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人工智能在邊坡工程中的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昆明理工大學》 2006年
人工智能在邊坡工程中的應用
熊光赤
【摘要】:本論文運用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識,結合研究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及位移預報,建立了基于遺傳—模擬退火算法的邊坡工程穩(wěn)定性分析評價系統(tǒng)以及基于遺傳—改進BP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的邊坡變形的非線性時間序列的預測模型,并編制了相應的計算程序,使邊坡穩(wěn)定性和變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智能化。 本文分別對圓弧滑動面的圓心、半徑進行遺傳進化計算,并用所得結果與傳統(tǒng)計算方法所得的結果進行比較,表明遺傳進化算法在邊坡工程的計算結果是可靠的,采用遺傳進化算法有效的克服了傳統(tǒng)方法易陷入局部最優(yōu)解的缺點,且遺傳算法對目標函數(shù)的形式和性質要求較低,有很好的重復性。此外,遺傳算法沒有邊坡危險滑動面一定要通過坡腳的假定,而是隨機的搜索確定的。 本論文采用簡化Bishop法與遺傳—模擬退火算法相耦合的計算方法,通過分別對圓弧滑動面的圓心、半徑進行遺傳—模擬退火的耦合計算,并且與其他傳統(tǒng)方法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表明該方法所得的計算結果是可靠的。在計算力學模型相同的條件下,遺傳—模擬退火算法的計算結果基本不會大于遺傳算法的計算結果。這充分體現(xiàn)了遺傳—模擬退火算法不僅較好的利用了遺傳算法的全局尋優(yōu)的優(yōu)勢,而且利用了模擬退火算法的較強的局部尋優(yōu)能力的特點。 在傳統(tǒng)的非線性時間序列邊坡變形預測模型的基礎上,本論文考慮降雨對邊坡變形的影響而建立的遺傳—改進BP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模型在新灘滑坡的變形預測中取得了較好的預測效果,結果表明考慮降雨因素影響的預測模型比不考慮降雨因素影響的預測模型的預測精度高,能滿足中長期的邊坡變形預報。 以上所提出的邊坡變形計算模型在三峽永久船閘三閘首中隔墩巖體的開挖變形、小灣電站邊坡變形以及新灘的滑坡變形預測中得到了驗證,預測結果均與工程實際穩(wěn)定性狀況和變形實測值相符合,預測的相對誤差基本小于5%,從而證明上述所提出的理論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TU4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魯淑葉;;不銹鋼薄壁螺母零件加工工藝設計[J];裝備制造技術;2011年08期
2 何旭欣;韋世喜;;鋼管混凝土拱橋施工控制[J];現(xiàn)代物業(yè)(上旬刊);2011年07期
3 蔣曉燕;;軟土地區(qū)深基坑支護失穩(wěn)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4期
4 完海鷹;李丹;王元清;;合肥新機場航站樓鋼結構的施工過程監(jiān)控[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許瑛;趙宇;聶媛;胡小平;;自動鉚接過程中鉚釘變形的有限元分析[J];機械設計;2011年07期
6 陳利飛;;1000MW超超臨界鍋爐再熱器管屏變形問題淺析[J];應用能源技術;2011年06期
7 趙文龍;謝建鶴;;渭河特大橋跨南岸堤壩鋼箱梁焊縫變形控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6期
8 李宗坤;郭艷軍;趙鳳遙;;佛灣水庫砌石拱壩三維有限元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1年07期
9 謝紅民;趙增輝;;同芯長異芯徑剛性芯復合樁承載特性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年13期
10 王瓊芬;劉德穩(wěn);夏冰華;;端板厚度對端板型節(jié)點螺栓內力及變形的影響[J];有色金屬設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鐵林;沈珠江;;黃土邊坡變形與穩(wěn)定性研究方法現(xiàn)狀[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2 王根盛;張東強;;井下軟巖機電硐室加固治理技術[A];山東煤炭學會2004年度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C];2004年
3 賈林剛;;邊坡巖體變形機理分析[A];采礦工程學新論——北京開采所研究生論文集[C];2005年
4 張永光;陳余才;薛倩;丁俊福;;指數(shù)平滑法在小浪底大壩變形預測中的應用[A];現(xiàn)代空間定位技術應用研討交流會論文集(第5卷 第3集)[C];2007年
5 何轉利;楊娜;;考慮局部屈曲的變截面門式剛架的靜力性能研究[A];鋼結構工程研究(七)——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6 喬月忠;;減少發(fā)電機支架變形的方法[A];第十屆粵港機電工程技術與應用研討會暨梁天培教授紀念會文集[C];2008年
7 高寶奎;;深水隔水管動態(tài)變形有限單元分析[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王景春;張彥兵;殷杰;;巖土邊坡錨桿加固技術[A];礦井建設與巖土工程技術新發(fā)展[C];1997年
9 周少敏;;超長距過河(湖)管灌水失穩(wěn)原因分析與對策[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潘泓;陳云敏;吳世明;曹時中;;深開挖圓形支護結構性狀分析[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立洪 溫泉公路段;[N];博爾塔拉報;2008年
2 糟永強 趙立疆;[N];伊犁日報(漢);2006年
3 本報記者 宋釗;[N];計算機世界;2002年
4 潘志龍;[N];中國花卉報;2008年
5 溫文;[N];中國花卉報;2008年
6 敖韻;[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7 記者原國鋒;[N];人民日報;2002年
8 宗合;[N];地質勘查導報;2008年
9 鄧書恒 邢惠君;[N];石家莊日報;2007年
10 肖四新;[N];中華讀書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舒繼森;露天煤礦邊坡穩(wěn)定關鍵影響因素及邊坡治理與采礦一體化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2 李鐵英;應縣木塔現(xiàn)狀結構殘損要點及機理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3 楊莉;體外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受力行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4 孫平;基于非相關聯(lián)流動法則的三維邊坡穩(wěn)定極限分析[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5年
5 彭文祥;巖質邊坡穩(wěn)定性模糊分析及耒水小東江電站左岸滑坡治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6 方建瑞;邊坡穩(wěn)定三維有限元直接搜索法及其在隧道施工中的應用[D];同濟大學;2007年
7 譚曉慧;邊坡穩(wěn)定的非線性有限元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王懷亮;復雜應力狀態(tài)下大骨料混凝土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和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潘建平;尾礦壩抗震設計方法及抗震措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10 強建國;渦旋壓縮腔幾何模型與渦旋齒強度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光赤;人工智能在邊坡工程中的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2 劉剛;車橋相互作用對邊坡穩(wěn)定的影響及錨索加固的工程應用[D];天津大學;2005年
3 武麗;降雨入滲對邊坡滲流特性及穩(wěn)定的影響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4 范衛(wèi)鋒;分形理論在巖石力學中的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5 李澤;考慮孔隙壓力的有限元塑性極限分析法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熊乾;土工加筋結構邊坡穩(wěn)定的應用與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7 周莉莉;考慮滲透壓的邊坡穩(wěn)定分析[D];貴州大學;2007年
8 黃毅;抗滑樁的可視化程序設計[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9 劉志楠;極限平衡法的邊坡穩(wěn)定分析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張顯坤;類土質邊坡破壞的鏈式機理及對策跟蹤[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人工智能在邊坡工程中的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4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12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