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發(fā)展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國外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yè)技術推廣的實踐及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蘇州大學》 2004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發(fā)展模式研究
鐘逸
【摘要】: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功能一直是學者、專家討論的理論范疇和焦點問題。進入現代高等教育發(fā)展新階段,有機并且協(xié)調地將這幾方面重要功能結合起來,是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探索的重點內容。 本文試圖借助理論探討和案例解剖兩種途徑來對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這個新型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未來發(fā)展模式進行探討:由國際發(fā)展的比較到國內經驗的借鑒,,由機構內部的功能特性透析到關系全局的各方關系定位,由個體案例的建設現狀到面臨機遇和挑戰(zhàn)的前景展望。本文認為,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的功能應主要定位在科研,從而帶動人才培養(yǎng),依托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校本部的學術優(yōu)勢,積極有效地進行多元資金籌措與調配,建設具有前沿性的科研項目和學科體系,為地方經濟的產學研結合和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為一流大學的發(fā)展尋求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G649.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生奇志;基于動態(tài)拓撲的信息管理模式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凱;高!胤窖芯吭汉献鳈C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昌江;嫁接:產學研結合再造人才優(yōu)勢[J];中國人才;2003年01期
2 姜正國,石瀟純,李高海;試論地方院校產學研的合作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5期
3 王德廣;堅持產學研合作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憶琳;析產學研合作中的信息不對稱[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5 潘維賢,徐初友;特點·主體·機制——高校勘察設計企業(yè)產學研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6 薛瑞豐,韓明儒;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實踐與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7 張民輝;面向21世紀產學研合作辦學的探討[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8 陳崢瀅,劉波,趙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3年01期
9 陳志鋼;加強產學研結合讓一流人才流向企業(yè)[J];中國公務員;1998年08期
10 陳優(yōu)生;組建“混合型科研聯合體”:地方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徑[J];高教探索;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唐勇;論大學制度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柳菊興;試論高校黨校在學校黨建工作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花莉平;;稅費改革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4 聶小明;;高職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王永保;;中職生教育成本估算方法探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賈啟建;康杰;蘇玉;;國外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yè)技術推廣的實踐及啟示[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11期
7 謝慧明;夏富生;王武;李月雅;;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制約因素及保障機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金玲;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與英才培養(yǎng)問題[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胡成功;日本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經驗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吳海升;社區(qū)學院發(fā)展路徑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湛中樂;徐靖;;通過章程的現代大學治理[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李昕;;論公立大學法人治理的目標與制度功能[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3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徐文;劉仁釗;楊德全;;加強宏觀規(guī)劃和政策扶持是行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根本保障[A];國土資源行業(yè)在我國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研究[C];2011年
5 張慧;;國外高校管理機構設置對我國高校去行政化的啟示[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方俊良;;日本高等教育投資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相麗輝;吳曉娜;;大學自治與政府干預的關系——教育上的一個兩難問題[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8 周青;楊偉;;企業(yè)產學研合作主體性的實證研究——基于浙江企業(yè)調研數據[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田建華;;定位與反思——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學社會科學如何作為[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10 李曉婷;;尋找高校的科學定位 推動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對北京市屬高校引進人才工作狀況的實證研究[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洪亮;國防科技情報知識管理體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曹靜;區(qū)域產學研結合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7 李潔;大學捐贈基金運作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董國強;我國高校教師人力資本定價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純;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姜海;我國高校經濟風險防范與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曲萬波;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延軍;中國—東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謝階騰;我國大學學院運行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崔麗敏;生態(tài)位視域下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定位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唐書林;國防科技情報知識管理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楊鳳嬌;金融危機視角下我國大學生就業(yè)能力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付憲杰;我國民辦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10 徐亞娟;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昝廷全;;拓撲傳播學初探[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昝廷全;;論傳播的分類及其數學模型[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3 顧偉忠;劉蘭;;我國產學研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王明,鄒曉東;美國加州納米技術研究院創(chuàng)新運營模式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劉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國產學研合作的戰(zhàn)略選擇[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4期
6 徐志京;從受眾需求看科技信息傳播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編輯學報;2002年01期
7 嚴月娟;史常凱;;高校在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問題與對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年03期
8 劉建民;方愛平;鄭謝彬;;湖南省支持R&D活動的財稅政策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年06期
9 周春彥;亨利·埃茨科威茲;;雙三螺旋: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廖訓強;試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創(chuàng)辦大學科技城的指導意義[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劉力;產學研合作的歷史考察及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2 王成軍;基于TH的大學、產業(yè)、政府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3 夏義堃;公共信息資源的多元化管理體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林堅;論科技傳播中的信息選擇[D];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
5 彭紅玉;政府激勵與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競爭[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濤;產學研結合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2 易淼;中國企業(yè)孵化器管理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3 袁志峰;基于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理論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4 辛愛芳;我國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政策設計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5 陳翔峰;我國開展產學研合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王素征;上海市政府推進產學研戰(zhàn)略聯盟的相關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根珍;中國與韓國產學研結合機制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翟貴東;我國產學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及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05年
9 韓喜梅;城市政府在產學研合作中的職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10 李江;產學研技術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的博弈分析[D];重慶大學;2009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青;;煤礦防爆高壓電器保護性能檢驗裝置[J];煤礦安全;2014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夙素;中國大學科技研究院發(fā)展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2 闕攀;大學學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動力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劍,徐曉鵬;科技創(chuàng)新的制度供給——一些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的基本做法[J];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03期
2 李元元,李偉剛,李正;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徐和平,孫林巖,慕繼豐;虛擬企業(yè)中的知識擴散與技術創(chuàng)新[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03年01期
4 韓太權;范崇夏;;開展產學合作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高教與經濟;1996年02期
5 石火學;產學研結合的典型模式述評[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6 曾國安;論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原因與經濟后果[J];經濟學動態(tài);1999年11期
7 呂海萍,龔建立,閆海燕;加速高?萍汲晒D化的探討[J];科學與管理;2001年02期
8 盧小珠;;完善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支持高職教育發(fā)展[J];教育與職業(yè);2002年04期
9 王德保,徐振明,王久春,王巖;論“官、產、學”結合[J];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04期
10 王德保;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下的企業(yè)孵化器[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馮耿東;劇場發(fā)展模式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國外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yè)技術推廣的實踐及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98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4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