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盆地古地貌特征及其對砂巖型鈾礦的制約
發(fā)布時間:2021-03-16 03:06
二連盆地賽漢組上段是重要的產鈾層位,其沉積環(huán)境和地層分布特征通常受到古地貌控制明顯,因此開展二連盆地賽漢期末的古地貌恢復工作有助于多方位認識盆地在該時期中的沉積格局及其對砂巖型鈾成礦的制約。通過將二連盆地烏蘭察布坳陷和馬尼特坳陷875口鉆井資料按巖性進行逐層回剝和去壓實校正編制了研究區(qū)賽漢期末的古地貌圖。定量的地貌分析表明,二連盆地賽漢期末古地貌為寬闊的低坡度河谷地貌區(qū),進一步可劃分為平原、微斜坡和緩斜坡地貌單元。通過與前人在該區(qū)繪制的沉積相圖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古地貌坡折帶是控制河道亞相分布的關鍵。寬闊的河谷為河床側向遷移提供了空間,有利于形成大范圍連片的河道砂體,提供更多的鈾儲層空間。河床兩側的微斜坡-緩斜坡有利于形成傾斜的空間形態(tài),有利于形成寬闊的氧化還原鈾成礦帶。古地貌坡折帶很有可能為鈾礦體富集的關鍵部位。
【文章來源】:鈾礦地質. 2020,36(05)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二連盆地烏蘭察布和馬尼特坳陷賽漢期末古地貌圖(a)和古地貌坡度圖(b)
二連盆地斷陷與坳陷分布圖
按單一巖性去壓實回剝示意圖
本文編號:3085296
【文章來源】:鈾礦地質. 2020,36(05)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二連盆地烏蘭察布和馬尼特坳陷賽漢期末古地貌圖(a)和古地貌坡度圖(b)
二連盆地斷陷與坳陷分布圖
按單一巖性去壓實回剝示意圖
本文編號:30852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0852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