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載貨汽車動力傳動系統(tǒng)扭振異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09 05:10
隨著汽車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商用車用戶對整車振動噪聲性能也越來越關注,這也就意味著整車對各個子系統(tǒng)的NVH性能要求更加嚴苛。動力傳動系是整車重要的組成系統(tǒng)之一,其功能是將發(fā)動機的扭矩傳遞到驅動輪,在運行中易發(fā)生扭振問題,本文所研究的就是一例市場反饋的動力傳動系的扭轉共振導致的異響問題。本文以某款存在加速異響的載貨汽車為研究對象,目標是通過仿真和試驗相結合的方法找到問題原因,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并實車驗證。本文主要研究內容如下:首先,針對市場的抱怨做了相關的主觀評價和客觀測量,確認了問題現象和NVH性能相關參數。通過客觀數據的分析判斷異響源于動力傳動系的扭振。其次,基于設計部門已有的三維模型建立了該車傳動系的多體動力學模型,對扭轉剛度較低的傳動軸和半軸進行了柔性化處理,最終建立了整個動力傳動系的剛-柔結合模型,并在該模型上進行模態(tài)計算。通過試驗和仿真結果的對比、敲擊位置的查找,最終確認了異響形成原因:在加速行駛工況下,發(fā)動機某段轉速下點火激勵頻率與傳動系扭轉固有頻率接近或重合,產生扭轉共振。變速箱輸入軸轉速波動增大,同步器的鎖銷與外環(huán)發(fā)生敲擊,振動遞到傳動軸后以噪聲的形式傳播到空氣中,出現異響...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動力傳動系統(tǒng)扭振研究現狀
1.3 動力傳動系扭振計算分析技術
1.4 動力傳動系扭轉振動測試技術
1.4.1 接觸式扭轉振動測試技術
1.4.2 非接觸式扭轉振動測試技術
1.5 主要研究內容
第2章 汽車扭振分析理論及計算方法
2.1 扭振分析的建模方法
2.1.1 集中質量模型
2.1.2 分布質量模型
2.2 扭振分析的計算方法
2.2.1 自由振動的計算方法
2.2.2 強迫振動的計算方法
第3章 某載貨汽車動力傳動系異響的試驗分析
3.1 傳動系異響主觀評價
3.2 傳動系異響的客觀測量
3.2.1 傳動軸異響試驗設計
3.2.2 傳動軸異響數據分析
3.3 試驗分析小結
第4章 某載貨汽車動力傳動系多體動力學分析
4.1 引言
4.2 多體動力學剛體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發(fā)動機模型的建立
4.2.2 離合器及變速箱模型的建立
4.2.3 傳動軸模型的建立
4.2.4 驅動橋模型的建立
4.2.5 車輪模型的建立
4.3 剛-柔結合的多體動力學模型的建立
4.4 基于剛-柔結合模型的扭轉模態(tài)計算
4.5 多體動力學分析小結
第5章 動力傳動系異響原因分析及解決
5.1 引言
5.2 異響原因分析
5.2.1 試驗和仿真數據分析
5.2.2 敲擊位置的確認
5.2.3 傳動軸特性分析
5.2.4 異響原因分析
5.3 傳動系扭振仿真優(yōu)化
5.3.1 離合器遲滯阻尼優(yōu)化
5.3.2 離合器剛度及遲滯阻尼優(yōu)化
5.4 基于試驗的傳動軸特性優(yōu)化
5.5 改進方案效果驗證
5.6 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軸系扭轉振動測試技術研究綜述[J]. 葉嘉,李濤,曾志龍,陳奕. 船舶工程. 2014(05)
[2]汽車離合器從動盤減振等級的選擇與調試[J]. 梁小立,魯統(tǒng)利. 傳動技術. 2009(01)
[3]雙質量飛輪——四連桿-彈簧機構型扭振減振器彈性特性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J]. 李偉,史文庫,龍巖. 汽車技術. 2008(09)
[4]車輛動力傳動系統(tǒng)扭轉振動研究的理論與方法[J]. 趙海波,項昌樂,劉輝. 新技術新工藝. 2007(04)
[5]汽車動力傳動系實時動力學仿真模型[J]. 楊得軍,林柏忠,郭學立,管欣,郭孔輝. 汽車工程. 2006(05)
[6]內燃機曲軸振動研究的內容及方法[J]. 付魯華,呂興才,張寅豹. 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 2004(04)
[7]液力變矩器扭轉動態(tài)特性分析及試驗辨識(英文)[J]. 陳東升,項昌樂,劉輝.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 2002(02)
[8]汽車動力傳動系彎曲振動及減振措施[J]. 俄延華,李承德. 汽車工程. 1998(05)
[9]汽車動力總成彎曲振動實驗模態(tài)分析中的非線性特性[J]. 高云凱,呂振華,李卓森. 吉林工業(yè)大學學報. 1996(04)
[10]汽車傳動軸故障的振動特征[J]. 肖云魁,高萬盛,許洪軍,陳建勤. 汽車技術. 1996(04)
碩士論文
[1]汽車動力傳動系扭振分析及其對車輛振動影響研究[D]. 曾銳.西南交通大學 2014
[2]車輛傳動系扭轉振動研究[D]. 廉超.重慶大學 2011
[3]雙質量飛輪系統(tǒng)扭振特性研究[D]. 劉云.武漢理工大學 2009
[4]某型轎車傳動系統(tǒng)扭轉振動的研究[D]. 何煦.上海交通大學 2008
[5]離合器接合過程中的汽車傳動系扭轉振動研究[D]. 顧福勇.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6
[6]內燃機曲軸軸系扭振的多體動力學分析[D]. 王才嶧.浙江大學 2006
[7]汽車動力傳動系扭振分析軟件開發(fā)及仿真研究[D]. 湯志華.西南交通大學 2006
[8]SC6350C汽車傳動系統(tǒng)扭振研究[D]. 陳益.重慶大學 2004
[9]汽車動力傳動系扭轉振動的研究[D]. 劉劍.重慶大學 2003
[10]船舶軸系扭振計算方法的研究[D]. 王平.大連海事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176687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動力傳動系統(tǒng)扭振研究現狀
1.3 動力傳動系扭振計算分析技術
1.4 動力傳動系扭轉振動測試技術
1.4.1 接觸式扭轉振動測試技術
1.4.2 非接觸式扭轉振動測試技術
1.5 主要研究內容
第2章 汽車扭振分析理論及計算方法
2.1 扭振分析的建模方法
2.1.1 集中質量模型
2.1.2 分布質量模型
2.2 扭振分析的計算方法
2.2.1 自由振動的計算方法
2.2.2 強迫振動的計算方法
第3章 某載貨汽車動力傳動系異響的試驗分析
3.1 傳動系異響主觀評價
3.2 傳動系異響的客觀測量
3.2.1 傳動軸異響試驗設計
3.2.2 傳動軸異響數據分析
3.3 試驗分析小結
第4章 某載貨汽車動力傳動系多體動力學分析
4.1 引言
4.2 多體動力學剛體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發(fā)動機模型的建立
4.2.2 離合器及變速箱模型的建立
4.2.3 傳動軸模型的建立
4.2.4 驅動橋模型的建立
4.2.5 車輪模型的建立
4.3 剛-柔結合的多體動力學模型的建立
4.4 基于剛-柔結合模型的扭轉模態(tài)計算
4.5 多體動力學分析小結
第5章 動力傳動系異響原因分析及解決
5.1 引言
5.2 異響原因分析
5.2.1 試驗和仿真數據分析
5.2.2 敲擊位置的確認
5.2.3 傳動軸特性分析
5.2.4 異響原因分析
5.3 傳動系扭振仿真優(yōu)化
5.3.1 離合器遲滯阻尼優(yōu)化
5.3.2 離合器剛度及遲滯阻尼優(yōu)化
5.4 基于試驗的傳動軸特性優(yōu)化
5.5 改進方案效果驗證
5.6 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軸系扭轉振動測試技術研究綜述[J]. 葉嘉,李濤,曾志龍,陳奕. 船舶工程. 2014(05)
[2]汽車離合器從動盤減振等級的選擇與調試[J]. 梁小立,魯統(tǒng)利. 傳動技術. 2009(01)
[3]雙質量飛輪——四連桿-彈簧機構型扭振減振器彈性特性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J]. 李偉,史文庫,龍巖. 汽車技術. 2008(09)
[4]車輛動力傳動系統(tǒng)扭轉振動研究的理論與方法[J]. 趙海波,項昌樂,劉輝. 新技術新工藝. 2007(04)
[5]汽車動力傳動系實時動力學仿真模型[J]. 楊得軍,林柏忠,郭學立,管欣,郭孔輝. 汽車工程. 2006(05)
[6]內燃機曲軸振動研究的內容及方法[J]. 付魯華,呂興才,張寅豹. 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 2004(04)
[7]液力變矩器扭轉動態(tài)特性分析及試驗辨識(英文)[J]. 陳東升,項昌樂,劉輝.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 2002(02)
[8]汽車動力傳動系彎曲振動及減振措施[J]. 俄延華,李承德. 汽車工程. 1998(05)
[9]汽車動力總成彎曲振動實驗模態(tài)分析中的非線性特性[J]. 高云凱,呂振華,李卓森. 吉林工業(yè)大學學報. 1996(04)
[10]汽車傳動軸故障的振動特征[J]. 肖云魁,高萬盛,許洪軍,陳建勤. 汽車技術. 1996(04)
碩士論文
[1]汽車動力傳動系扭振分析及其對車輛振動影響研究[D]. 曾銳.西南交通大學 2014
[2]車輛傳動系扭轉振動研究[D]. 廉超.重慶大學 2011
[3]雙質量飛輪系統(tǒng)扭振特性研究[D]. 劉云.武漢理工大學 2009
[4]某型轎車傳動系統(tǒng)扭轉振動的研究[D]. 何煦.上海交通大學 2008
[5]離合器接合過程中的汽車傳動系扭轉振動研究[D]. 顧福勇.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6
[6]內燃機曲軸軸系扭振的多體動力學分析[D]. 王才嶧.浙江大學 2006
[7]汽車動力傳動系扭振分析軟件開發(fā)及仿真研究[D]. 湯志華.西南交通大學 2006
[8]SC6350C汽車傳動系統(tǒng)扭振研究[D]. 陳益.重慶大學 2004
[9]汽車動力傳動系扭轉振動的研究[D]. 劉劍.重慶大學 2003
[10]船舶軸系扭振計算方法的研究[D]. 王平.大連海事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176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31766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