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開陽地區(qū)南華系澄江組古環(huán)境演化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5-21 11:01
為查明貴州開陽極樂南華系澄江組的沉積環(huán)境演化過程、物質(zhì)來源。對開陽磷礦極樂礦段南華系澄江組剖面進行詳細的野外考察,并開展沉積學、礦物學、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研究。結(jié)果表明:澄江組巖樣SiO2含量為65.56%~78.45%,結(jié)合巖礦鑒定結(jié)果認為巖性主要為石英巖屑砂巖;其Al2O3/SiO2值和TiO2含量自下而上呈逐漸減小趨勢;其Sr/Cu值平均為13.15,顯示為干旱炎熱氣候;其沉積環(huán)境參數(shù)主要指標Th/U>2,V/Cr<2,δCe>1,δEu<1,均顯示澄江組水體為氧化環(huán)境!芌EE為152.28~266.23μg/g,呈輕稀土富集,重稀土虧損,其配分模式與青白口系清水江組一致。綜合認為:澄江組整套巖層水平層理發(fā)育,表明沉積區(qū)水體相對安靜,總體為湖相沉積。其早至中—晚期水體深度由深變淺,至末期為淺灘環(huán)境。沉積物質(zhì)可能來源于青白口系清水江組。沉積期間的古氣候環(huán)境為干旱炎熱,水體鹽度自早到晚期持續(xù)上升,總體為氧化環(huán)境。澄江時期沉積的厚大泥沙建...
【文章來源】:地質(zhì)論評. 2020,66(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1 地質(zhì)背景及樣品特征
1.1 地層及沉積特征
1.2 樣品特征
2 分析方法
3 分析結(jié)果
3.1 主量元素
3.2 微量元素
3.3 稀土元素
4 討論
4.1 沉積相分析
4.2 古鹽度
4.3 氧化還原狀態(tài)
4.4 古氣候
4.5 物質(zhì)來源分析
4.6 澄江組與磷塊巖聚集關系密切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鄂西走馬地區(qū)南華紀古城期-南沱早期古氣候和古氧相演化:來自細碎屑巖元素地球化學的證據(jù)[J]. 李明龍,陳林,田景春,鄭德順,許克元,方喜林,曹文勝,趙軍,冉中夏. 地質(zhì)學報. 2019(09)
[2]海洋沉積物中氧化還原敏感元素對水體環(huán)境缺氧狀況的指示作用[J]. 解興偉,袁華茂,宋金明,李寧,李學剛,段麗琴,王越奇,任成喆. 地質(zhì)論評. 2019(03)
[3]貴州開陽地區(qū)富磷礦成礦作用過程與找礦潛力[J]. 劉建中,王澤鵬,杜遠生,陳國勇,張亞冠,吳文明,王大福,譚代衛(wèi),李松濤,唐嗣剛,付芝康,萬大學,向群,楊妮婭,汪小勇,李磊,唐鑄,宋威方,蘇成鵬. 貴州地質(zhì). 2019(01)
[4]元素分析在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研究中的應用[J]. 袁桃,伊海生,蘭葉芳,蔣艷霞. 地質(zhì)論評. 2018(03)
[5]貴州開陽地區(qū)“澄江組”沉積特征及環(huán)境分析[J]. 徐世林,楊瑞東,吳文明,彭益書. 地層學雜志. 2017(04)
[6]貴州開陽陡山沱組超大型磷礦的富磷因素分析[J]. 吳文明,楊瑞東,徐世林,任海利,劉建中,王澤鵬,王大福,譚代衛(wèi),李磊. 化工礦物與加工. 2017(07)
[7]黔中開陽地區(qū)震旦紀陡山沱期富磷礦沉積特征與成礦模式[J]. 張亞冠,杜遠生,陳國勇,劉建中,王澤鵬,徐圓圓,譚代衛(wèi),李磊,王大福,吳文明. 古地理學報. 2016(04)
[8]黔中開陽磷礦沉積區(qū)震旦紀陡山沱期定量巖相古地理重建[J]. 王澤鵬,張亞冠,杜遠生,陳國勇,劉建中,徐園園,譚代衛(wèi),李磊,王大福,吳文明. 古地理學報. 2016(03)
[9]揚子區(qū)新元古代前震旦紀地層對比[J]. 周傳明. 地層學雜志. 2016(02)
[10]黔中地區(qū)震旦紀含磷巖系時空變化及沉積模式[J]. 陳國勇,杜遠生,張亞冠,陳慶剛,范玉梅,王澤鵬,譚華. 地質(zhì)科技情報. 2015(06)
本文編號:3199588
【文章來源】:地質(zhì)論評. 2020,66(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1 地質(zhì)背景及樣品特征
1.1 地層及沉積特征
1.2 樣品特征
2 分析方法
3 分析結(jié)果
3.1 主量元素
3.2 微量元素
3.3 稀土元素
4 討論
4.1 沉積相分析
4.2 古鹽度
4.3 氧化還原狀態(tài)
4.4 古氣候
4.5 物質(zhì)來源分析
4.6 澄江組與磷塊巖聚集關系密切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鄂西走馬地區(qū)南華紀古城期-南沱早期古氣候和古氧相演化:來自細碎屑巖元素地球化學的證據(jù)[J]. 李明龍,陳林,田景春,鄭德順,許克元,方喜林,曹文勝,趙軍,冉中夏. 地質(zhì)學報. 2019(09)
[2]海洋沉積物中氧化還原敏感元素對水體環(huán)境缺氧狀況的指示作用[J]. 解興偉,袁華茂,宋金明,李寧,李學剛,段麗琴,王越奇,任成喆. 地質(zhì)論評. 2019(03)
[3]貴州開陽地區(qū)富磷礦成礦作用過程與找礦潛力[J]. 劉建中,王澤鵬,杜遠生,陳國勇,張亞冠,吳文明,王大福,譚代衛(wèi),李松濤,唐嗣剛,付芝康,萬大學,向群,楊妮婭,汪小勇,李磊,唐鑄,宋威方,蘇成鵬. 貴州地質(zhì). 2019(01)
[4]元素分析在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研究中的應用[J]. 袁桃,伊海生,蘭葉芳,蔣艷霞. 地質(zhì)論評. 2018(03)
[5]貴州開陽地區(qū)“澄江組”沉積特征及環(huán)境分析[J]. 徐世林,楊瑞東,吳文明,彭益書. 地層學雜志. 2017(04)
[6]貴州開陽陡山沱組超大型磷礦的富磷因素分析[J]. 吳文明,楊瑞東,徐世林,任海利,劉建中,王澤鵬,王大福,譚代衛(wèi),李磊. 化工礦物與加工. 2017(07)
[7]黔中開陽地區(qū)震旦紀陡山沱期富磷礦沉積特征與成礦模式[J]. 張亞冠,杜遠生,陳國勇,劉建中,王澤鵬,徐圓圓,譚代衛(wèi),李磊,王大福,吳文明. 古地理學報. 2016(04)
[8]黔中開陽磷礦沉積區(qū)震旦紀陡山沱期定量巖相古地理重建[J]. 王澤鵬,張亞冠,杜遠生,陳國勇,劉建中,徐園園,譚代衛(wèi),李磊,王大福,吳文明. 古地理學報. 2016(03)
[9]揚子區(qū)新元古代前震旦紀地層對比[J]. 周傳明. 地層學雜志. 2016(02)
[10]黔中地區(qū)震旦紀含磷巖系時空變化及沉積模式[J]. 陳國勇,杜遠生,張亞冠,陳慶剛,范玉梅,王澤鵬,譚華. 地質(zhì)科技情報. 2015(06)
本文編號:3199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1995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