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輛四輪驅動轉向融合控制策略及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7 23:56
隨著大氣污染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節(jié)能減排緩解環(huán)境壓力是當下必須采取的措施。為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的污染,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成為了國家必由之路,其中輪轂電機驅動純電動汽車更是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輪轂電機驅動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新型驅動形式,它提高了整車動力的傳遞效率、優(yōu)化了整車的底盤結構,并可以實現(xiàn)復雜的驅動形式,國內外各大高校開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以輪轂電機驅動的四輪驅動四輪轉向電動汽車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研究:(1)輪轂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以及仿真模型的建立針對無刷直流輪轂電機的驅動控制,基于Matlab/Simulink對單電機轉速、電流雙閉環(huán)的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建模仿真。將理論與仿真分析相結合,探討了電機相電流、轉速及輸出轉矩等各可測量物理變量在電機啟動、穩(wěn)態(tài)及調速情況下之間的關系。(2)單輪轂電機臺架特性的研究在輪轂電機仿真建模的基礎上,對實際的電機開展了臺架試驗。首先用脈寬調制技術調壓調速,得出的實驗結果驗證了前文仿真模型得出的結論,并通過實驗結果分析了PWM調壓調速開環(huán)控制模式適用于低速且道路單一的工況;接著用頻率控制調頻調速,驗證了實際的電機能快速響應且能很好地...
【文章來源】:集美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UOTElectricMarchⅡ樣車底盤示意圖
集美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電動車輛四輪驅動轉向融合控制策略及試驗研究日本橫濱國立大學與豐田公司合作開發(fā)的 FPEV2-Kanon 四輪輪轂電機獨立驅動試驗樣車如圖 1.3 所示。采用前、后主動轉向橫擺率控制以及后輪驅動、制動力分配的跟蹤誤差的力矩補償控制,提出了基于橫向力和縱向力最小二乘方法,均衡分配每個車輪的工作負荷,以提高了車輛的轉彎性能以及快速響應能力,實現(xiàn)車輛的最大穩(wěn)定性[11]。
圖 1.3 FPEV2-Kanon 試驗樣車底(左) 輪轂電機驅動(右)司在“Lancer Evolution”量產(chǎn)車的基礎上開發(fā)了“Lancer Evolution MI12]。通過開發(fā)的專用輪轂電機實現(xiàn)四輪獨立電驅動,為了改善車輛在輪胎的動力學特性,通過該樣車平臺,在低附著系數(shù)路面上進行了直接橫擺。亥俄州立大學提出了新型的車輛控制系統(tǒng),傳統(tǒng)電動汽車由于只有一個慮能量流管理。其開發(fā)的四輪獨立驅動電動車輛如圖 1.4 所示,可以將驅動任務通過四臺獨立的驅動電機完成,基于最優(yōu)轉矩分配提出了能源電機的輸入功率最小化但駕駛性能仍保持不變[13]。
本文編號:3410857
【文章來源】:集美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UOTElectricMarchⅡ樣車底盤示意圖
集美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電動車輛四輪驅動轉向融合控制策略及試驗研究日本橫濱國立大學與豐田公司合作開發(fā)的 FPEV2-Kanon 四輪輪轂電機獨立驅動試驗樣車如圖 1.3 所示。采用前、后主動轉向橫擺率控制以及后輪驅動、制動力分配的跟蹤誤差的力矩補償控制,提出了基于橫向力和縱向力最小二乘方法,均衡分配每個車輪的工作負荷,以提高了車輛的轉彎性能以及快速響應能力,實現(xiàn)車輛的最大穩(wěn)定性[11]。
圖 1.3 FPEV2-Kanon 試驗樣車底(左) 輪轂電機驅動(右)司在“Lancer Evolution”量產(chǎn)車的基礎上開發(fā)了“Lancer Evolution MI12]。通過開發(fā)的專用輪轂電機實現(xiàn)四輪獨立電驅動,為了改善車輛在輪胎的動力學特性,通過該樣車平臺,在低附著系數(shù)路面上進行了直接橫擺。亥俄州立大學提出了新型的車輛控制系統(tǒng),傳統(tǒng)電動汽車由于只有一個慮能量流管理。其開發(fā)的四輪獨立驅動電動車輛如圖 1.4 所示,可以將驅動任務通過四臺獨立的驅動電機完成,基于最優(yōu)轉矩分配提出了能源電機的輸入功率最小化但駕駛性能仍保持不變[13]。
本文編號:34108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34108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