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對伊犁河谷旱地農田土壤物理性質和小麥產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4-06-15 06:05
為探討耕作方式對新疆旱地農田土壤物理性質及小麥生長的影響,在免耕、傳統(tǒng)耕作和深松3種耕作方式下,通過田間取樣和室內烘干稱重測得新疆旱地農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三相比值及小麥產量數據。結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三相比R值和產量表現出一定差異。相比于免耕,傳統(tǒng)耕作和深松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改善了土壤三相比例,尤其深松處理土壤容重和孔隙度顯著改善。小麥產量以深松處理最高,分別比傳統(tǒng)耕作、免耕增加20.71%、24.28%。因此,深松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改良土壤物理性質,促進小麥產量提高。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物理指標測定方法
1.3.2測產與考種
1.4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2.2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孔隙度的影響
2.3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2.4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三相比R值的影響
2.5 不同耕作方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3 討論
4 結論
本文編號:3995042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物理指標測定方法
1.3.2測產與考種
1.4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2.2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孔隙度的影響
2.3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2.4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三相比R值的影響
2.5 不同耕作方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3 討論
4 結論
本文編號:3995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9950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