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犯罪”之否定
發(fā)布時間:2021-04-17 17:40
人工智能實施的侵害行為能否構成刑法上的犯罪行為可以從能否成為刑法上的主體、是否具有罪過、能否承擔刑罰三個方面分析。人工智能"類人性"特征有限,與人類的生物學特征和社會學特征相去甚遠,不具備刑法上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不能成為刑法上的主體。從"人機關系"來看,人工智能本質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客體,其所實施侵害行為實為設計者或使用者的意志支配,不具備刑法上的罪過要素。對人工智能配置刑罰不能實現刑罰的目的和功能,為其創(chuàng)設"刪除數據、修改程序、永久銷毀"的刑罰種類與立法理論、思維邏輯不符。
【文章來源】:蘭州學刊. 2020,(08)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文章目錄】:
前 言
一、人工智能的“主體性”能力解析
(一)爭議
1.肯定說
2.否定說
(二)人工智能的“類人性”主體特征解析
(三)人工智能的“類人性”責任能力解析
二、人工智能的“罪過”審視
(一)人工智能之“人機關系”解析
(二)人工智能“犯罪”中的故意認定
(三)人工智能“犯罪”中的過失認定
1.設計者和使用者的注意能力的判斷
2.設計者和使用者的注意義務
三、人工智能的刑罰適用檢視
(一)人工智能的可罰性檢視
(二)為人工智能創(chuàng)設刑罰的反向檢視
四、余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人工智能時代綠色發(fā)展的挑戰(zhàn)及應對[J]. 王文軍,李琪,劉丹.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20(01)
[2]論人工智能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J]. 蔣萬勝,李冰潔.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20(01)
[3]人工智能的刑法規(guī)制[J]. 彭文華. 現代法學. 2019(05)
[4]對強智能機器人刑事責任主體地位否定說的回應[J]. 劉憲權. 法學評論. 2019(05)
[5]強人工智能體刑事主體地位之否定[J]. 張成東. 時代法學. 2019(05)
[6]人工智能的刑法評價路徑:從機器規(guī)制向算法規(guī)制[J]. 于沖. 人民法治. 2019(17)
[7]人工智能時代的刑事風險——以智能機器人為切入點[J]. 張金鋼.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9(08)
[8]人工智能法學研究的反智化批判[J]. 劉艷紅. 東方法學. 2019(05)
[9]人工智能是適格的刑事責任主體嗎?[J]. 葉良芳.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19(04)
[10]涉人工智能犯罪中研發(fā)者主觀罪過的認定[J]. 劉憲權. 比較法研究. 2019(04)
博士論文
[1]智能機器的哲學思考[D]. 林命彬.吉林大學 2017
[2]罪過基本問題研究[D]. 張波.西南政法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43863
【文章來源】:蘭州學刊. 2020,(08)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文章目錄】:
前 言
一、人工智能的“主體性”能力解析
(一)爭議
1.肯定說
2.否定說
(二)人工智能的“類人性”主體特征解析
(三)人工智能的“類人性”責任能力解析
二、人工智能的“罪過”審視
(一)人工智能之“人機關系”解析
(二)人工智能“犯罪”中的故意認定
(三)人工智能“犯罪”中的過失認定
1.設計者和使用者的注意能力的判斷
2.設計者和使用者的注意義務
三、人工智能的刑罰適用檢視
(一)人工智能的可罰性檢視
(二)為人工智能創(chuàng)設刑罰的反向檢視
四、余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人工智能時代綠色發(fā)展的挑戰(zhàn)及應對[J]. 王文軍,李琪,劉丹.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20(01)
[2]論人工智能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J]. 蔣萬勝,李冰潔.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20(01)
[3]人工智能的刑法規(guī)制[J]. 彭文華. 現代法學. 2019(05)
[4]對強智能機器人刑事責任主體地位否定說的回應[J]. 劉憲權. 法學評論. 2019(05)
[5]強人工智能體刑事主體地位之否定[J]. 張成東. 時代法學. 2019(05)
[6]人工智能的刑法評價路徑:從機器規(guī)制向算法規(guī)制[J]. 于沖. 人民法治. 2019(17)
[7]人工智能時代的刑事風險——以智能機器人為切入點[J]. 張金鋼.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9(08)
[8]人工智能法學研究的反智化批判[J]. 劉艷紅. 東方法學. 2019(05)
[9]人工智能是適格的刑事責任主體嗎?[J]. 葉良芳.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19(04)
[10]涉人工智能犯罪中研發(fā)者主觀罪過的認定[J]. 劉憲權. 比較法研究. 2019(04)
博士論文
[1]智能機器的哲學思考[D]. 林命彬.吉林大學 2017
[2]罪過基本問題研究[D]. 張波.西南政法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43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314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