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圖像的動車組車號識別與受電弓檢測
本文關鍵詞:基于圖像的動車組車號識別與受電弓檢測
【摘要】:隨著我國高鐵戰(zhàn)略的推進,我國高速鐵路的技術成果和建設成就都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社會各界對列車運行的安全問題也更為關注。由于列車通過弓網(wǎng)系統(tǒng)獲取電能,弓網(wǎng)系統(tǒng)的狀態(tài)好壞已成為列車提速、提高運行安全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對弓網(wǎng)系統(tǒng)進行實時、智能監(jiān)測成為了各界研究的重點。在對弓網(wǎng)系統(tǒng)進行日常檢修的過程中,準確識別列車車號,能夠對弓網(wǎng)系統(tǒng)的故障進行定位,及時排除列車安全隱患。因此高效準確地識別動車組車號,正確檢測并提取列車受電弓圖像,是受電弓滑板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基礎。本文以受電弓滑板監(jiān)測裝置所采集的一系列動車組圖像為研究對象,以計算機視覺及圖像處理技術為依托,對不同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實驗,實現(xiàn)了對動車組車號的自動識別與動車組受電弓圖像的檢測提取。在圖像預處理階段,本文首先采用MSR算法對光照不均、分辨率不高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圖像增強處理。針對動車車頂俯視圖像受拍攝角度影響存在傾斜畸變的問題,采用邊緣檢測及直線檢測提取車身信息,通過透視變換對圖像進行傾斜矯正。在動車組車號檢測與識別部分,本文首先采用邊緣檢測與Hough變換相結合的方法對全局圖像進行區(qū)域劃分,對劃分后的區(qū)域采用MSER算法提取車號圖像,并通過滅點檢測對車號圖像進行透視變換。然后對提取出的車號圖像,提出基于輪廓檢測的字符分割方法,針對粘連及斷裂字符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最后對分割好的單個字符提取HOG特征,訓練SVM分類器實現(xiàn)字符識別。在動車組受電弓檢測部分,本文提出基于詞包特征的受電弓檢測算法。首先對車頂圖像進行傾斜矯正;然后采用Sobel濾波與直線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對受電弓區(qū)域進行粗提;再對該區(qū)域提取詞包特征,訓練級聯(lián)分類器準確檢測受電弓圖像。本文對現(xiàn)有的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測試,驗證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結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進行動車組車號識別及受電弓檢測,能夠得到理想的正確率,適應性較好,具有一定工程應用價值。
【關鍵詞】:圖像處理 車號識別 目標識別 受電弓檢測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391.41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緒論11-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1-12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4
- 1.2.1 動車組車號識別研究現(xiàn)狀12-13
- 1.2.2 列車受電弓檢測研究現(xiàn)狀13-14
- 1.4 本文采用的方法14
- 1.5 論文的主要內(nèi)容14-16
- 第2章 動車組監(jiān)測圖像預處理16-24
- 2.1 動車組監(jiān)測圖像采集16-17
- 2.2 實驗數(shù)據(jù)介紹17-19
- 2.3 面向車體圖像的預處理技術19-22
- 2.3.1 多尺度視網(wǎng)膜(MSR)圖像增強算法19-21
- 2.3.2 車頂圖像傾斜矯正21-22
- 2.4 本章小結22-24
- 第3章 動車組車號檢測與識別24-53
- 3.1 基于Hough變換的車體圖像區(qū)域劃分25-29
- 3.1.1 動車車體邊緣檢測25-27
- 3.1.2 動車車體直線檢測27-28
- 3.1.3 圖像區(qū)域劃分28-29
- 3.2 基于MSER算法的車號提取29-39
- 3.2.1 MSER算法原理29-30
- 3.2.2 動車組車號定位30-33
- 3.2.3 基于滅點的車號圖像透視變換33-35
- 3.2.4 動車組車號圖像精確提取35-39
- 3.3 動車組車號字符分割39-45
- 3.3.1 車號字符輪廓提取40-41
- 3.3.2 標準字符分割方法41-42
- 3.3.3 粘連字符分割方法42-43
- 3.3.4 斷裂字符分割方法43-45
- 3.4 結合HOG特征與SVM的字符識別45-49
- 3.4.1 HOG特征原理45-47
- 3.4.2 SVM分類器訓練47-49
- 3.5 實驗結果與分析49-52
- 3.5.1 動車組車號提取實驗結果及分析49-50
- 3.5.2 動車組車號識別實驗結果及分析50-52
- 3.6 本章小結52-53
- 第4章 動車組受電弓檢測53-67
- 4.1 基于邊緣檢測的受電弓區(qū)域粗提取53-57
- 4.1.1 受電弓邊緣檢測54-56
- 4.1.2 受電弓區(qū)域粗提取56-57
- 4.2 基于Bag-of-Feature特征的受電弓檢測57-64
- 4.2.1 Bag-of-Feature模型原理58
- 4.2.2 SIFT特征提取58-61
- 4.2.3 建立Bag-of-Feature模型61-62
- 4.2.4 分類器訓練62-63
- 4.2.5 受電弓檢測63-64
- 4.3 實驗結果與分析64-66
- 4.3.1 受電弓粗提取實驗結果與分析64-65
- 4.3.2 受電弓檢測實驗結果與分析65-66
- 4.4 本章小結66-67
- 第5章 總結67-69
- 致謝69-70
- 參考文獻70-7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7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姚遠;郭迪龍;姚拴寶;楊國偉;;高速受電弓非定常氣動特性分析[J];計算機輔助工程;2012年05期
2 孫洪強;王水源;;DSA380型受電弓常見故障分析[J];電子世界;2013年22期
3 張秀平;彭浩文;;鐵路TSG3630/25型受電弓動作仿真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年12期
4 邢繼軍;張曼;;一種受電弓與接觸網(wǎng)的接觸力檢測方法[J];鐵路計算機應用;2008年06期
5 韓珩;張海明;張波;;基于Simulink的受電弓運動學仿真[J];機械研究與應用;2007年02期
6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積浩;李華偉;;高速受電弓主要設計規(guī)范研究[A];高速鐵路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宦榮華;朱位秋;;計及列車車體振動時高速受電弓的主動控制研究[A];第四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韓峰;吳積欽;;中國鐵路受電弓的發(fā)展與展望[A];高速鐵路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恩利;楊紹普;袁向榮;;多頻激勵下滯后非線性懸掛受電弓的亞諧共振[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徐孟懷;;受電弓動態(tài)包絡線的理解和實際應用[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中部地區(qū)物流產(chǎn)業(yè)體系建設論壇專輯[C];2008年
6 孫振旭;姚遠;姚拴寶;郭迪龍;楊國偉;;高速列車受電弓渦致振動流固耦合研究[A];第七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陳宗廣;郭建強;王東鎮(zhèn);葛劍敏;;高速列車受電弓處車體振動研究[A];第十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上冊[C];2011年
8 廖欣;梁君海;孫召進;葛劍敏;;受電弓對高速列車噪聲的影響[A];2011'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9 吳燕;吳俊勇;宋洪磊;;高速列車受電弓導流板及氣缸主動控制策略研究[A];高速鐵路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朱飛雄;;高速鐵路受電弓—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的主要關鍵技術[A];高速鐵路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詹琳;云錫松礦干部職工為生產(chǎn)經(jīng)營獻計獻策[N];紅河日報;2008年
2 徐允上 李孝忠;太倉研制成功高鐵供電關鍵設備[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3 駐太倉首席記者 徐允上 通訊員 李孝忠;高鐵供電關鍵設備太倉造[N];蘇州日報;2009年
4 陳世卿;九方電器公司簽訂國內(nèi)首批時速300公里動車組受電弓訂單[N];人民鐵道;2007年
5 通訊員 陳明君;三項制度確保秋鑒整治取得實效[N];人民鐵道;2009年
6 記者 陸文軍;上海:市民高空亂扔垃圾“逼!陛p軌列車[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7 韓玉斌邋時瓊;電力機車咽喉部件技術填補國內(nèi)空白[N];中國質量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吳燕;高速受電弓—接觸網(wǎng)動態(tài)性能及主動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宋冬利;多狀態(tài)多模式受電弓機械系統(tǒng)混合可靠性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3 吳積欽;受電弓——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電接觸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4 阮杰;電氣化高速鐵路接觸網(wǎng)與受電弓動態(tài)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友麗;重慶跨座式單軌車受電弓失效分析[D];重慶大學;2009年
2 劉征東;主動控制受電弓控制系統(tǒng)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張雪;基于空氣動力學的高速受電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4 莊林楠;受電弓氣動補償翼板的仿真與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5 賈潞;基于風險管理的動車組受電弓故障樹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6 范子臣;高速列車轉向架和受電弓的氣動噪聲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7 王洪嬌;高速列車受電弓的氣動力學特性[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8 周森;受電弓結構優(yōu)化設計及其絕緣子破壞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9 董繼蕾;高速動車組受電弓氣動噪聲產(chǎn)生機理及分布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10 鄭巧;基于圖像的動車組車號識別與受電弓檢測[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5344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53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