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包鋰離子動力電池模塊設計及水冷散熱研究
【圖文】:
1.2 純電動汽車綜述1.2.1 國內外純電動汽車發(fā)展現狀雖然目前市場上內燃機汽車的保有量遠高于電動汽車的數量,但是電動汽車的歷卻比現在最常見的內燃機驅動的汽車的歷史要早。1859 年,葛斯頓·普蘭特發(fā)明了可次充電循環(huán)使用的鉛酸電池。后來在美國,隨著內燃機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石油的快速開使用,在 20 世紀 20 年代以后電動汽車漸漸地失去了優(yōu)勢沒有了市場。直到 1973 年,石油危機使得各國開始尋找能夠代替石油的其他清潔能源,因此政治經濟方面考慮,電動汽車又迎來了一次大發(fā)展。到 20 世紀 90 年代,環(huán)境問題逐突出,燃油汽車氣體排放污染問題使得全球的環(huán)境遭到了不可恢復的破壞,,因此,幾是零污染的純電動汽車又一次迎來了機遇。在 1996 年,GM 通用公司推出了 EV1 電汽車,最高時速 128km/h,而這款車也成為了當時的經典車型,圖 1.2 為 EV1 車型。
最高時速 128km/h,而這款車也成為了當時的經典車型,圖 1.2 為 EV1 車型。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內,特斯拉可以說是橫空出世的一款明星品牌。特斯拉首款電動汽車 Roadster 于 2008 年 2 月下線,據相關機構測評分析,它單次充電續(xù)航里程達到了 320 公里以上,0 至 60 英里加速時間僅為 3.7 秒。到了 2012 年,特斯拉 ModelS 上市,它的最大功率達到了 85kw·h,每充一次電分別能夠行駛 480km。圖 1.3 為特斯拉主要車型 roadster(左圖)和 Model S(右圖)。圖 1.2 GM 的 EV1 車型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U469.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彥紅;張成亮;俞會根;盛軍;宋佳;曹艷軍;;相變材料在動力電池熱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功能材料;2013年22期
2 張福龍;;流體力學經典實驗雷諾實驗FLASH模擬[J];科技風;2013年11期
3 劉振軍;林國發(fā);秦大同;胡明輝;林歆悠;;電動汽車鋰電池組溫度場研究及其結構優(yōu)化[J];汽車工程;2012年01期
4 雷治國;張承寧;;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電源技術;2011年12期
5 郭宏榆;姜久春;王吉松;婁婷婷;李肖剛;;功率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內阻特性[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6 李哲;盧蘭光;歐陽明高;;提高安時積分法估算電池SOC精度的方法比較[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8期
7 許超;顧力強;吳紅杰;;混合動力客車電池包散熱系統(tǒng)的仿真與優(yōu)化[J];機械設計與研究;2010年03期
8 張志杰;李茂德;;鋰離子電池內阻變化對電池溫升影響分析[J];電源技術;2010年02期
9 楊凱;李大賀;陳實;吳鋒;;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熱效應模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10 齊曉霞,王文,邵力清;混合動力電動車用電源熱管理的技術現狀[J];電源技術;2005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晶;方形卷繞式鋰離子電池電極應力仿真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胡春姣;純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模塊設計及熱特性分析[D];湖南大學;2016年
3 張練達;純電動汽車電池模塊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4 仇磊;動力鋰離子電池熱分析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5 段瑤娟;動力鋰離子電池包熱場分析與散熱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6 錢舜田;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散熱結構設計與冷卻系統(tǒng)仿真[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王子敬;電動汽車電池測試系統(tǒng)[D];浙江大學;2013年
8 任保福;大容量鋰離子動力電池充放電過程熱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9 辛乃龍;純電動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組熱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趙利珍;基于模塊化的溫室設計應用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78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267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