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冶煉廢渣資源化利用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鋅冶煉廢渣資源化利用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論文針對兩種鋅冶煉廢渣進行了資源回收研究。首先,根據云南蘭坪低品位氧化鋅礦的處理流程及氨浸渣的特點,采用浮選法回收氨浸渣中鋅的方法來提高整個工藝中鋅的總回收率;再對貴州土法煉鋅廢渣進行了系統(tǒng)的工藝礦物學研究,提出了采用浮選法回收廢渣中碳的方法。 針對云南蘭坪高堿性脈石型低品位氧化鋅礦的“循環(huán)氨浸-萃取-酸性電積”新工藝得到的氨浸渣,主要含有閃鋅礦、鋅鐵尖晶石和部分未浸出的氧化礦,氨浸渣中鋅含量較高,導致新工藝中鋅的總回收率低于80%。通過浮選法對氨浸渣中的鋅進行富集,采用一次粗選、兩次掃選和兩次精選的浮選流程,得到鋅品位為22.16%的鋅精礦,回收率為68.97%,經“浸出—氨浸渣浮選”工序處理后鋅總回收率達92.57%。其中最佳浮選條件為磨礦時間為4min,粗選藥劑制度為硫化鈉1.2kg/t,氧化鈣6k/t,硫酸銅300g/t,309黃藥100g/t;選擇309黃藥作為一次掃選、二次掃選、一次精選和二次精選的浮選藥劑,其較佳添加量分別為50g/t、30g/t、20g/t和10g/t。 貴州土法煉鋅廢渣(堆放時間100年)在肉眼觀察下為暗色粉砂狀樣,顆粒粗細不均勻,粗粒者為多菱角狀,且多有孔洞發(fā)育。廢渣的物相組成復雜,且有較多玻璃質、微晶質和不同礦物的過渡相。廢渣中鋅含量達7.15%,主要分布在硅酸鹽和氧化物中。廢渣中鉛含量較低,主要以鉛礬形式存在。廢渣中TFe含量為13.06%,主要分布在赤褐鐵礦和硅酸鹽中,部分分布在磁鐵礦中。廢渣中含有的脈石組分主要是Si02和A1203,并有大量的碳存在,碳含量為17.00%。采用一次粗選、一次掃選和三次精選的浮選流程對廢渣中的碳進行回收,浮選精礦中碳的回收率為92.97%,碳品位為59.15%。其中最佳浮選條件為磨礦時間為7min,浮選機葉輪轉速2200r/min,粗選藥劑制度為選煤油為300g/t,仲辛醇為300g/t,水玻璃2kg/t;掃選藥劑制度為選煤油為150g/t,仲辛醇為150g/t。
【關鍵詞】:氨浸渣 土法煉鋅廢渣 浮選 回收鋅 回收碳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D9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獻綜述9-21
- 1.1 鋅資源及其利用概況9-13
- 1.1.1 鋅資源概況9-10
- 1.1.2 氧化鋅礦資源冶煉概況10-13
- 1.2 氧化鋅礦廢渣處理概況13-20
- 1.2.1 鋅浸出渣處理概況13-18
- 1.2.2 土法煉鋅廢渣的研究概況18-20
- 1.3 研究課題的意義和主要內容20-21
- 第二章 云南蘭坪低品位氧化鋅礦氨浸渣中回收鋅的研究21-41
- 2.1 引言21
- 2.2 實驗試劑與儀器21-23
- 2.2.1 實驗試劑21-22
- 2.2.2 實驗儀器22-23
- 2.3 檢測方法23-25
- 2.3.1 物相分析23
- 2.3.2 粒度分析23
- 2.3.3 鉛和鋅含量的分析23-24
- 2.3.4 產率與回收率計算24-25
- 2.4 實驗原料25-28
- 2.4.1 實驗原料的制備25-26
- 2.4.2 實驗原料的性質26-28
- 2.5 浮選實驗28-30
- 2.5.1 先浮選鉛再浮選鋅的探索實驗28-29
- 2.5.2 鉛鋅混合浮選的探索實驗29-30
- 2.6 氨浸渣開路浮選條件實驗的研究30-38
- 2.6.1 磨礦時間的影響31-33
- 2.6.2 硫酸銅用量的影響33-34
- 2.6.3 黃藥用量的影響34
- 2.6.4 氧化鈣用量的影響34-37
- 2.6.5 硫化鈉用量的影響37-38
- 2.7 氨浸渣閉路浮選實驗的研究38-40
- 2.7.1 閉路浮選實驗38-39
- 2.7.2 浸出-氨浸渣浮選流程鋅的總回收率39-40
- 2.8 本章小結40-41
- 第三章 土法煉鋅廢渣中回收碳的研究41-68
- 3.1 引言41
- 3.2 實驗儀器與設備41-42
- 3.2.1 實驗試劑41-42
- 3.2.2 實驗儀器42
- 3.3 實驗原料的采集與制備42-43
- 3.4 檢測方法43-47
- 3.4.1 鎵含量的測定43-44
- 3.4.2 銦含量的測定44-45
- 3.4.3 鍺含量的測定45-46
- 3.4.4 銀含量的測定46
- 3.4.5 碳含量和灰分的測定46-47
- 3.5 廢渣的礦物學特征研究47-58
- 3.5.1 廢渣的化學成分47-49
- 3.5.2 物相組成及含量49-50
- 3.5.3 廢渣中主要物相及其存在形式50-58
- 3.6 廢渣中碳回收的實驗研究58-67
- 3.6.1 實驗方案58-59
- 3.6.2 廢渣可浮性探索實驗研究59-60
- 3.6.3 廢渣開路浮選實驗的研究60-65
- 3.6.4 廢渣閉路浮選實驗的研究65-67
- 3.7 本章小結67-68
- 第四章 結論68-70
- 參考文獻70-76
- 致謝76-7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7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付運康;鋅浸出渣不同處理工藝淺析[J];四川有色金屬;2003年01期
2 戴自希;世界鉛鋅資源的分布、類型和勘查準則[J];世界有色金屬;2005年03期
3 楊元根,劉叢強,吳攀,張國平;貴州赫章土法煉鋅導致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及微生物生態(tài)效應[J];地球化學;2003年02期
4 張國平,劉叢強,楊元根,吳攀;貴州省幾個典型金屬礦區(qū)周圍河水的重金屬分布特征[J];地球與環(huán)境;2004年01期
5 敖子強;瞿麗雅;林文杰;邢軍;肖唐付;;土法煉鋅區(qū)土壤-白菜系統(tǒng)中重金屬的化學調控研究[J];地球與環(huán)境;2007年02期
6 劉濤澤;楊元根;閉向陽;李非里;符志友;金志升;;土法煉鋅導致土壤中鉛分布特征和形態(tài)變化的研究[J];地球與環(huán)境;2007年02期
7 邱躍琴,張覃,唐云,盧定壽,鄒德潤;從粉煤灰中回收碳的浮選試驗研究[J];粉煤灰;2002年03期
8 王成彥;江培海;;云南中低品位氧化鋅礦及元江鎳礦的合理開發(fā)利用[J];中國工程科學;2005年S1期
9 張元福,梁杰,李謙;銨鹽法處理氧化鋅礦的研究[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武藝;林文杰;敖子強;;黔西北土法煉鋅區(qū)Pb、Cd污染與生態(tài)修復[J];環(huán)?萍;2008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楊聲海;Zn(Ⅱ)-NH_3-NH_4Cl-H_2O體系制備高純鋅理論及應用[D];中南大學;2003年
2 林文杰;黔西北土法煉鋅廢棄地的植物修復[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海英;黔西北土法煉鋅廢渣場復墾試驗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2 吳志強;城市污泥用于土法煉鋅礦區(qū)污染修復的試驗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3 王展;磷酸鹽修復黔西北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試驗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鋅冶煉廢渣資源化利用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99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4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