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時相Sentinel-1 SAR數據反演農田地表土壤水分
[Abstract]:Soil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of land surface ecosystem water and energy cycl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drought monitoring, crop growth monitoring 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Alpha approximation model based on change detection, the multi-phase C-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nthetic aperture) data obtained by Sentinel-1 satellite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inversion of soil moisture in farmland. In this paper, the rationality of Alpha approximation model in soil moisture inversion is verified by microwave radiation transfer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Alpha approximation model, which is dominated by soil scattering, has a good approximation to the radiation transfer model an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and vegetation on the radar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On this basis, the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 equations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Alpha approxima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multi-temporal Sentinel-1 SAR data of Huailai study area. The soil moisture of farmland wa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equ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oot mean square) of soil moisture inversion is 0.06 cm ~ 3 / cm ~ 3, 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0.01 cm ~ (3) 路cm ~ (3).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obtaining soil moisture of farmland surface using Sentinel-1 SAR data with high revisiting period and multiple phase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230747)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2015T80012)
【分類號】:S152.7;S12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蝶;郭鈮;沙莎;王麗娟;李巧珍;王靜;劉偉剛;;基于Radarsat-2 SAR數據反演定西裸露地表土壤水分[J];干旱氣象;2014年04期
2 韓震;彭飛;;基于ENVISAT ASAR的長江口南匯潮灘土壤濕度定量研究[J];海洋通報;2012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彭飛;長江口南匯潮灘土壤濕度遙感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2年
2 高俊明;SAR圖像預處理及小麥參數反演平臺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3 李成鋼;冬小麥微波散射特性及參數反演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鮑艷松;劉良云;王紀華;;綜合利用光學、微波遙感數據反演土壤濕度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2 齊述華,王長耀,牛錚;利用溫度植被旱情指數(TVDI)進行全國旱情監(jiān)測研究[J];遙感學報;2003年05期
3 李震;陳權;任鑫;;Envisat-1雙極化雷達數據建模及應用[J];遙感學報;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萬杰;郭異礁;;虎峰鎮(zhèn)土壤水分的動態(tài)及其隨機模擬[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6期
2 楊濤;宮輝力;李小娟;趙文吉;孟丹;;土壤水分遙感監(jiān)測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10年22期
3 徐聯;申俊初;翟英濤;;影響土壤水分觀測精確度的原因及觀測注意事項探討[J];貴州氣象;2011年04期
4 高建華;胡振華;;土壤水分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1年03期
5 王安琪;施建成;宮輝力;解超;;降尺度土壤水分信息與植被生長參量的時空關系[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年S1期
6 胡偉;熊凌云;熊雄;胡新華;;自動土壤水分數據質量控制中的閾值確定[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2年03期
7 陸楓;胡志洪;胡毅恒;;土壤水分測定方法研究[J];企業(yè)導報;2012年23期
8 黃文杰;呂軍;翟伶俐;魏曉奕;朱寶;;人工與自動土壤水分觀測資料差異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3年14期
9 馮兆林;陳玲愛;;華北地區(qū)土壤水分問題——Ⅰ.土壤水的擴散機制及水在剖面中運動的限制[J];土壤學報;1958年01期
10 花臨亭;;遼西砂荒地帶土壤水分演變趨勢與土地利用問題[J];遼寧農業(yè)科學;196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新;;農氣報表土壤水分記錄審核軟件[A];山東氣象學會2005年學術交流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2 薛龍琴;冶林茂;陳海波;;河南省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網的建設和應用[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第三屆氣象綜合探測技術研討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3 薛龍琴;冶林茂;陳海波;師麗魁;;河南省自動土壤水分資料與人工觀測資料對比分析[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現代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除多;次仁多吉;邊巴次仁;王彩云;;西藏中部土壤水分遙感監(jiān)測方法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干旱半干旱區(qū)地氣相互作用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5 姚付啟;蔡煥杰;張振華;;煙臺蘋果園表層土壤水分與深層土壤水分轉換關系研究[A];現代節(jié)水高效農業(yè)與生態(tài)灌區(qū)建設(下)[C];2010年
6 石慶蘭;王一鳴;馮磊;;土壤水分測量中相位差檢測算法的實驗與研究[A];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電氣信息與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農村電氣化分會科技與教育專委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C];2010年
7 巫麗君;潘建梅;魏愛明;王秀琴;;自動土壤水分觀測數據異常原因淺析[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提高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江蘇省氣象學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8 楊海鷹;冶林茂;陳海波;;土壤水分研究進展[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1氣象與現代農業(yè)[C];2011年
9 黃奕龍;傅伯杰;陳利頂;;黃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時空變化特征[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陳懷亮;徐祥德;劉玉潔;厲王f;鄒春輝;翁永輝;;基于遙感和區(qū)域氣候模式的土壤水分預報方法研究[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班勝林;山西引進新型土壤水分觀測儀[N];中國氣象報;2010年
2 記者 王量迪 通訊員 陳瑜;我市建成兩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N];寧波日報;2010年
3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測量技術獲突破[N];科技日報;2003年
4 記者 宛霞 通訊員 趙志強;中國氣象局將加強土壤水分觀測[N];中國氣象報;2009年
5 記者 王建忠;我國將布設1500套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N];中國氣象報;2009年
6 記者 田宜龍;我省建成55個土壤水分自動觀測站[N];河南日報;2009年
7 實習記者 王寶軍 通訊員 趙志強;全國建成76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N];中國氣象報;2009年
8 張芳 仲維健;江蘇啟動土壤水分自動觀測網建設[N];中國氣象報;2009年
9 記者 劉劍英;我省首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大名投用[N];河北日報;2009年
10 邢開成 胡佳軍;河北邯鄲首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投入使用[N];糧油市場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安琪;大尺度被動微波輻射計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2 魏新光;黃土丘陵半干旱區(qū)山地棗樹蒸騰規(guī)律及其節(jié)水調控策略[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劉丙霞;黃土區(qū)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時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載力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5年
4 王改改;丘陵山地土壤水分時空變化及其模擬[D];西南大學;2009年
5 劉偉;植被覆蓋地表極化雷達土壤水分反演與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5年
6 楊開寶;黃土丘陵區(qū)不同農業(yè)技術措施的土壤水分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7 趙燕東;土壤水分快速測量方法及其應用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2年
8 吳元芝;黃土區(qū)土壤水分對典型植物有效性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0年
9 韓桂紅;干旱區(qū)鹽漬地極化雷達土壤水分反演研究[D];新疆大學;2013年
10 賈志峰;土壤水的監(jiān)測技術方法與運移規(guī)律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忠凱;土壤水分監(jiān)控保障系統(tǒng)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2 蘇歡;河南省土壤水分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與氣象要素的關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3 丁從慧;土壤水分對夏玉米生理生態(tài)特征的影響及動態(tài)模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4 張洛丹;不同植被類型對陡坡地土壤水分循環(huán)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白盛元;黃土土柱降雨特征與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6 李佳洲;土壤水分對三七生長及有效成分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7 張雪;牧草根系形態(tài)特征及土壤水分對修剪高度的響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8 王金鋒;不同覆蓋方式對渭北蘋果園土壤水分、溫度及產量品質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9 蘇一鳴;黃土高原旱地蘋果園起壟覆膜壟溝覆草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10 上官玉鐸;負水頭條件下土壤水分入滲和氮素分布規(guī)律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21190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11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