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條帶氣化地質(zhì)條件云模型的構(gòu)建與應用
本文選題:綜合評價 + 云模型。 參考:《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7年06期
【摘要】:為處理窄條帶地下氣化工藝地質(zhì)適應性評價中抽象概念和定性語言的不確定性,提出了一種基于云模型的綜合評價方法.首先篩選出對地下氣化有影響的地質(zhì)因素作為評價因子構(gòu)建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其權重;其次,采用專家評分的方式構(gòu)建二級評價因子云模型;而后,采用浮動云和綜合云算法分別對二級評價云和一級評價云進行集結(jié)獲得綜合評價云;最后,以云圖的方式將綜合評價云與評價標準概念云進行對比,得到評價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的邏輯易于理解,計算過程簡單,評價結(jié)果直觀、可靠,適用于窄條帶地下氣化工藝地質(zhì)適應性評價.
[Abstract]: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abstract concept and qualitative language in the geological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narrow strip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proces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cloud model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geological factors which have influence on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a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factor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determine its weight. Secondly, the second-level evaluation factor cloud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expert scoring. The floating cloud and the synthetic cloud algorithm are used to assemble the secondary evaluation cloud and the first grade evaluation cloud respectively to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loud.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loud is compared with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concept cloud in the form of cloud map,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gic of this method is easy to understand,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s simple, 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intuitive and reliabl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geological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narrow strip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process.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
【基金】:貴州省科技廳資助項目(黔科合重大專項字[2015]6011號)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SKLCRSM10X04) 山西省科技廳資助項目(20130321026-01)
【分類號】:TD8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煤炭地下氣化技術[J];化工文摘;2000年08期
2 初茉,李華民;環(huán)保型煤炭開采與利用技術——煤炭地下氣化[J];煤礦環(huán)境保護;2000年05期
3 高仲峰,王紅;淺談煤炭地下氣化的綜合利用[J];城市煤氣;2001年09期
4 和富平,李崇昆;淺論煤炭地下氣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價值[J];煤炭企業(yè)管理;2001年06期
5 侯子和,郭炳正,龐繼祿,高仲峰,李玉;煤炭地下氣化技術在新汶礦區(qū)的應用[J];中國煤炭;2002年12期
6 祁文恒;煤炭地下氣化發(fā)展現(xiàn)狀[J];同煤科技;2002年02期
7 郭銀生;加快實施煤炭地下氣化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化示范工程對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將起到?jīng)Q定性作用[J];中國投資;2002年11期
8 劉淑琴,張軍,梁杰,余力;煤炭地下氣化的綜合利用前景[J];煤炭科學技術;2003年07期
9 趙守國,張升偉;煤炭地下氣化技術進入商業(yè)化的關鍵[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03年01期
10 郭忠平,王靖;關于煤炭地下氣化技術發(fā)展的探討[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淑琴;梁杰;余力;張尚軍;;低碳清潔煤利用技術:煤炭地下氣化技術[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煤炭地下氣化技術[A];第六次全國煤炭工業(yè)科學技術大會文集[C];2005年
3 王在泉;華安增;王興泉;;煤炭地下氣化高溫煤巖性質(zhì)及巖層控制研究[A];面向國民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8年
4 劉菁華;田鋼;王祝文;;放射性氡氣測量動態(tài)監(jiān)測煤炭地下氣化燃空區(qū)機理探討[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5 吳超;劉紅;;煤炭地下氣化鉆孔及其水冷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A];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第20分會場論文集[C];2005年
6 余力;余學東;;煤炭地下氣化應該為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貢獻[A];世紀之交的煤炭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7 張祖培;徐會文;劉光華;;雙陽煤礦煤炭地下氣化的應用研究[A];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霧霾治理的根本措施:煤炭地下氣化[N];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胡左;煤炭地下氣化技術通過鑒定[N];中國化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項煜虹;老專家關注煤炭地下氣化[N];大眾科技報;2009年
4 李孝亭;煤炭地下氣化技術[N];中國煤炭報;2001年
5 記者 楊登貴;專家對我區(qū)深部煤炭地下氣化提出建議[N];寧夏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楊曉東;煤炭地下氣化,探索更多可能[N];中國煤炭報;2013年
7 記者 梁曉飛 劉懷丕;煤炭地下氣化項目審批難技術弱[N];經(jīng)濟參考報;2013年
8 曉梅;煤炭無井式開采或成現(xiàn)實[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9 本報特約記者 陳偉立;煤制氣降低成本空間巨大[N];中國石化報;2006年
10 吳月先;煤炭氣化開采:石油鉆探企業(yè)新探索[N];中國石化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席建奮;煤炭地下氣化過程特征場演化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6年
2 張彬;煤炭地下氣化調(diào)控機理與計算機仿真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4年
3 崔勇;煤層逆向燃燒氣化機理及工藝過程模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賀盛;煤炭地下氣化發(fā)電技術經(jīng)濟分析[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劉建明;煤炭地下氣化燃空區(qū)擴展及頂板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3 李明敏;褐煤熱解滲透及其微觀結(jié)構(gòu)變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4 徐云龍;地下氣化過程中煤層頂板巖石滲透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
5 陳麗媛;數(shù)字化油井健康性評價與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6 杜興元;天津港南疆供油基地建設方案的綜合評價[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090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10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