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內蒙古紅花爾基白鎢礦礦床蝕變與流體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10:03
   紅花爾基白鎢礦礦床是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qū)發(fā)現的熱液石英脈型白鎢礦礦床,白鎢礦主要賦存于花崗巖體內部的石英脈中。前人對其成礦作用方面已經做了較多研究,基本厘定了礦床的成礦時代與花崗巖地球化學等特征,但在蝕變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對較為缺乏。本文主要通過巖相學研究、電子探針分析、流體包裹體研究等對其蝕變及流體作用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對似斑狀二長花崗巖年代學及地球化學方面進行研究分析。通過蝕變作用分布的研究可知斜長石白云母化及石英細脈狀硅化是與成礦最密切相關的兩個蝕變類型,熱液可能對巖體蝕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巖相學研究結合電子探針分析表明白云母均為次生白云母。電子探針結果顯示,白鎢礦雜質含量較少,僅含極少量NaO、MgO、MnO、FeO;白云母硅鋁比值n(Si):n(Al)3:1,屬于蝕變形成的鉀質多硅白云母;斜長石除個別為中長石外均為更長石,且其Ab、An值變化范圍較大,分別為69.79%~89.11%、9.84%~26.74%;黑云母CaO含量較低,巖體中主要為鐵黑云母,氧逸度較高,屬于Ni-NiO和Fe_2O_3-Fe_3O_4之間,計算其結晶溫度為550℃~600℃,巖漿屬于殼幔作用混合產物,且具有相對較高的殼源成分;花崗巖綠泥石主要為蠕綠泥石、鐵鎂綠泥石、密綠泥石,相對地層中綠泥石成分貧Al、Mg富Fe,地層中均為蠕綠泥石。鋯石U-Pb測年顯示似斑狀二長花崗巖的加權平均年齡為176.3±0.58Ma,與其他幾種巖體類型相比略晚但相差不大,僅為2.3~2.9Ma,且花崗巖地球化學結果顯示其主要特征基本一致,綜合可知似斑狀花崗巖與其他成礦巖體屬同期產物。流體包裹體研究表明,花崗巖中流體包裹體遭受了較強的后期改造,其均一溫度范圍220.7~389.0℃,平均鹽度值為5.44%NaCleqv,成礦階段白鎢礦包裹體均一溫度251.9~386.9℃,平均鹽度為6.16%NaCleqv,鹽度隨各階段溫度的降低基本呈降低趨勢,流體演化過程中可能有少量大氣降水加入,激光拉曼測試結果顯示各階段包裹體成分以H_2O為主。成礦作用主要發(fā)生于巖漿-熱液過渡性流體中,流體的傳質作用促進了蝕變作用和成礦作用的發(fā)生,巖漿演化過程中發(fā)生了不同成分巖漿混合作用,形成了其中的石英二長巖包體。
【學位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P618.67
【部分圖文】:

紅花爾基,白鎢礦


3圖 1-1 紅花爾基白鎢礦礦區(qū)交通位置圖(據內蒙古六院詳查資料,2013)(2)礦床地質特征研究對紅花爾基白鎢礦礦床進行野外地質調查。由于地表被第四系覆蓋較深,因此主要對鉆孔巖芯進行系統(tǒng)、詳細的觀察、編錄工作,對礦區(qū)地表進行全方位的采樣、觀察、

區(qū)域地質圖,紅花爾基,區(qū)域地質圖,白鎢礦


7圖 2-1 紅花爾基白鎢礦礦床區(qū)域地質圖(圖 b 據內蒙古六院詳查資料,2013)1.第四系;2.梅勒圖組;3.白音高老組;4.瑪尼吐組;5.滿克頭鄂博組;6.莫爾根河組;7.紅水泉組;8.大民山組;9.泥鰍河組;10.烏奴耳礁灰?guī)r;11.裸河組;12.多寶山組;13.興華渡口群;14.侏羅紀花崗斑巖;15.石炭紀白崗質花崗巖;16.石炭紀花崗巖;17.閃長巖;18.實測逆斷層、實測正斷層;19.實測與推測性質不明斷層;20.不整合接觸界線;21.混雜堆積;22.火山通道;23.紅花爾基礦區(qū)

基巖地質圖,紅花爾基,白鎢礦


3.1.1 地層礦區(qū)主要出露地層巖石為奧陶系中 上統(tǒng)裸河組地層(O2-3lh)(郭志軍等,2015),此外還包括大面積第四系覆蓋,主要為更新統(tǒng)和全新統(tǒng)沉積(王飛,2018)。奧陶系中 上統(tǒng)裸河組(O2-3lh):主要巖性為灰白色粉砂質板巖、含泥質粉砂巖、絹云母綠泥石板巖。地層產狀 152°∠75°;野咨凵百|板巖沿裂隙白云母化,沿裂隙可見白云母線,礫狀結構,局部可見沿裂隙充填的白云母石英細脈,寬度 1mm;含泥質粉砂巖僅見少量石英細脈;絹云母綠泥石板巖主要礦物為絹云母、綠泥石、黑云母、石英,可見極少量黃鐵礦、輝鉬礦及磷灰石等副礦物,可見多條石英細脈發(fā)育,黑云母呈不規(guī)則狀及集合體狀,石英呈他形粒狀,粒度 2~10μm,且分布不均。第四系包括更新統(tǒng)厚度 1.0~65.0m 不等的風成砂及全新統(tǒng)的現代沖積物、坡積物,主要分布于礦區(qū)內及其附近的溝谷和洼地中。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Stphen Turner;周漢民;;斐濟瓦努阿島卡西山淺成低溫熱液礦脈系統(tǒng)的流體包體、蝕變作用和礦石礦物研究[J];國外火山地質;1988年02期

2 D.Michel ,崔春香,張和生;馬托格羅索州原地紅土中金的富集[J];地質地球化學;1988年09期

3 羅青;張國良;;湯加-克馬德克俯沖前緣洋殼蝕變過程及控制因素研究[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8年04期

4 王嶼濤;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稠油特性及蝕變作用類型[J];石油實驗地質;1994年01期

5 翟世奎;沖繩海槽浮巖的蝕變作用原因[J];礦物學報;1995年03期

6 林錦榮;田華;董文明;夏毓亮;鄭紀偉;戚大能;腰善叢;;松遼盆地東南部鈾礦找礦目的層原生地球化學類型與后生蝕變作用[J];鈾礦地質;2009年04期

7 張慧,周安朝,郭敏泰,賈炳文;沉積環(huán)境對降落火山灰蝕變作用的影響——以大青山晚古生代煤系為例[J];沉積學報;2000年04期

8 李國峰;;花崗巖蝕變地層隧道施工難點及應對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9年06期

9 劉燁;賴健清;徐軍偉;肖文舟;;湖南臨湘虎形山礦區(qū)蝕變地球化學過程研究[J];地質找礦論叢;2019年02期

10 蔡春芳,馬振芳,楊賢州;圈閉中油氣的次生蝕變作用[J];中國海上油氣.地質;1998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帥杰;內蒙古紅花爾基白鎢礦礦床蝕變與流體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2 陳燕平;大洋中脊巖石次生蝕變特征與成礦意義[D];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19年

3 張丹;遼寧二棚甸子—萬寶銅鉬礦床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669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8669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ddd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