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維的堆積降噪自動編碼機的表情識別方法
本文關鍵詞:基于降維的堆積降噪自動編碼機的表情識別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表情識別 深度學習 堆積降噪自動編碼機 主成分分析
【摘要】:堆積降噪自動編碼機是一種典型的深度學習模型,它能夠刻畫數(shù)據(jù)豐富的內在信息,具有較強的特征學習能力�;谥鞒煞址治�(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技術和堆積降噪自動編碼機(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SDAE)模型,提出一種新的表情識別算法PCA+SDAE。該算法對人臉圖片進行裁剪及歸一化等預處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技術對人臉特征進行線性降維,再利用堆積降噪自動編碼機逐層進行特征學習并同時實現(xiàn)對人臉表情數(shù)據(jù)的非線性降維,可以得到更好的、維度更低的表情特征,并據(jù)此進行表情分類。對PCA+SDAE算法的仿真測試實驗結果表明,其綜合性能比其他的基于深度學習模型的表情識別方法更好,同時與傳統(tǒng)的非深度學習表情識別方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表情識別正確率。
【作者單位】: 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韓國仁荷大學情報通信工學部;
【關鍵詞】: 表情識別 深度學習 堆積降噪自動編碼機 主成分分析
【基金】: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STC;2007BB2445) 韓國科學與信息科技未來規(guī)劃部2013年ICT研發(fā)項目(10039149)~~
【分類號】:TP391.41
【正文快照】: 0引言面部表情不僅是人們常用的較自然的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是人類鑒別情感的主要標志,在情感計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些年來,表情識別作為情感識別的主要方式[1],已被廣泛地應用到人機交互、遠程教育管理、車輛安全駕駛、公共場合安全監(jiān)控等領域。傳統(tǒng)的表情識別思路包括以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應自爐;張有為;李景文;;融合人臉局部區(qū)域的表情識別[J];信號處理;2009年06期
2 胡明銀;孟凡民;;微表情識別的偵查實用性探析[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申尋兵;隋華杰;許坤金;;微表情識別能力與在校生人際關系相關性研究[J];科技視界;2013年28期
4 武宇文,劉宏,查紅彬;基于特征分組加權聚類的表情識別[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5年11期
5 何良華,鄒采榮,包永強,趙力;人臉面部表情識別的研究進展[J];電路與系統(tǒng)學報;2005年01期
6 楊國亮;王志良;王國江;;面部表情識別研究進展[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06年04期
7 王功孝;;面部表情識別研究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8 韓t}t};王益文;洪慧;徐艷嬌;;面孔呈現(xiàn)順序對局部表情識別的影響[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9 寧凡;厲星星;;基于人臉幾何結構的表情識別[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9年06期
10 方婷;葛萬成;;基于人臉非對稱性的表情識別[J];信息技術;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卓卿;俞國良;;情緒表達者的文化差異對表情識別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章吉;陳英和;;兒童混合表情識別的發(fā)展及與基本表情識別的關系[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劉芳;王志良;徐銀梅;陳鋒軍;郭群;;應用于表情識別的黑斑特征算法的設計與實現(xiàn)[A];第一屆中國情感計算及智能交互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史光遠;崔麗霞;;性別和羞怯水平對大學生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曹宇嘉;鄭文明;趙力;鄒采榮;;基于差值模板特征的表情識別方法[A];第十二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李睿凡;朱強生;郭燕慧;劉海濤;;魯棒局部保持投影的表情識別[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韓t}t};王益文;;面孔呈現(xiàn)順序對局部表情識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歐陽琰;桑農;;基于面部動作單元組合特征的表情識別[A];第十五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羅崢;魏錦;陳凡;尹天驕;;自閉、智障與正常兒童面部表情識別的差異[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張明;傅小蘭;;微表情識別的背景效價效應[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麗;智能服務機器人表情識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楊勇;基于粗糙集理論的表情識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3 李遠征;人體目標跟蹤和表情識別中的若干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阮錦新;多姿態(tài)人臉檢測與表情識別關鍵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歐陽琰;面部表情識別方法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朱明旱;基于流形學習的人臉表情識別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劉帥師;非均勻光照和局部遮擋情況下的魯棒表情識別理論與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張錚;基于二維MB-LGBP特征的表情識別及其光照檢測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9 付曉峰;基于二元模式的人臉識別與表情識別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洪濤;船體建造CAD/CAM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技術及面部表情識別技術的若干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春榮;情緒情境與訓練因素對微表情識別能力影響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竇曉娟;大學生自卑特質對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黃世偉;雙相躁狂患者面部表情識別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陳心韻;抑郁傾向、抑郁癥患者與正常人生態(tài)化微表情識別差異及評估指標初探[D];蘇州大學;2015年
5 張海婷;基于深度神經網(wǎng)絡的人體動作及自發(fā)表情識別[D];山東大學;2015年
6 武冠群;基于情感模型的表情識別及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路立;生態(tài)化微表情識別測量的編制及微表情識別差異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8 王晶晶;面部反饋對表情識別的作用及其影響因素[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9 王劍云;基于深度神經網(wǎng)絡的表情識別算法[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10 趙晴;微表情識別、親社會行為與人際交往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274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62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