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破壞面轉移和垃圾壩作用的邊坡穩(wěn)定分析
本文選題:破壞面轉移 + 垃圾壩。 參考:《巖土工程學報》2014年06期
【摘要】:垃圾壩是山谷型填埋場和橫向擴建填埋場中常采用的增穩(wěn)措施;破壞面在襯里結構不同界面間發(fā)生轉移也是被證實的規(guī)律,考慮破壞面轉移和垃圾壩作用的垃圾體邊坡穩(wěn)定分析方法尚未見報道。通過將襯里結構中破壞面轉移點作為分界點,將滑動垃圾體分成5個楔體,利用極限平衡條件建立了五楔體邊坡穩(wěn)定分析方法。研究結果表明,五楔體極限平衡分析方法能夠分析考慮破壞面轉移和垃圾壩影響的填埋體穩(wěn)定性;考慮破壞面轉移計算得到的安全系數(shù)低于不考慮考慮破壞面轉移的計算結果,考慮破壞面轉移的計算方法能夠發(fā)現(xiàn)更危險的情況;填埋場安全系數(shù)隨垃圾壩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垃圾壩的背坡有一最優(yōu)坡度,垃圾壩的背坡小于這一坡度時,發(fā)生"壩背破壞"模式;垃圾壩的背坡大于這一坡度時,發(fā)生"壩底破壞"模式;最危險破壞面通過填埋場的背坡和底坡的襯里,再通過垃圾壩的壩背襯里界面或壩底。
[Abstract]:Refuse dam is often used in valley landfill and lateral expansion landfill, and the transfer of failure surface between different interfaces of lining structure is also proved to be the rule. Th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refuse slope considering failure surface transfer and refuse dam ac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e sliding solid is divided into five wedges by taking the transition point of the failure surface as the boundary point in the lining structure an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the five-wedge slop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equilibrium analysis method of five wedges can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landfill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failure surface transfer and refuse dam, and the safety factor calculated by considering failure surface transfer is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failure surface transfer. A more dangerous situ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transfer of failure surface. The safety factor of landfil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 of the refuse dam, and the back slope of the refuse dam has an optimal slope, and the back slope of the refuse dam is less than this slope. When the back slope of the refuse dam is larger than this slope, the "dam bottom failure" mode occurs; the most dangerous failure surface passes through the back slope of the landfill site and the lining of the bottom slope, and then through the dam back lining interface or the dam bottom of the refuse dam.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巖土力學與堤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72234)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41372268)
【分類號】:TU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云敏,王立忠,胡亞元,吳世明,張振營;城市固體垃圾填埋場邊坡穩(wěn)定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0年03期
2 朱向榮,王朝暉,方鵬飛;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擴容可行性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2年03期
3 馮世進;陳云敏;高廣運;;垃圾填埋場沿底部襯墊系統(tǒng)破壞的穩(wěn)定性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4 錢學德;施建勇;劉慧;朱月兵;;垃圾填埋場多層復合襯墊的破壞面特征[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5 施建勇;錢學德;朱月兵;;垃圾填埋場復合襯墊剪切特性單剪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4期
6 涂帆;崔廣強;林從謀;肖朝昀;;垃圾填埋場穩(wěn)定影響因素敏感性神經(jīng)網(wǎng)絡分析[J];巖土力學;2010年04期
7 錢學德;施建勇;;關于具有多層復合襯里填埋場穩(wěn)定安全的探討[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玉輝;王濤;李勝昔;;垃圾填埋處置法中的巖土工程理論研究進展[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孫繼軍,曾照明,盧繼強,蔡鶴生;城市垃圾填埋場安全穩(wěn)定性分析[J];重慶環(huán)境科學;2003年12期
3 孟云偉;汪洋;;垃圾土的工程性質研究現(xiàn)狀[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4 姜陳釗;鄭曉琴;姚有朝;;環(huán)境巖土分析在填埋場設計中的應用[J];低溫建筑技術;2010年11期
5 仵大磊;王家鼎;王煜;張璽;;咸陽北塬邊垃圾土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J];地下水;2010年02期
6 柯瀚,陳云敏,凌道盛,溫振統(tǒng);城市垃圾填埋場地震穩(wěn)定分析及永久位移計算[J];地震學報;2001年02期
7 謝強,張永興,張建華;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沉降特性研究的意義及現(xiàn)狀[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8期
8 李國成;但堂輝;楊武超;;城市固體垃圾的抗剪強度參數(shù)[J];重慶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9 崔廣強;涂帆;;衛(wèi)生填埋場的平移破壞及影響因素[J];福建建筑;2009年10期
10 陳勇;黃澤春;張增強;董路;葉騰飛;;填埋場沉降監(jiān)測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郭小平;趙廷寧;石健;馬駿;;垃圾填埋場植被恢復技術進展[A];礦化垃圾資源化利用與填埋場綠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宿文姬;李廣平;;城市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的地質環(huán)境影響分析[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云敏;柯瀚;;城市生活垃圾的工程特性及填埋場的巖土工程問題——第十四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特邀報告[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5年
4 陳云敏;唐曉武;;環(huán)境巖土工程的進展和展望[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5 李志斌;徐超;盧耀如;葉觀寶;;與現(xiàn)代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相關的巖土工程問題[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張文杰;邱清文;邱戰(zhàn)洪;;垃圾填埋場邊坡穩(wěn)定可靠度分析[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席本強;廢棄礦山垃圾填埋場邊坡穩(wěn)定性及加固防滲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孫洪軍;生物反應器填埋場沉降特性的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東北大學;2011年
3 柯瀚;城市固體廢棄物填埋場的沉降、靜力和動力穩(wěn)定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4 謝強;城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沉降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5 彭功勛;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MSW)的沉降變形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6 張振營;城市生活垃圾的壓縮性及填埋場的沉降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馮世進;城市固體廢棄物靜動力強度特性及填埋場的穩(wěn)定性分析[D];浙江大學;2005年
8 謝焰;城市生活垃圾固液氣耦合壓縮試驗和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廖智強;衛(wèi)生填埋降解試驗研究及沉降機理分析[D];河海大學;2006年
10 劉曉立;降雨滲流作用下垃圾填埋場邊坡穩(wěn)定分析[D];天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根保;基于鄧肯—張模型的垃圾土強度特性及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李東波;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碳纖維楠竹錨桿錨固力預測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3 杜磊;毛細阻滯式覆蓋系統(tǒng)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危保明;城市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垃圾壩的可靠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姜炳陽;含土工膜夾層土坡地震穩(wěn)定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6 沈偉志;富陽來龍山滑坡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7 吳鈺驊;軟土深基坑工程流變及共同變形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8 劉榮;城市固體廢棄物(MSW)實驗填埋力學參數(shù)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9 李束;軟土地基垃圾填埋場沉降的數(shù)值模擬[D];同濟大學;2006年
10 孟海燕;垃圾填埋場防滲材料界面摩擦試驗及壩體穩(wěn)定性計算[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功勛;全平衡法在衛(wèi)生填埋場邊坡防滲膜安全設計中的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2 劉迪,王全鳳,岳清瑞,楊勇新;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預測CFRP加固混凝土方柱抗壓性能[J];工業(yè)建筑;2005年01期
3 施健勇;;彈性薄膜理論及其應用——土工織物加固堤(壩)的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4 鎖志文;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現(xiàn)狀及對策[J];環(huán)境保護;1997年04期
5 孫棟梁;楊春燕;侯克鵬;;基于正交設計的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敏感性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5期
6 陳云敏,王立忠,胡亞元,吳世明,張振營;城市固體垃圾填埋場邊坡穩(wěn)定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0年03期
7 鄧華鋒,李建林,黃建文,郭永成;影響卸荷巖體邊坡穩(wěn)定性的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8 夏元友,熊海豐;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敏感性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16期
9 曹軍義;展辰輝;王改山;;土質高邊坡穩(wěn)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S2期
10 吳景海,陳環(huán),王玲娟,崔穎;土工合成材料與土界面作用特性的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世進;城市固體廢棄物靜動力強度特性及填埋場的穩(wěn)定性分析[D];浙江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世進;陳云敏;高廣運;張建新;;垃圾壩和界面強度對填埋場沿底部襯墊系統(tǒng)滑動的影響[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2 高登;朱斌;陳云敏;;設垃圾壩填埋場的三楔體滑動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S2期
3 何紀林;;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巖土工程分析評價[J];山西建筑;2009年17期
4 陳云敏;高登;朱斌;陳仁朋;;垃圾填埋場沿襯墊界面的地震穩(wěn)定性及永久位移分析[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8年01期
5 馬娟;孫U,
本文編號:2116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11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