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場單相機三維流場測試技術
本文關鍵詞:光場單相機三維流場測試技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將光場三維成像技術與實驗流體力學相結合,實現(xiàn)單相機對空間三維瞬態(tài)流場(3D3C)的精確測量,為流體力學實驗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測試技術。詳細介紹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光場相機硬件系統(tǒng)、基于乘積代數(shù)重建技術(MART)的粒子光場圖像重構算法以及基于光線追跡的數(shù)字光場圖像合成算法。利用DNS數(shù)字合成圖像以及低速射流實驗圖像,將所發(fā)展的光場單相機三維流場測試技術(Light Fiel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LFPIV)與目前最成熟的三維流場測試技術層析PIV(Tomographic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omo-PIV)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實驗結果表明LF-PIV技術完全能達到與Tomo-PIV同等量級的測量精度。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燃氣輪機研究院;
【關鍵詞】: 光場PIV 光場相機 單相機三維PIV 層析PIV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472175) 上海市啟明星項目(15QA1402400)
【分類號】:TP391.41
【正文快照】: 0引言二維激光粒子圖像測速技術(Two-Dimensional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2D-PIV)因其非接觸、全流場測量的優(yōu)勢,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一種標準的流場測試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礎實驗流體力學、仿生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燃燒和葉輪機械等諸多研究領域[1-4]。然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燦;楊敏官;;測試技術課程改革與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yǎng)[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2年01期
2 劉進志;馬懷祥;智小慧;;“測試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年32期
3 ;《計量與測試技術》雜志社第十九屆重慶聯(lián)辦會議[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2年10期
4 ;《航空測試技術》1982年全年目錄[J];航空測試技術;1982年04期
5 本刊編輯部;《航空測試技術》第二屆編委會于1983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昆明召開。[J];航空測試技術;1983年04期
6 ;《航空測試技術》1983年全年目錄[J];航空測試技術;1983年04期
7 祖靜;張文棟;;存儲測試技術[J];太原機械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8 吳一輝,賈宏光,王立鼎;微觀測試技術及其發(fā)展應用[J];光學精密工程;1998年02期
9 曲東才;國外軍用測試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1999年04期
10 鮮飛;測試技術綜述[J];世界電子元器件;200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溢芳;舒國安;王雷;;空調(diào)測試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A];第十二屆全國冷(熱)水機組與熱泵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鮮飛;黃騰;;測試技術在通信工業(yè)上的應用與發(fā)展[A];武漢市首屆學術年會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魏建濤;梁貫華;;結構的檢驗測試技術淺議[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2卷)[C];2009年
4 ;測試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發(fā)展歷程概述[A];歷史的回顧與啟示——摩擦學創(chuàng)立40周年紀念文集[C];2007年
5 張國雄;裘祖榮;;測試技術的社會作用及發(fā)展方向[A];全國生產(chǎn)工程第九屆年會暨第四屆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4年
6 ;前言[A];’02全國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7 ;前言[A];08全國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8 任中京;;顆粒測試技術的進展與展望[A];中國顆粒學會2004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4年
9 李輝;;亞太拉斯測試技術和產(chǎn)品在建材行業(yè)的應用以及最前沿的技術分享[A];2013年全國建材建工測試與評價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技術交流會會議資料集[C];2013年
10 李克勤;姜翠香;朱超甫;;大力值測試技術的現(xiàn)狀與展望[A];12省區(qū)市機械工程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湖北省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武鎧;創(chuàng)新測試技術 打造核心能力[N];中國航天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劉春輝;測試技術創(chuàng)新大有可為[N];人民郵電;2012年
3 張然;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 去年主營業(yè)務收入5.7億元[N];黑龍江日報;2011年
4 實習記者 李思閩 馬麗元;胡亞楓:試驗與測試技術要面向應用 形成軍工核心能力[N];中國航空報;2010年
5 中非地質(zhì)工程勘查研究院測試中心 馮惠敏;我國非金屬礦物測試技術現(xiàn)狀與問題[N];中國建材報;2007年
6 特約記者 羅永華 通訊員 戈鈺;超高溫高壓井測試技術填補國內(nèi)空白[N];中國石油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承京 通訊員 姜麗麗;中國試飛測試技術與世界接軌[N];中國航空報;2004年
8 馮曉琳 王建軍;我國首屆飛行試驗測試技術高峰論壇落下帷幕[N];中國航空報;2010年
9 實習記者 胡勤;航空總線與測試技術研討會召開[N];中國航空報;2011年
10 茍永明;研討先進測試技術 推動裝備研制發(fā)展[N];中國航天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留英;UML測試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楠;大慶油田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2 王超杰;雷達吸波材料反射率測試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山東大學;2016年
3 金倩;非接觸式IC卡測試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韓星;針對MAC層協(xié)議FUZZING測試技術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5 王艷春;外場測試多相機同步測試技術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航;軟件脆弱性測試技術[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軟件研究所);2003年
7 孟春云;基于模型的測試技術在ERP系統(tǒng)開發(fā)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金翠云;基于機器微視覺的MEMS平面微運動測試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光場單相機三維流場測試技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07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47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