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干式雙離合器溫升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車用干式雙離合器溫升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干式雙離合器 摩擦片 壓盤 CFD 對比分析
【摘要】:干式雙離合器是雙離合變速器(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簡稱DCT)中重要組成部件,由控制擋位數為奇數的離合器1與控制擋位數為偶數的離合器2組成。干式DCT不僅可實現動力換擋、消除換擋頓挫感,且保留齒輪傳動的高效率、緊湊、輕質量等優(yōu)點,是未來變速器發(fā)展主流。但干式雙離合器也存在工作環(huán)境密閉、散熱差、高溫磨損嚴重等缺點,且采用鉚接裝配的雙離合器總成中任何零件出問題均需更換總成進行維修,維修成本高。本文重點對離合器1最常用工況(起步工況)與離合器2最常用工況(一擋升二擋工況)作對比,找出最危險工況,分析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方案,對提高干式雙離合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利用AVL-Cruise建立車輛動力學模型,仿真分析三類(慢起步、正常起步、急起步)油門開度下定油門加速下離合器1及離合器2產生的滑摩功以及滑摩功率,以此為依據計算熱分析邊界條件中的熱流密度。建立并簡化某干式雙離合器壓盤及摩擦片三維模型,運用計算流體力學(CFD)軟件CFX對簡化后模型進行流場分析,仿真計算8種轉速下離合器空氣流動情況,并利用經驗公式差值計算熱分析邊界條件中的對流換熱系數。利用上文計算熱分析邊界條件對壓盤與摩擦片進行瞬態(tài)溫度場仿真分析,提取并分析了離合器表面各處溫度變化曲線,整體來看隨著油門開度的增大,離合器1與離合器2溫升均有增大,且離合器2溫升普遍高于離合器1溫升。且當油門開度過大時,離合器2溫升迅速提高。從發(fā)動機與離合器轉速差角度,解釋了離合器2滑摩溫升普遍高于離合器1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保證驅動力矩前提下盡量降低離合器2與發(fā)動機轉速差的控制策略,以降低離合器2過高的滑摩功。
【關鍵詞】:干式雙離合器 摩擦片 壓盤 CFD 對比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63.21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緒論11-15
- 1.1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簡介11-12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2-13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3-14
- 1.4 本文研究內容14-15
- 第二章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車輛動力學建模與仿真15-24
- 2.1 發(fā)動機模型15-17
- 2.1.1 發(fā)動機模型15-16
- 2.1.2 發(fā)動機油門開度選擇16-17
- 2.2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模型17-20
- 2.2.1 雙離合器起步模型17-18
- 2.2.2 雙離合器換擋模型18-20
- 2.3 兩參數換擋規(guī)律制定20-21
- 2.4 仿真結果21-23
- 2.5 本章小結23-24
- 第三章 雙離合器CFD仿真分析24-36
- 3.1 CFD基本理論24-25
- 3.2 CFD有限元模型25-29
- 3.2.1 三維實體模型25-26
- 3.2.2 CFD網格劃分26-29
- 3.3 CFD分析邊界條件設定29-30
- 3.4 CFD仿真結果分析30-35
- 3.5 本章小結35-36
- 第四章 雙離合器溫度場分析36-74
- 4.1 雙離合器溫度場分析理論基礎簡介36
- 4.1.1 有限元法(FEM)36
- 4.1.2 傳熱的基本方式36
- 4.2 邊界條件的確定及施加36-46
- 4.2.1 摩擦副傳熱模型36-37
- 4.2.2 對流換熱系數的計算37-43
- 4.2.3 熱流密度的確定43-44
- 4.2.4 熱流分配系數的確定44-45
- 4.2.5 有限元模型邊界條件施加45-46
- 4.3 雙離合器溫度場結果分析46-57
- 4.3.1 油門開度 10%離合器1溫度場分析46-48
- 4.3.2 油門開度 10%離合器2溫度場分析48-50
- 4.3.3 油門開度 25%離合器1溫度場分析50-52
- 4.3.4 油門開度 25%離合器2溫度場分析52-54
- 4.3.5 油門開度 40%離合器1溫度場分析54-56
- 4.3.6 油門開度 40%離合器2溫度場分析56-57
- 4.4 離合器1與離合器2對比分析57-70
- 4.4.1 油門開度 10%工況離合器 1、2 對比分析58-62
- 4.4.2 油門開度 25%工況離合器 1、2 對比分析62-66
- 4.4.3 油門開度 40%工況離合器 1、2 對比分析66-70
- 4.5 三種工況綜合對比分析70-73
- 4.6 本章小結73-74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74-76
- 5.1 全文總結74-75
- 5.2 不足與展望75-76
- 參考文獻76-80
- 致謝80-81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8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峰;;濕式雙離合器解析[J];客車技術與研究;2010年06期
2 路長國;邵仁玉;;雙離合器傳動系的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08期
3 李大勝;呂明;石懷榮;;徑向嵌套式濕式雙離合器設計方法的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4 趙韓;馮關華;黃康;陳奇;;干式雙離合器的發(fā)展動態(tài)[J];機械傳動;2012年12期
5 邱浩;董鑄榮;;雙離合器混合動力輕型客車前向式建模與仿真[J];車用發(fā)動機;2008年05期
6 郭曉林;辛明厚;孫偉;陳德民;武東民;陳贛;;濕式雙離合器壓力控制過程及接合規(guī)律研究[J];液壓與氣動;2011年01期
7 ;中國一汽將使用博格華納濕式雙離合器技術[J];農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2012年06期
8 張金樂;楊陽;郭靜;;重型車輛濕式雙離合器起步模糊控制研究[J];車輛與動力技術;2013年01期
9 陳黎;吳光強;羅先銀;;汽車干式雙離合器轉矩傳遞分析與建模[J];機械與電子;2013年10期
10 楊光春;;濕式雙離合器起步控制仿真分析[J];機械傳動;201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素文;熊杰;張廣輝;馬巖;;雙離合器變速器控制系統(tǒng)功能安全開發(fā)淺析[A];201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申寶武;孟震英;水琳;;雙離合器變速箱的發(fā)展及其對潤滑油的要求[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燃料與潤滑油分會第15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王銀;張學勇;鄧福新;余盼霞;;濕式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起步控制策略研究[A];西南汽車信息:2013年第5期(總第326期)[C];2013年
4 張裕強;廖林清;王黎明;;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技術分析[A];“技術創(chuàng)新與核心能力建設”重慶汽車工程學會2006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市jK俊彥;藤田裕;合田隆;謝勇;;DCTF的科技發(fā)展趨勢[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燃料與潤滑油分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世義;李光輝;;雙離合器自動變速汽車起步過程離合器模糊控制策略研究[A];2009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2)[C];2009年
7 李光輝;;雙離合器自動變速汽車換擋過程離合器模糊控制策略研究[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陳勇;羅大國;付軍;陳華;賈院;;基于CAE仿真的量產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開發(fā)實踐[A];面向未來的汽車與交通——201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精選[C];2013年
9 陳勇;羅大國;付軍;陳華;賈院;;基于CAE仿真的量產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開發(fā)實踐[A];201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王勇;易軍;;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換擋的控制與仿真[A];武漢機械設計與傳動學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劉曉林;雙離合器技術將是未來主流[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2 劉文中;雙離合器變速器將風行歐洲[N];中國汽車報;2005年
3 劉曉林;博格華納雙離合器技術提高寶馬M3換擋性能[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張鵬;給你溫潤輕柔的感覺[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5 通訊員 金建武邋蕭山記者站 王麗芳 記者 王浩;中國汽車工業(yè)將“提擋”邁向高端[N];杭州日報;2007年
6 王巍;面對安全隱患 大眾不能逃避[N];政府采購信息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豐賓;濕式雙離合器傳動系統(tǒng)匹配控制與熱平衡分析[D];重慶大學;2010年
2 張建國;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控制品質評價與優(yōu)化[D];吉林大學;2011年
3 劉永剛;轎車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系統(tǒng)綜合匹配控制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4 馮巍;濕式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起步與換檔控制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呂濟明;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坡道起步控制仿真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吳明翔;汽車干式雙離合器接合過程動力學與控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7 宋勇道;基于兩檔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的純電動汽車驅動與換檔控制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陸中華;基于純電動轎車的兩檔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控制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黃援軍;前后雙離合器式并聯(lián)混合動力城市公交車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劉璽;濕式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換檔過程關鍵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張兵;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換擋過程特性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5年
2 閆濤;濕式雙離合器溫度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3 劉躍博;電動汽車雙離合器換擋運動控制仿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廖志明;濕式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換擋控制策略研究[D];西華大學;2011年
5 吳高飛;7速DCT電液換擋控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6 劉濤;車用干式雙離合器溫升對比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7 宋德臣;干式雙離合器模塊優(yōu)化設計方法[D];吉林大學;2009年
8 詹道勇;混合動力車用雙離合器控制系統(tǒng)[D];江蘇大學;2007年
9 鄧云飛;干式雙離合器熱性能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張玉龍;雙離合器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系統(tǒng)及電控離合器設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818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98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