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電化學在陜西略陽縣何家埡地區(qū)尋找隱伏銅鎳礦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20:05
利用地電化學法在陜西省略陽何家埡地區(qū)已知鎳礦點上方開展可行性試驗研究,并與傳統(tǒng)的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方法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在已知鎳礦點剖面上方,地電化學及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均顯示出了異常,但土壤地球化學異常在含量和形態(tài)上表現(xiàn)不佳,推測可能受到地形以及表生作用的影響,使得異常的分布顯得略微雜亂,異常清晰度降低;相比土壤地球化學異常,地電化學異常在礦點上方表現(xiàn)出良好的對應關系,異常呈陡直的雙峰式或三峰式分布。為了進一步研究異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對兩種方法獲得的各元素含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地電化學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異常,放大異常效果,易于總結出元素的分散和富集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結合地質和物探測量結果,利用地電化學在該研究區(qū)圈出兩個有利的找礦靶區(qū),指示其深部具有隱伏礦體的存在,有待進行工程驗證。
【文章來源】:物探與化探. 2020,44(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方法中各元素的箱型圖對比特征
研究區(qū)大地構造位置位于揚子板塊北緣碧口地塊東段,地處秦嶺造山帶、松潘一甘孜造山帶以及揚子板塊交接部位,是秦嶺造山帶內最復雜也最有爭議的地區(qū),總體夾持于勉略構造帶、青川—陽平關斷裂帶、岷山—虎牙斷裂帶之間,并呈楔形向東尖滅(圖1)[6-7]。區(qū)內地層發(fā)育,巖漿活動強烈,變質變形復雜,成礦作用顯著,為重要的多金屬礦集區(qū)[8]。研究區(qū)出露地層為新元古界碧口巖群巨亭巖組第一巖段,下部為變基性熔巖(Pt3j1β)、上部為基性凝灰?guī)r(Pt3j1btf)。出露巖漿巖為白雀寺—石甕子基性雜巖體的東南部分,主要由輝長巖與花崗巖組成。輝長巖呈灰綠色,輝長結構,塊狀構造;花崗巖呈灰白色,花崗結構,塊狀構造?傮w來看,輝長巖呈大巖株狀,構成侵入體的主體部分,花崗巖呈小巖株或巖脈狀產出,出露規(guī)模不大,二者相伴產出。另出露少量的閃長巖、輝石閃長巖以及角閃巖,規(guī)模不大,均呈巖脈狀產出。區(qū)內斷裂及韌性變形帶發(fā)育,主構造方向以NE、NNE向為主,該構造方向控制著區(qū)內火山巖帶及巖漿巖以及礦產的展布形態(tài),是區(qū)內最重要的構造方位。發(fā)育一條鈦磁鐵礦礦化帶和一處鎳銅礦化點,鈦磁鐵礦化帶位于研究區(qū)北側的黑石巖一帶蝕變輝長巖中,走向為NE向;鎳銅礦化點位于研究區(qū)中部,出露巖性主要為蝕變輝長巖與花崗巖,鎳銅礦化主要賦存在NE向展布的構造片理化帶中,賦礦巖石為強蝕變角閃輝長巖[9]。2 樣品采集與分析測試
箱型圖示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電化學法在豫西崤山黃土覆蓋區(qū)找礦中的應用——以洛寧縣石龍山預查區(qū)為例[J]. 楊笑笑,羅先熔,文美蘭,歐陽菲,呂星海,尹高科,鄭廣明. 物探與化探. 2019(02)
[2]陜南略陽縣白雀寺基性雜巖鐵-鎳成礦條件分析[J]. 張小明,游軍,楊運軍. 礦產勘查. 2018(09)
[3]近三十年來我國地電化學技術研究回顧與展望[J]. 劉攀峰,羅先熔,文美蘭,張佳莉,鄭超杰,楊龍坤,韋選建.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8(01)
[4]陜西勉略寧地區(qū)趙家坪-蒼社一帶碳酸巖地質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因探討[J]. 游軍,唐永忠,羅婷,楊運軍,張小明,韓旭,胡義.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6)
[5]陜西勉略寧三角區(qū)碧口群火山巖系特征及其地質填圖方法探討[J]. 楊運軍,杜少喜,張小明,于恒彬,韓旭,李龍斌,胡義,游軍. 西北地質. 2017(03)
[6]地電化學在隱伏銅鎳礦勘查中的應用及異常形成機理探討[J]. 劉映東,張必敏,羅先熔. 地質與勘探. 2017(04)
[7]陜西略陽煎茶嶺鎳礦床酸性侵入巖形成時代及成礦意義[J]. 代軍治,陳荔湘,石小峰,王瑞廷,李褔讓,鄭崔勇. 地質學報. 2014(10)
[8]陜西略陽中壩子鈦磁鐵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研究[J]. 陳劍祥,吳新斌,張海峰,衛(wèi)中弟. 西北地質. 2013(02)
[9]勘查地球化學近十年進展[J]. 王學求.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3(02)
[10]隱伏礦床勘查地球化學新進展[J]. 孫劍,陳岳龍,李大鵬. 地球科學進展. 2011(08)
博士論文
[1]地電化學異常形成機理及找礦技術規(guī)范化研究[D]. 孫彬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7
[2]碧口地體區(qū)域成礦系統(tǒng)[D]. 戢興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6
本文編號:3605065
【文章來源】:物探與化探. 2020,44(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方法中各元素的箱型圖對比特征
研究區(qū)大地構造位置位于揚子板塊北緣碧口地塊東段,地處秦嶺造山帶、松潘一甘孜造山帶以及揚子板塊交接部位,是秦嶺造山帶內最復雜也最有爭議的地區(qū),總體夾持于勉略構造帶、青川—陽平關斷裂帶、岷山—虎牙斷裂帶之間,并呈楔形向東尖滅(圖1)[6-7]。區(qū)內地層發(fā)育,巖漿活動強烈,變質變形復雜,成礦作用顯著,為重要的多金屬礦集區(qū)[8]。研究區(qū)出露地層為新元古界碧口巖群巨亭巖組第一巖段,下部為變基性熔巖(Pt3j1β)、上部為基性凝灰?guī)r(Pt3j1btf)。出露巖漿巖為白雀寺—石甕子基性雜巖體的東南部分,主要由輝長巖與花崗巖組成。輝長巖呈灰綠色,輝長結構,塊狀構造;花崗巖呈灰白色,花崗結構,塊狀構造?傮w來看,輝長巖呈大巖株狀,構成侵入體的主體部分,花崗巖呈小巖株或巖脈狀產出,出露規(guī)模不大,二者相伴產出。另出露少量的閃長巖、輝石閃長巖以及角閃巖,規(guī)模不大,均呈巖脈狀產出。區(qū)內斷裂及韌性變形帶發(fā)育,主構造方向以NE、NNE向為主,該構造方向控制著區(qū)內火山巖帶及巖漿巖以及礦產的展布形態(tài),是區(qū)內最重要的構造方位。發(fā)育一條鈦磁鐵礦礦化帶和一處鎳銅礦化點,鈦磁鐵礦化帶位于研究區(qū)北側的黑石巖一帶蝕變輝長巖中,走向為NE向;鎳銅礦化點位于研究區(qū)中部,出露巖性主要為蝕變輝長巖與花崗巖,鎳銅礦化主要賦存在NE向展布的構造片理化帶中,賦礦巖石為強蝕變角閃輝長巖[9]。2 樣品采集與分析測試
箱型圖示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電化學法在豫西崤山黃土覆蓋區(qū)找礦中的應用——以洛寧縣石龍山預查區(qū)為例[J]. 楊笑笑,羅先熔,文美蘭,歐陽菲,呂星海,尹高科,鄭廣明. 物探與化探. 2019(02)
[2]陜南略陽縣白雀寺基性雜巖鐵-鎳成礦條件分析[J]. 張小明,游軍,楊運軍. 礦產勘查. 2018(09)
[3]近三十年來我國地電化學技術研究回顧與展望[J]. 劉攀峰,羅先熔,文美蘭,張佳莉,鄭超杰,楊龍坤,韋選建.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8(01)
[4]陜西勉略寧地區(qū)趙家坪-蒼社一帶碳酸巖地質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因探討[J]. 游軍,唐永忠,羅婷,楊運軍,張小明,韓旭,胡義.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6)
[5]陜西勉略寧三角區(qū)碧口群火山巖系特征及其地質填圖方法探討[J]. 楊運軍,杜少喜,張小明,于恒彬,韓旭,李龍斌,胡義,游軍. 西北地質. 2017(03)
[6]地電化學在隱伏銅鎳礦勘查中的應用及異常形成機理探討[J]. 劉映東,張必敏,羅先熔. 地質與勘探. 2017(04)
[7]陜西略陽煎茶嶺鎳礦床酸性侵入巖形成時代及成礦意義[J]. 代軍治,陳荔湘,石小峰,王瑞廷,李褔讓,鄭崔勇. 地質學報. 2014(10)
[8]陜西略陽中壩子鈦磁鐵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研究[J]. 陳劍祥,吳新斌,張海峰,衛(wèi)中弟. 西北地質. 2013(02)
[9]勘查地球化學近十年進展[J]. 王學求.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3(02)
[10]隱伏礦床勘查地球化學新進展[J]. 孫劍,陳岳龍,李大鵬. 地球科學進展. 2011(08)
博士論文
[1]地電化學異常形成機理及找礦技術規(guī)范化研究[D]. 孫彬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7
[2]碧口地體區(qū)域成礦系統(tǒng)[D]. 戢興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6
本文編號:3605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6050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