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圓型巷道圍巖變形規(guī)律的透明巖體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深埋圓型巷道圍巖變形規(guī)律的透明巖體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透明巖體 試驗裝置 變形破裂 滑動失穩(wěn)
【摘要】:借鑒透明土技術,采用自行研制的透明巖體實驗裝置進行巖體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分析了無構造應力作用下深埋圓型巷道圍巖內部變形破裂的演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隨著巷道埋深的增大,圓型巷道頂?shù)撞繃鷰r沿著巷道兩側拱腰斜向上32°~34°的2條弧線向巷道內發(fā)生滑動,從而導致巷道失穩(wěn)破壞;當荷載達到一定值時,巷道圍巖將發(fā)生軟化現(xiàn)象,巖體變形速率開始急劇增大,巷道表面將在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4個角部區(qū)域產生最大收斂;巷道圍巖的破裂發(fā)展在加載過程中大致可分為未破裂、裂紋開始出現(xiàn)、上下裂紋開始交匯、裂紋開始交錯貫通、裂紋大幅交錯貫通、裂紋偏轉壓密6個階段.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yè)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浙江工業(yè)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關鍵詞】: 透明巖體 試驗裝置 變形破裂 滑動失穩(wěn)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2014CB0469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4197) 江蘇省高!扒嗨{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yǎng)項目(2012) 中國博士后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4M560464)
【分類號】:TD353
【正文快照】: 隨著我國煤炭資源開采深度的加大以及高山地區(qū)隧道工程的不斷涌現(xiàn),深部巷(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及其控制問題日漸凸顯[1].然而,由于實際工程巖體或當前物理模型都是不透明材料[2-3],巖體內部變形破裂的發(fā)展演化過程無法直接觀測,只能采取諸如聲發(fā)射[4]、CT掃描[5]以及鉆孔攝像[6]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孔綱強;劉璐;劉漢龍;周航;;玻璃砂透明土變形特性三軸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3年06期
2 Cao Chen;Jan Nemcik;Ren Ting;Naj Aziz;;A study of rock bolting failure mod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年01期
3 李元海;林志斌;靖洪文;楊圣奇;;含動態(tài)裂隙巖體的高精度數(shù)字散斑相關量測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12年06期
4 劉建坡;李元輝;田軍;趙興東;劉洪濤;甘懷營;;基于單鍵群方法的巖石破裂聲發(fā)射時空分布特征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5 毛靈濤;安里千;王志剛;石鵬;商雅楠;;煤樣力學特性與內部裂隙演化關系CT實驗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張順金;透明巖體相似材料研制與實驗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金安;李飛;曹秋菊;鞠楊;毛靈濤;;斷裂巖石蠕剪中的細觀接觸損傷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3年12期
2 劉合;王素玲;姜民政;張一鳴;;基于數(shù)字散斑技術的垂直裂縫擴展實驗[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年04期
3 黃永輝;劉殿書;程志彬;盧寶華;馮亞飛;;閃長巖力學性能實驗[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8期
4 張中林;梁財;;加壓氣化爐煤粉輸送壓損特性[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7期
5 王桂林;;CT技術和聲發(fā)射技術在巖石損傷檢測中的應用[J];科學之友;2013年05期
6 毛靈濤;石鵬;涂輝;郝耐;;基于CT圖像單軸受載煤樣損傷計算[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7 趙弘;趙毅鑫;;基于虛擬儀器的工業(yè)CT無線自動加載測試系統(tǒng)[J];儀器儀表學報;2012年08期
8 程慶迎;黃炳香;李增華;;煤巖體孔隙裂隙實驗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礦業(yè);2012年01期
9 ;An automatic loading system for rock core testing with an industrial CT scanner[J];Petroleum Science;2011年04期
10 石秉忠;夏柏如;;硬脆性泥頁巖水化過程的微觀結構變化[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趙紅華;葛玉寧;李鵬飛;;粒子測速技術和透明土在土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J];西北地震學報;2011年S1期
2 隋旺華;高岳;;透明土實驗技術現(xiàn)狀與展望[J];煤炭學報;2011年04期
3 劉招偉;李元海;;含孔洞巖石單軸壓縮下變形破裂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10年08期
4 詹樂;李鏡培;饒平平;;坡頂鄰近處群樁對邊坡的擠土效應模型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5 葉南;張麗艷;;大變形下基于數(shù)字圖像相關的改進分段位移傳遞法[J];光學學報;2010年04期
6 朱維申;張乾兵;李勇;孫林鋒;張磊;鄭文華;;真三軸荷載條件下大型地質力學模型試驗系統(tǒng)的研制及其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張龍;雞尾山高速遠程滑坡運動過程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2 肖文輝;基于透明土的盾構隧道模型試驗初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習志雄;真空預壓法處理吹填淤泥質軟土地基的顆粒流數(shù)值模擬[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4 閆東霄;砂土穩(wěn)態(tài)強度試驗研究及顆粒流模擬[D];同濟大學;2007年
5 吳明喜;人工合成透明砂土及其三軸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李勇;新型巖土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在分岔隧道模型試驗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06年
7 劉鋒珍;深部高應力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葛永慧;王建民;;礦井三維巷道建模方法的研究[J];工程勘察;2006年10期
2 宋化沂;關于巷道曲線部分加寬問題的探討[J];煤礦設計通訊;1966年04期
3 ;對巷道密閉材料的火災危險性[J];煤礦安全;1972年04期
4 楊衛(wèi)平;設計最佳巷道斷面的探討[J];煤礦設計;1985年12期
5 內野健一,王學仁;關于巷道火災蔓延特性的研究[J];煤炭技術;1991年03期
6 謝龍水,馮之艾;深部硬巖礦山高應力巷道的設計思想與支護問題[J];世界采礦快報;1995年Z1期
7 尹華;梯形巷道斷面優(yōu)化分析[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1年04期
8 劉勇,何元東;標準巷道斷面自動查詢繪制系統(tǒng)[J];煤炭工程;2001年10期
9 王如林;巷道斷面設計最優(yōu)方案探討[J];煤;2002年04期
10 李世英,尹常民,倪喜民;優(yōu)化巷道斷面 提高礦井效益[J];煤炭技術;2002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文中;;金山店鐵礦東區(qū)巖層巷道“T”型交岔口穩(wěn)定性分析與對策研究[A];第八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陳良周;任蘭花;;一種基于面模型的巷道三維自動建模方法研究[A];“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專輯[C];2010年
3 寧亞文;;拱形巷道斷面簡易計算公式的推導與應用[A];2012年全國煤礦安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秦玉虎;雷醒民;范文;;用拱模型方法評價巷道上方場地的穩(wěn)定性[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劉鵬博;李路;姚永超;明世祥;;基于礦巖性質模糊聚類分析的巷道分級支護研究[A];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1年
6 康延雷;孔凡堂;顏廷更;李士東;馮向東;馮龍彪;;巷道過斷層注漿加固的研究及應用[A];2003年度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煤礦先進生產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7 沈兆奎;汪小平;陳仲杰;;巷道底臌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A];2010全國采礦科學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錢沛云;徐強;朱之星;李海;蘇忠武;;巷道除塵設備的研究[A];煤礦機電一體化新技術及裝備學術研討論文專集[C];2003年
9 李生生;安許良;王志曉;;注漿充填技術在廢棄巷道治理中的應用[A];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ㄏ拢C];2012年
10 伍佑倫;許夢國;盛建龍;;基于斷裂力學的巷道圍巖破壞區(qū)分析[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程占新;井下“小火車”顯神通[N];中國礦業(yè)報;2008年
2 記者 陳遙 通訊員 金淑峰;哈拉溝礦引進吸塵高手[N];中國煤炭報;2012年
3 通訊員 高永健 本報記者 劉耀平;傾注心血改造 民生凝聚民心[N];中國煤炭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齊作權;安全生產:永不竣工的工程[N];山西日報;2012年
5 胡九潭;陽煤集團五礦挖根求源降成本[N];山西經濟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羅永豪;巷道斷面風速分布與煤礦通風系統(tǒng)實時診斷理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志華;礦山巷道三維網絡模型的構建及其路徑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3 傅培舫;實際巷道火災過程熱物理參數(shù)變化規(guī)律與計算機仿真的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2年
4 張源;高地溫巷道圍巖非穩(wěn)態(tài)溫度場及隔熱降溫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5 王海寧;礦用空氣幕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6 邢玉忠;礦井重大災害動態(tài)機理與救援技術信息支持系統(tǒng)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7 于遠祥;矩形巷道圍巖變形破壞機理及在王村礦的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亮亮;深熱礦井獨頭巷道內空氣溫度數(shù)值模擬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2 秦帆;高溫掘進巷道熱環(huán)境及降溫冷負荷分析計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楊威;基于圍巖散熱的巷道風流溫濕度參數(shù)變化規(guī)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年
4 張海明;基于AutoCAD的巷道三維建模設計與實現(xiàn)[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5 王建民;三維巷道建模及其應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6 唐敏;礦山井巷三維模型的建立[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7 溫志勇;基于ObjectARX技術的巷道三維建模與開發(f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8 徐文;巷道水分蒸發(fā)處理及風流溫度濕度計算[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陳良周;礦山巷道三維自動建模技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李瑞;深井掘進巷道熱災害預測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18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71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