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數(shù)字近景測量技術反演材料彈性模量新方法
本文關鍵詞: 材料壓縮實驗 數(shù)字近景測量技術 有限元方法 數(shù)值反演 出處:《應用力學學報》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將數(shù)字近景測量技術引入材料力學實驗用于測量材料的彈性參數(shù)。在采用萬能實驗機進行實驗時,由于實驗機承壓板與試件表面存在接觸摩擦,影響試件均勻變形,導致測得參數(shù)精度不高。本文以高清數(shù)碼相機Canon700D為工具,以邊長為200mm的正方體均質(zhì)橡膠試件為實驗對象,通過AutoCAD提取攝像圖像中試件表面各點變形前后的二維坐標,獲得試件表面各點的變形數(shù)據(jù);結(jié)合ANSYS對實驗過程進行數(shù)值反演分析,修正實驗獲得的材料參數(shù)。研究結(jié)果表明:結(jié)合數(shù)字近景測量技術與ANSYS數(shù)值模擬,可以獲得更精確的變形數(shù)據(jù),相對誤差僅為0.134%,對后續(xù)實際工程測量起到了理論指導作用。
[Abstract]:The digital close-range measurement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aterial mechanics experiment to measure the elastic parameters of the material. When the universal experimental machine is us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due to the contact friction between the pressure plat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the uniform deformation of the specimen is affected. The precision of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is not high.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high-definition digital camera Canon700D as the tool and the square homogeneous rubber specimen with a side length of 200mm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the two-dimensional coordina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deformation of each poi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in the camera image are extracted by AutoCAD. The deformation data of each poi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are obtained, and the numerical inversion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is carried out with ANSYS, and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 are corr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bining the digital close-rang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NSYS, More accurate deformation data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relative error is only 0.134, which plays a theoretical guiding role in the subsequent practical engineering survey.
【作者單位】: 青海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青海華電大通發(fā)電有限公司;
【基金】:戰(zhàn)略布局-產(chǎn)學研培育(2015XZS-0029) 青海民族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DCXM-2015-015;DCXM-2015-019;DCXM-2015-018);青海民族大學校級科研項目青年項目(2015XJZ22)
【分類號】:TB3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延云;;淺談GPS測量技術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1年13期
2 田麗;;GPS測量技術及其在林業(yè)上的應用[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11年03期
3 李彬;;小議RTK測量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23期
4 鄧利;樊祖振;;RTK測量技術在伐區(qū)設計上的應用[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計;2013年03期
5 ;國外力學研究中測量技術的一些動態(tài)[J];力學情報;1973年02期
6 陳小文;RTK-GPS測量技術在河口疏浚整治工作中的應用[J];廣東水利水電;2002年S2期
7 ;2003年日本全國測量技術大會暨展覽會將舉行[J];測繪通報;2003年04期
8 趙建洲;;GPS測量技術的工作原理及應用[J];地下水;2007年03期
9 ;浙江省《建設工程竣工規(guī)劃核實測量技術規(guī)程》編制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J];城市勘測;2008年02期
10 鄭乃發(fā);;RTK測量技術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09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齊懷卿;周朝義;李鴻治;;關于城市GPS RTK測量技術規(guī)程編制的探討[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河南省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2 張健源;李志剛;;淺談移動測量技術及其應用[A];中國測繪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會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孔東方;;RTK測量技術原理及其應用[A];吉林省測繪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8年
4 ;北廷測量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介紹[A];第七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范百興;李宗春;李廣云;;iGPS測量技術及其精度分析[A];中國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高平;郭才華;母潤昌;;高溫高壓下巖石、礦物波速測量技術的新進展及其應用[A];中國地震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7 何祥浩;顧為峰;;GPS RTK測量技術要求和精度[A];華東地區(qū)第九次測繪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5年
8 鄒群;張磊;;裝定位數(shù)模測量技術試驗設計論證[A];質(zhì)量——持續(xù)發(fā)展的源動力:中國質(zhì)量學術與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9 李沛鴻;柳廣春;;GPS測量技術的新控制網(wǎng)形設計研究[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10 尹善明;高文洋;田文韜;劉科峰;;CTD測量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A];2009第五屆蘇皖兩省大氣探測、環(huán)境遙感與電子技術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鵬飛 武穎 劉大亮 211廠副總經(jīng)理 211廠工程師 211廠質(zhì)量處副處長;航天機械制造領域測量技術的發(fā)展分析[N];中國航天報;2014年
2 伍振;劉保良;GPS測量技術走入青藏高原 [N];中國國門時報;2002年
3 朱彥彬 盧寶海;準動態(tài)測量技術確保項目順利完工[N];中國石油報;2004年
4 張傳帥;國測地形一隊深化移動測量技術應用[N];中國測繪報;2013年
5 馬雷;GPSRTK測量技術的應用[N];伊犁日報(漢);2007年
6 肖巍巍 李玲;首屆移動測量技術高峰論壇開幕[N];中國測繪報;2012年
7 記者 廖志慧 通訊員 呂成林;立得移動測量技術走進生活[N];湖北日報;2011年
8 孫奇忠 劉家華;東新特大橋測量技術再升級[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9 付超;應用汞氣測量技術找礦取得階段成果[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10 記者 劉敏 通訊員 唐博學;測量技術也比武[N];建筑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白欣;西學傳入之初的中日測量術[D];西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飛燕;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yè)《GPS測量技術與應用》課程建設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李政陽;海態(tài)水平度測量技術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3 郭露芳;發(fā)散光束照射下的顆粒散射測量技術[D];上海理工大學;2013年
4 楊傳賀;激光差頻掃描三維立體測量技術[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97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lxlw/149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