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運動剛體兩類瞬心軌跡之間關系的探討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trix-matrix description method of rigid body motion is described firstly. Then,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s of rigid body instantaneous center and two kinds of instantaneous center trajectory, a simple mathematical deduction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motion equations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dynamic center and the fixed center of a plane moving rigid body in a fixed coordinate system are given. By analyzing the two equations of mo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trajectory of the instantaneous center of a plane moving rigid body at any time makes a pure roll on the track of the fixed instantaneous center, and the contact point is the fixed point of the instantaneous center of the rigid body at that time. Then, a concrete example is given to show the solution method of the instantaneous center trajectory equation, an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equation of motion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case of general moving rigid bodies is briefly discussed.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分類號】:O31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文亭,尹道先;有關剛體運動的兩個習題解答[J];大學物理;1984年02期
2 В.В.Румянцев;劉延桂;;腔內(nèi)充有液體的剛體運動穩(wěn)定性[J];力學季刊;1964年04期
3 葉取源;;用耦合求解水動力和剛體運動方程方法計算物體的水中彈道[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87年05期
4 王惠文,朱力行,馮鳴鳴;剛體群點的預測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6年06期
5 顏振玨;力矩在剛體平衡問題中的作用[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薛琴訪;;剛體的轉動[J];物理通報;1958年06期
7 蔡建樂;關于剛體有限轉動的描述[J];益陽師專學報;1989年05期
8 朱嘉琳,吳立德;由2D點匹配恢復剛體運動參數(shù)的魯棒估計[J];計算機學報;1994年05期
9 王維;剛體位置的確定及運動分類[J];唐山師專學報;1999年02期
10 魏躍春;擬合平面剛體運動軌跡的一種方法[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199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曹沅;;幾種剛體運動之間的轉換及其算法[A];幾何設計與計算的新進展[C];2005年
2 高永明;閻慧;胡亞軍;朱臻;;Multi-Rigid-Body SpacecraftI基于動量轉移原理的多剛體航天器碰撞動力學建模與仿真驗證方法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3 劉欣;楊為;籍慶輝;;響應點和激勵點的選擇對工程結構的剛體慣性參數(shù)識別精度影響[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濤;超聲速流中剛體系統(tǒng)分離與繩系控制的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2 章杰;空間多剛體與大變形板殼結構動力學建模及數(shù)值求解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3 陳益;具有目的域的光電穩(wěn)定跟蹤系統(tǒng)滿意控制策略[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錕;基于交叉平面的剛體運動參數(shù)測量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吳永江;基于多目標優(yōu)化的非剛體三維重建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3 童玲玲;基于軌跡空間的非剛體三維重建算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4 呂游;新型CAE軟件ADEM改進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趙鴻濤;曲邊柱殼—調(diào)姿裝置—剛體膨脹系統(tǒng)動響應及軟件實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6 翟俊鵬;基于最優(yōu)軌跡的非剛體三維重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7年
7 李偉;有剛體約束的非剛體配準[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8 及增志;多目視覺輔助剛體構件對接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邊惠惠;剛體姿態(tài)控制驅動器失效補償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10 郭晉斌;基于流形運動群不變量的非剛體重建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62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lxlw/246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