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愷院士領銜的“本土設計研究中心”舉行掛牌儀式
本文關鍵詞:崔愷院士領銜的“本土設計研究中心”舉行掛牌儀式 出處:《建筑學報》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研究中心 設計研究 中國建筑 儀式 建筑設計 本土 工作室 掛牌 院士 更名
【摘要】:正2014年2月19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崔愷工作室正式更名為"本土設計研究中心",并舉行了掛牌儀式,約200余名中國院設計師及業(yè)內(nèi)同仁參加了儀式。崔愷院士在掛牌儀式上宣布了更名及改制事宜,他介紹了研究
[Abstract]:On February 19th 2014, Cui Kai Studio of the Chin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ially changed its name to "Local Design Research Center" and held a listing ceremony. About 200 Chinese Academy designers and industry colleagues attended the ceremony. Academician Cui Kai announced the change of name and system at the listing ceremony. H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分類號】:TU20-2
【正文快照】: 2014年2月19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崔愷工作室正式更名為“本土設計研究中心”,并舉行了掛牌儀式,約200余名中國院設計師及業(yè)內(nèi)同仁參加了儀式。崔愷院士在掛牌儀式上宣布了更名及改制事宜,他介紹了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說明確本土設計的方向、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拓展團隊上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德英;;跨越夢想——速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夏所總建筑師高朝君[J];科學中國人;2008年12期
2 王銳;從三個“有利于”出發(fā),著力三個“加”,強化“中國院”品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建筑設計峰會側記[J];中國勘察設計;2004年02期
3 羅增潤;;首屆綠色建筑設計國際研討會暨建筑可持續(xù)發(fā)展對話會在京召開[J];中國建設信息供熱制冷;2006年08期
4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院慶60周年作品選[J];建筑學報;2010年09期
5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設計運營中心[J];城市住宅;2011年Z1期
6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設計運營中心[J];城市住宅;2010年Z1期
7 ;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簡介[J];建筑設計管理;2006年01期
8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簡介[J];中國勘察設計;2003年S1期
9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黎佗芬建筑事務所[J];科學中國人;2007年06期
10 本刊記者;;從舉起希望到奧運圓夢——優(yōu)秀設計觀摩交流會手記[J];中國勘察設計;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簡介[A];全國住宅工程太陽能熱水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CAG)[A];2007中國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規(guī)劃成果博覽會、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碩士學位研究生論文目錄(78級—97級)[A];建筑史論文集(第14輯)[C];2001年
4 黃波;;客運專線車站建筑設計研究[A];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5 彭耀;;當代鋼結構工業(yè)廠房建筑設計研究[A];第九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彭耀;;體育場館建筑設計研究——以奧運會場館為例[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孫大軍;;中國建筑設計業(yè)CAD技術的新選擇[A];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第十二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張娜娜;付瑤;肖軼;;云南傳統(tǒng)民居被動式適應氣候的原生態(tài)設計淺析[A];第十五屆中國民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王啟鑌;宋蕾;李萍;宋智勇;王東;;建筑設計中太陽能技術的綜合利用[A];全國暖通空調(diào)制冷2010年學術年會資料集[C];2010年
10 蓋長利;趙人達;;C80高強混凝土用于鐵路簡支梁的設計研究[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zhí)K婭;建筑設計行業(yè)的排頭兵[N];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2 何云云;誰在“混跡”一線[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李有存;把握發(fā)展機遇 繁榮建筑設計[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張雅;建筑設計科技大會把握前沿課題[N];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5 彭春芳;構建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N];中國建設報;2006年
6 李宏;回顧歷程 總結經(jīng)驗 創(chuàng)新發(fā)展 開創(chuàng)未來[N];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7 侯闖;國產(chǎn)CAD瞄準建筑設計[N];計算機世界;2006年
8 本報記者 齊頌;男人的大氣 女人的浪漫[N];中華建筑報;2003年
9 赫麗萍;堅持科技創(chuàng)新 提高綜合實力[N];中華建筑報;2008年
10 林培;提升居住質(zhì)量從了解住宅開始[N];中國建設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威;同治光緒朝西苑與頤和園工程設計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2 韓晨平;基于數(shù)理經(jīng)濟學視角的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常志剛;基于光視空間概念的光與空間一體化設計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4 鮑小莉;自然景觀旅游建筑設計與旅游、環(huán)境的共生[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青萍;解讀20世紀中國室內(nèi)設計的發(fā)展[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6 趙勁松;建筑的原創(chuàng)與概念的更新[D];天津大學;2005年
7 馮劍輝;近代徽商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王健;城市居住區(qū)環(huán)境整體設計研究——規(guī)劃·景觀·建筑[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9 楊瑛;走向反思建筑設計學——建筑設計知識批判與重建[D];重慶大學;2004年
10 韓延倫;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振超;基于景觀生態(tài)思想的旅游景區(qū)規(guī)劃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何玉斌;我國中小型城市綜合檔案館建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3 靳康;樓觀臺水竹苑度假山莊建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4 趙偉;山岳型風景區(qū)游客中心規(guī)劃建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5 朱曉冬;西安地區(qū)超級市場布點與建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6 魯慧敏;寒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7 張健文;廣州大學城各高校行政管理建筑比較研究[D];廣州大學;2008年
8 林穎;低密度聯(lián)排式住宅規(guī)劃設計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9 王伯城;城市公共廁所建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10 連少卿;風景溫泉湯泡建筑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75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37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