層狀巖系巖石成因[D];長安大學;2012年
3 黃達;軟硬巖層互層巷道頂板穩(wěn)定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4 凌錦蘭;新疆北山地區(qū)羅東鎂鐵質—超鎂鐵質層狀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與巖石成因[D];長安大學;2011年
5 王濤;基于復合材料力學的層狀巖體錨固支護系統(tǒng)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6 冷霜;層狀巖體變形試驗的數(shù)值模擬[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7 夏昭德;新疆北山地區(qū)漩渦嶺鎂鐵質—超鎂鐵質層狀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與巖石成因[D];長安大學;2010年
8 陳龍;以斜坡坡肩為承載面的層狀巖基極限承載力計算理論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9 熊詩湖;層狀巖體變形特性試驗研究[D];長江科學院;2007年
10 何志宇;層狀巖質基坑破壞模式及開挖理論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62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26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