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莊區(qū)塊開發(fā)過程中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 and its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productiv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change of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 during development is revealed,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permeability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in Fanzhuang block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wells and different productivity types are inver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porosity permeab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nvert the dynamic change of permeability in the course of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The damage rate of dynamic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 is restricted by stress sensitivity and matrix shrinkage eff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servoir pressure, gas content and original permeability.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permeability and g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oal reservoir is the key to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slow and continuous drainage, moderate high reservoir pressure, High gas content and high original permeabil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ensure the recovery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項目(2017ZX05064)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專項資助項目(2013E-2205)
【分類號】:TD8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呂玉民;柳迎紅;湯達禎;李治平;;欠飽和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模型及實例分析[J];現(xiàn)代地質(zhì);2016年04期
2 倪小明;朱陽穩(wěn);王延斌;胡海洋;;不同煤儲層滲透率下煤層氣直井極限產(chǎn)氣量的確定[J];煤炭科學技術;2015年02期
3 邵先杰;王彩鳳;湯達禎;孫玉波;胥昊;;煤層氣井產(chǎn)能模式及控制因素——以韓城地區(qū)為例[J];煤炭學報;2013年02期
4 陳振宏;王一兵;楊焦生;王憲花;陳艷鵬;趙慶波;;影響煤層氣井產(chǎn)量的關鍵因素分析——以沁水盆地南部樊莊區(qū)塊為例[J];石油學報;2009年03期
5 薄冬梅;趙永軍;姜林;龔永杰;李宗亮;;煤層氣儲層滲透性研究進展[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6 隆清明;趙旭生;孫東玲;鄒銀輝;;吸附作用對煤的滲透率影響規(guī)律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08年09期
7 張培河;;煤層氣井產(chǎn)能分級方案研究[J];中國煤層氣;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慶忠;湯達禎;左銀卿;陶樹;張利文;耿昀光;;樊莊區(qū)塊開發(fā)過程中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特征[J];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7期
2 陳召英;王保玉;郝海金;郝春生;;寺河區(qū)塊煤層氣井排采特征及抽采效果分析[J];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7期
3 趙錦程;申建;朱慶忠;楊延輝;楊艷磊;;鄭莊與樊莊區(qū)塊高煤階煤層氣開發(fā)差異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中國礦業(yè);2017年04期
4 葛玉芬;;抽采制度對煤層氣井產(chǎn)能的影響及機理探討[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zhì)量;2017年07期
5 崔彬;付玉通;;煤層氣井現(xiàn)代產(chǎn)量遞減分析應用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3期
6 張芬娜;綦耀光;李明忠;陳波;孟尚志;;排采面積對煤層氣單井產(chǎn)氣潛能影響分析[J];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3期
7 張勇昌;楊永國;羅金輝;;基于優(yōu)化組合賦權的煤層氣開發(fā)潛能評價[J];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2期
8 孫超群;李術才;李華鑾;崔偉;宋曙光;;煤層氣藏應力—滲流流固耦合模型及SPH求解[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7年02期
9 李坤;陳建民;楊舒迪;凌標燦;句海洋;;深煤層儲層物性隨深度變化規(guī)律研究[J];煤炭技術;2017年01期
10 明盈;湯達禎;陶樹;陳世達;任鵬飛;;煤層氣水平井產(chǎn)能預測模型及其適用性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6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旭;張弛;陳小凡;;基于主成分的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煤層氣產(chǎn)能預測方法[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13年11期
2 杜嚴飛;吳財芳;薛佳佳;李騰;楊慶龍;;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煤層氣井短期產(chǎn)能預測[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3 孫曉飛;張艷玉;李延杰;陳會娟;孫仁遠;;無因次產(chǎn)氣圖版法預測樊莊水平井煤層氣產(chǎn)能[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3年02期
4 賴楓鵬;李治平;汪益寧;任廣磊;張躍磊;;考慮井間干擾的煤層氣井動態(tài)預測方法[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5 張艷玉;孫曉飛;尚凡杰;孫仁遠;;沁水煤層氣井產(chǎn)能預測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2年11期
6 汪吉林;秦勇;傅雪海;;多因素疊加作用下煤儲層滲透率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J];煤炭學報;2012年08期
7 段品佳;王芝銀;翟雨陽;張冬玲;;煤層氣排采初期階段合理降壓速率的研究[J];煤炭學報;2011年10期
8 呂玉民;湯達禎;李治平;邵先杰;許浩;;煤層氣井動態(tài)產(chǎn)能擬合與預測模型[J];煤炭學報;2011年09期
9 陳金剛;徐平;賴永星;杜云海;;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效應研究[J];巖土力學;2011年08期
10 劉大錳;姚艷斌;蔡益棟;張百忍;張可銘;李俊乾;;華北石炭—二疊系煤的孔滲特征及主控因素[J];現(xiàn)代地質(zhì);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連承波;鐘建華;趙永軍;蔡福龍;張軍濤;;基于試井資料分析的煤儲層滲透率定量預測模型[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2 陳佩珍,王冠貴,張占松;井間儲層滲透率序列分布預測[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3 周遠田;一種確定油氣儲層滲透率的新方法[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1998年03期
4 連承波;鐘建華;趙永軍;蔡福龍;張軍濤;;基于試井資料分析的煤儲層滲透率定量預測模型[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1期
5 金大偉;趙永軍;;煤儲層滲透率復合因素數(shù)值模型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袁爽;張曉波;;根據(jù)測井資料估算儲層滲透率的新神經(jīng)網(wǎng)絡方法[J];國外油田工程;2007年04期
7 劉峻杉;;煤儲層滲透率影響因素探討[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8 姬戰(zhàn)懷;張群會;;用正則化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儲層滲透率[J];煤礦現(xiàn)代化;2006年04期
9 汪志明;王忠華;張健;;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預測模型適用性評價[J];中國煤炭地質(zhì);2010年10期
10 劉慧盈;;煤儲層滲透率影響因素[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3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靳彥欣;林承焰;付顯威;劉金虎;;求取儲層滲透率參數(shù)的動態(tài)反演法探討[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存和;李紅雯;;利用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確定油氣儲層滲透率的效果分析[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3 許浩;湯達禎;唐書恒;陶樹;呂玉民;趙興龍;;沁南地區(qū)重點區(qū)塊煤儲層滲透率控制因素及產(chǎn)能響應[A];2011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秦勇;傅雪海;;煤儲層滲透率評價的技術原理與方法研究[A];瓦斯地質(zhì)新進展[C];2001年
5 鄧澤;康永尚;劉洪林;李貴中;王勃;;排采過程中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特征研究——以沁水煤層氣田為例[A];2008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陶樹;湯達禎;呂玉民;;基于產(chǎn)能變化的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定量—半定量化表征[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高向東 通訊員 胡斯曄;消除儲層“亞健康” 打通增產(chǎn)“高速路”[N];中國石油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陶樹;沁南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效應及氣井產(chǎn)能響應[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程;復雜儲層滲透率特性數(shù)值模擬[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曾玲;盆地演化因素對煤儲層滲透率的影響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3 陳亞西;煤層氣開發(fā)過程中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及合理排采速度分析[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6年
4 高軍飛;凝膠微囊深部調(diào)剖體系與儲層滲透率的匹配性實驗[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5 孫立東;煤層氣儲層滲透率演化過程模擬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56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35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