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風積沙區(qū)超大工作面開采土地損傷評價
本文選題:超大工作面 + 風積沙區(qū); 參考:《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4期
【摘要】:針對我國西部風積沙區(qū)超大工作面開采具有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開采強度大等顯著特點,以神東地區(qū)大柳塔礦區(qū)為例,構建礦區(qū)土地質(zhì)量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將礦區(qū)土地質(zhì)量分為5級,通過熵技術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采用改進的灰度關聯(lián)法對礦區(qū)工作面土地損傷程度進行研究與評價。結果表明:影響礦區(qū)土地質(zhì)量的主要因子是裂縫寬度、附加坡度、下沉深度及侵蝕模數(shù),其次是有效P,有效K,植被覆蓋度,有機質(zhì)等因子;大柳塔礦區(qū)工作面土地質(zhì)量為第4級,土地質(zhì)量較差,損傷較為嚴重;改善礦區(qū)土地質(zhì)量,應在采前預測土地損傷狀況,采中優(yōu)化開采技術,控制地形地貌改變,采后進行人工修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自我恢復。
[Abstract]:In view of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working face mining in wind-sand area in western China, such as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rge mining intensity, the paper takes Daliuta mining area in Shendong area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the land quality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of mining area. The land quality of mining area is divided into 5 grades,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is determined by entropy technique, and the degree of land damage in mining face is studied and evaluated by the improved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and quality of mining area are crack width, additional slope, subsidence depth and erosion modulus, followed by effective P, effective K, vegetation coverage, organic matter and so on. The land quality of the working face of Daliuta mining area is the 4th grade, the quality of the land is poor and the damage is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and quality of the mining area, the condition of land damage should be predicted before mining, the min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optimized in mining, and the change of topography and landform should be controlled. Artificial restoration and self-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carried out after harvest.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煤炭聯(lián)合基金重點資助項目(U1361214)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資助項目(2013CB227904)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資助項目(2014FY110800)
【分類號】:TD82;X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新,葛自強,楊威;風積沙特性及筑路施工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2 趙春城;;淺談風積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藝[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8期
3 李英海;劉芙榮;;利用風積沙做地基填筑料的試驗研究和實踐[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14年04期
4 賽西雅拉圖;;鄂爾多斯風積沙靜力特性及強度變形規(guī)律研究[J];企業(yè)導報;2012年21期
5 ;三岔口至莎車高速公路首次大面積采用風積沙填筑高速公路路基[J];石油瀝青;2011年05期
6 喻進全,馬三山;沙漠地區(qū)風積沙路基濕壓法施工[J];西部探礦工程;2003年10期
7 胡江碧;趙伯建;孫守有;楊磊;;天然含水量風積沙修筑路堤的穩(wěn)定性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8 張可佳;風積沙特性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J];西部探礦工程;2005年12期
9 孟永會;董秀坤;呂遠強;;不同含泥量風積沙的壓實特性試驗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劉濤;王建清;劉歡;董敏;劉鑫;向安斌;;利用風積沙生產(chǎn)高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J];中國水泥;201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立臨;;風積沙筑路技術研究[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公路設計與施工卷[C];2002年
2 魏強;宋若文;朱春瀟;;高速公路鹽漬土路基風積沙換填技術探討[A];公路交通與建設論壇(2011)[C];2003年
3 趙其永;;無機類加固風積沙在沙漠公路中的應用研究[A];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第二輯)[C];2005年
4 金昌寧;李志農(nóng);祝解;張?zhí)烊A;阿米娜;;浸水+環(huán)刀法測定干燥風積沙密度[A];2004年道路工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廷杰;;風積沙路基的施工技術——以靖王高速公路工程為例[A];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第二輯)[C];2005年
6 袁玉卿;王選倉;;風積沙路基沖擊壓實研究[A];中國交通土建工程學術論文集(2006)[C];2006年
7 孟慶營;韓森;華鋒;;風積沙路基壓實度測定方法研究[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上冊[C];2005年
8 王鳳林;;東北西部風積沙地楊樹豐產(chǎn)栽培技術[A];科技創(chuàng)新與節(jié)能減排——吉林省第五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曹敏;20萬噸風積沙工業(yè)選礦生產(chǎn)線10萬噸玻璃制品生產(chǎn)線在烏審旗破土動工[N];鄂爾多斯日報;2009年
2 袁希妤;一沙漠風積沙開發(fā)利用生產(chǎn)線在烏審旗上馬[N];鄂爾多斯日報;2010年
3 楊玉昭 劉立杰;聚沙成塔 承德人用沙筑路[N];中國交通報;2006年
4 李娜;風積沙工業(yè)選礦項目在蘇里格開發(fā)區(qū)開工奠基[N];鄂爾多斯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劉曉麗 通訊員 胡海軍;神木一號風積沙隧道右線貫通[N];榆林日報;2010年
6 袁希妤;蘇里格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全力打造國家級風積沙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化示范園[N];鄂爾多斯日報;2010年
7 記者 宋向華;全國首個“風積沙資源利用研究中心”落戶我市[N];呼和浩特日報(漢);2011年
8 記者 賈永強 通訊員 賈益鵬;國內(nèi)首個風積沙資源 利用研究中心落戶我區(qū)[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11年
9 楊晨;風積沙可做路基材料[N];中國交通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李文利 馬艷軍 戴宏 郭洪申;近乎零浪費的循環(huán)鏈條[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發(fā)明;風積沙在鹽漬土地區(qū)路用性能的研究及其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楠;毛烏素沙漠地區(qū)風積沙工程特性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時紹波;地震荷載作用下風積沙高路堤穩(wěn)定性模型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3 漠河;特哈馬不同含泥量風積沙路基填料特性試驗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4 何靜;基于除冰鹽環(huán)境下風積沙水泥砂漿耐久性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5 俞利賓;沖擊振動壓路機模型對風積沙壓實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6 安建林;新疆風積沙力學性質(zhì)與動力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7 李萬鵬;風積沙的工程特性與應用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8 張俊;臨河過境高速公路利用風積沙處理不良路基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9 紀林章;風積沙壓實機理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10 王磊;風積沙路基壓實質(zhì)量控制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06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10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