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衙金礦區(qū)大沙地巖體地質特征、Sr-Nd-Pb同位素及地質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10-04 00:23
本文關鍵詞:滇西北衙金礦區(qū)大沙地巖體地質特征、Sr-Nd-Pb同位素及地質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北衙金多金屬礦床 大沙地巖體 Sr-Nd-Pb同位素 金沙江-紅河走滑斷裂
【摘要】:大沙地二長花崗斑巖體位于北衙金多金屬礦區(qū)南部,是礦區(qū)內勘查控制的7個主要富堿斑巖體中唯一的隱伏巖體。本文對大沙地巖體成礦的地質特征進行了總結和探討,發(fā)現大沙地巖體成礦表現出由巖體向外圍地層依次發(fā)育斑巖型Cu-Au→矽卡巖型Cu(Mo)-Fe→熱液脈型Au的礦化分帶特征,顯示出斑巖熱液成礦系列特征。大沙地地區(qū)較萬硐山主礦區(qū)相對發(fā)育Cu-(Mo)礦化類型而缺乏Au礦化,這可能與大沙地巖體的隱伏性及向深部富集Cu(44.7×10~(-6)~2254×10~(-6))、Mo(3.86×10~(-6)~24×10~(-6))等成礦相關微量元素的特征有關。大沙地二長花崗斑巖鉛同位素相對變化較小,~(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別在18.691~18.931、15.664~15.703和38.898~39.124之間。(~(87)Sr/~(86)Sr)i含量在0.70753~0.70852之間,ε_(Nd)(t)變化于-6.87~-8.60,Nd同位素二階段虧損地幔模式年齡(t_(DM2))為1.4~1.5Ga,綜合指示成礦物質來源于下地殼。包括大沙地巖體在內的北衙富堿斑巖還具有與滇西地區(qū)始新世鉀質酸性巖中的角閃巖捕擄體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組成,推測富堿斑巖巖漿可能源自角閃巖相下地殼物質的部分熔融,而揚子西緣青藏高原主碰撞向晚碰撞過渡階段(40~26Ma)擠壓轉換應力背景下,由地體斜向碰撞形成的金沙江-紅河大型走滑深斷裂帶及其次級構造則控制了富堿斑巖巖漿的上升和侵位。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云南省地質調查局;云南黃金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 北衙金多金屬礦床 大沙地巖體 Sr-Nd-Pb同位素 金沙江-紅河走滑斷裂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5CB452600) 云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培養(yǎng)項目(2013HA001)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工作項目(12120114013501)聯合資助
【分類號】:P597;P618.51
【正文快照】: 1.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昆明6500932.云南省地質調查局,昆明6500513.云南黃金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6502241.Faculty of Land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2.Yunnan Geological Survey,Kunming ,
本文編號:967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9675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