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塞熱機耦合仿真的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替代率研究
本文選題:雙燃料發(fā)動機 + 替代率; 參考:《車用發(fā)動機》2016年03期
【摘要】:建立了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活塞、活塞銷、連桿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活塞在不同替代率下標定功率工況時的溫度分布情況,將活塞上某些點處的仿真值與實測值進行了對比,誤差滿足工程要求。將溫度場分布作為熱機耦合的初始條件加載到活塞上,計算活塞熱機耦合作用下的應力場和變形場。結果表明:活塞最高溫度值出現(xiàn)在活塞頂部偏離燃燒室一側,熱機耦合的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銷座內(nèi)側上部,最大變形值出現(xiàn)在活塞頂部偏離燃燒室的外側,并隨著替代率的增加而升高。
[Abstract]: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piston, piston pin and connecting rod for diesel / natural gas dual fuel engin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piston under different power conditions i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values at some points on the pist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and the errors meet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is loaded on the piston as the initial condition of thermal mechanical coupling, and the stress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piston deviates from one sid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t the top of the piston, the maximum stress of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occur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in seat, and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ccurs at the top of the piston deviating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ubstitution rate, it increased.
【作者單位】: 貴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系;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黔科合J字[2014]2080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1174135)
【分類號】:U464.1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宏;雙燃料發(fā)動機[J];工程機械與維修;1999年02期
2 張紅光,盛宏至,潘奎潤,張銳;車用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的開發(fā)[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03年05期
3 何江川;;天然氣一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J];天然氣工業(yè);1990年06期
4 姚喜貴,王宇,王本勝;天然氣/汽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燃料特性分析[J];佳木斯工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5 陳放鳴;杭汽發(fā)改制雙燃料發(fā)動機成功[J];城市公共交通;1999年06期
6 耿志勇;;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介紹[J];汽車實用技術;2014年02期
7 張紀鵬,高青,孫濟美,馮東輝,劉文陽;預混合式天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若干問題的分析與探討[J];汽車技術;2000年08期
8 張欣,劉偉,胡準慶,王浩,梁龍;天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過程二維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J];鐵道學報;2001年01期
9 楊中極,王游,朱泉和,祁江;電控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的開發(fā)及排放的研究[J];現(xiàn)代車用動力;2002年02期
10 徐兆坤,蔣妙范,張玨成,李西秦,吳偉蔚,黃鵬;氣體雙燃料發(fā)動機運行模式的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可紅;安中強;鐘子憲;;6102B3Q型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fā)動機的開發(fā)與應用[A];(2003)四川柴油/天然氣汽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祁東輝;混合噴射液化石油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海衛(wèi);雙燃料發(fā)動機LNG剩余量測量系統(tǒng)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2 張俊超;CNG/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的開發(fā)與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房居祥;LNG/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燒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4 史強;引燃柴油噴油正時對電控共軌柴油/LNG雙燃料發(fā)動機性能影響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5 王亞紅;甲醇/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性能及排放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6 肖貽鵬;天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油氣切換的優(yōu)化控制[D];重慶大學;2007年
7 張智;柴油/CNG雙燃料發(fā)動機缸內(nèi)傳熱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8 繆濤;天然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燃料供給控制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9 顧文領;甲醇、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供氣系統(tǒng)研究設計[D];中北大學;2014年
10 冀相斌;氫氣/汽油雙燃料發(fā)動機冷起動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41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194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