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艾偉小說的敘事張力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18:57
艾偉是一位二十世紀末登上文壇的新秀小說家。面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文學就是個人情感的表達”、“寫作就是生產”等呼聲不斷,文學越來越陷入到經濟附屬品位置的社會語境,以及個人經驗敘事充斥文壇,寫作面臨著“寫什么”和“怎么寫”雙重考驗的文學背景,艾偉自覺承擔起了對人類生存經驗的勘探,在華美意象、詩意語言構成的虛實相生的世界里窺見人性的深度和存在的困窘!皬埩Α北臼俏锢韺W概念,最先在“新批評”中走入文學理論視野,后被引渡到敘事學理論。作為一種藝術思維和批評手段,其核心為辨證思想,認為凡是存在著相互制衡又相互作用的力量之間,都有所謂的張力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艾偉小說無論是在敘事內涵上,還是敘事技巧和整體風格上都存在著張力及其運動的因素,本文也旨在以張力理論為基礎,探尋其小說敘事張力的實現(xiàn)及其豐富性。基于以上認識,本文首先將艾偉的文學創(chuàng)作置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以降的新文學語境下,探討其突圍的藝術特質和寫作價值,并在緒論中對其小說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對用“張力論”解讀其小說的可行性作了分析。論文主體部分則分別從敘事內涵和策略兩個層面闡述艾偉小說敘事張力的實現(xiàn)及其變化的豐富性。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關于艾偉小說創(chuàng)作及其研究現(xiàn)狀的梳理
1.2 用“張力論”解讀艾偉小說的可行性分析
2 敘事張力之源:關系牽引
2.1 兩性互峙·靈肉掙扎
2.2 成人法則·孩童性情
2.3 人性本真·時代意志
3 敘事張力之變:力場運動
3.1 爆發(fā)與承受
3.2 逃離與躲藏
3.3 緩和與傾斜
4 敘事張力之形:策略探索
4.1 敘事視角的更迭
4.2 敘事結構的營造
4.3 歷史視域的偏離
4.4 敘事品格的超逸
4.4.1 離言手法和狂歡氣質
4.4.2 少年視角和追憶情懷
5 結語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艾偉主要作品目錄
附錄二:艾偉小說研究文獻索引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偷竊與喪失——析艾偉小說《小偷》的敘事藝術[J]. 劉樹元. 名作欣賞. 2008(09)
[2]文藝中“張力”概念的精神實質及其限度[J]. 劉旭光. 文藝理論研究. 2008(02)
[3]艾偉的小說創(chuàng)作[J]. 欒梅健. 文藝爭鳴. 2008(02)
[4]論九十年代文學的邊緣化與多元化[J]. 李燕.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7(12)
[5]文學張力論綱[J]. 孫書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6)
[6]論遲子建小說的藝術張力[J]. 張東麗. 理論學刊. 2007(10)
[7]講述存在的精神困窘——艾偉小說簡論[J]. 梁旭東. 山花. 2007(08)
[8]關系:小說成立的基本常識[J]. 艾偉,姜廣平. 西湖. 2007(07)
[9]關系的顛置:審美張力效應的創(chuàng)生[J]. 潘天波.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7(02)
[10]人性的勘探與詩意的表達——論艾偉的小說創(chuàng)作[J]. 洪治綱. 當代文壇. 2007(01)
本文編號:3230145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關于艾偉小說創(chuàng)作及其研究現(xiàn)狀的梳理
1.2 用“張力論”解讀艾偉小說的可行性分析
2 敘事張力之源:關系牽引
2.1 兩性互峙·靈肉掙扎
2.2 成人法則·孩童性情
2.3 人性本真·時代意志
3 敘事張力之變:力場運動
3.1 爆發(fā)與承受
3.2 逃離與躲藏
3.3 緩和與傾斜
4 敘事張力之形:策略探索
4.1 敘事視角的更迭
4.2 敘事結構的營造
4.3 歷史視域的偏離
4.4 敘事品格的超逸
4.4.1 離言手法和狂歡氣質
4.4.2 少年視角和追憶情懷
5 結語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艾偉主要作品目錄
附錄二:艾偉小說研究文獻索引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偷竊與喪失——析艾偉小說《小偷》的敘事藝術[J]. 劉樹元. 名作欣賞. 2008(09)
[2]文藝中“張力”概念的精神實質及其限度[J]. 劉旭光. 文藝理論研究. 2008(02)
[3]艾偉的小說創(chuàng)作[J]. 欒梅健. 文藝爭鳴. 2008(02)
[4]論九十年代文學的邊緣化與多元化[J]. 李燕.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7(12)
[5]文學張力論綱[J]. 孫書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6)
[6]論遲子建小說的藝術張力[J]. 張東麗. 理論學刊. 2007(10)
[7]講述存在的精神困窘——艾偉小說簡論[J]. 梁旭東. 山花. 2007(08)
[8]關系:小說成立的基本常識[J]. 艾偉,姜廣平. 西湖. 2007(07)
[9]關系的顛置:審美張力效應的創(chuàng)生[J]. 潘天波.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7(02)
[10]人性的勘探與詩意的表達——論艾偉的小說創(chuàng)作[J]. 洪治綱. 當代文壇. 2007(01)
本文編號:32301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323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