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黑心菊對銅尾礦的耐性及銅污染環(huán)境的修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28 08:08
本文選題:蜀葵 + 黑心菊; 參考:《江西財經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研究以銅尾礦礦砂為栽培基質,以蜀葵(Althaea rosea)、黑心菊(Rudbeckia hirta)兩種觀賞花卉為試材,研究了不同濃度檸檬酸(CA)、醋酸(AC)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三種有機酸對兩種花卉生理的影響。同時測定了生物量、相對電導率、SOD、POD等酶及生理指標。另外對兩種植物Cu2+和其它金屬離子吸收的變化也進行了探討和總結,研究結果如下:1.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不同濃度的銅尾礦礦砂對蜀葵和黑心菊幼苗生理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兩種植物幼苗葉綠素含量隨著Cu尾礦礦砂量的增加逐漸下降。蜀葵在純Cu處理下葉綠素a和葉綠素b相比對照分別降低45.42%和47.40%;在純Cu處理下,黑心菊葉綠素a和葉綠素b相比對照分別降低18.32%和47.70%。說明在純銅處理下,嚴重抑制了兩種植物葉綠素的生成。黑心菊在25%園土+75%Cu尾礦處理下蜀葵體內SOD活性升高。蜀葵隨著Cu濃度的增加POD活性逐步降低,而黑心菊則出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在50%土+50%銅尾礦處理時黑心菊地下部分POD活性是對照的2.30倍。蜀葵電導率在純銅處理下明顯高于對照,而黑心菊處理均低于對照。在高濃度Cu處理下黑心菊MDA含量低于蜀葵,黑心菊地下部分在T4(純Cu尾礦)處理下變化最明顯,相比對照Pro含量增加33%。所以,上述研究表明兩種植物對銅的耐受性:蜀葵黑心菊。2.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不同濃度的銅尾礦礦砂對蜀葵和黑心菊幼苗生長及其金屬離子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蜀葵在50%土+50%銅尾礦處理時干重和生長量均受到影響,達到最低。黑心菊在純銅尾礦時受抑制較為明顯,地上部分干重相比對照下降了44.70%。地下部分蜀葵和黑心菊在25%土+75%銅尾礦處理時Cu2+富集量都達到最大,高濃度的純Cu處理時加強了兩種植物莖葉部分對Cu2+的吸收,均達到最大值。對于重金屬Cd2+的吸收隨著Cu濃度的增加Cd2+含量逐步下降,黑心菊在純銅處理時最低,Zn2+兩種植物處理均低于對照,而K+、Ca2+、Na+、變化不明顯,說明隨著銅濃度的增加對植物生長抑制作用更強,植物中毒現(xiàn)象越明顯。3.通過施加不同濃度的檸檬酸、醋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于銅尾礦中,研究其對蜀葵和黑心菊幼苗生理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蜀葵在低濃度的醋酸處理下葉綠素a含量相比對照有少量增加,蜀葵地上部分細胞膜透性在1.0EDTA處理時最低,相比對照降低36.96%。黑心菊在1.0EDTA處理下細胞膜透性均有所降低,地下部分在此濃度下最低。蜀葵、黑心菊地下部分在1.0EDTA處理下SOD活性相比對照均有所增加,分別是對照的1.26倍、1.96倍。蜀葵POD活性在高濃度EDTA處理下均有所下降,而黑心菊則出現(xiàn)增長趨勢,黑心菊地下部分相比對照增長28%,達到1883.33U·g-1。CA與EDTA處理下隨著濃度的增加黑心菊MDA含量呈增加趨勢,而蜀葵在1.0EDTA時相比對照下降了23.56%,說明黑心菊根部細胞過氧化程度比蜀葵高。蜀葵脯氨酸在低濃度檸檬酸處理下最低,而黑心菊則變化不大。結果說明,不同濃度的檸檬酸和醋酸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u對幼苗的毒害。4.通過施加不同濃度的檸檬酸、醋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于銅尾礦中,研究其對蜀葵和黑心菊幼苗生長及其金屬離子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蜀葵干重處理均大于對照,其中地上部分干重在0.1CA和0.1AC處理下相比對照分別增加了67.4%和139.5%。高濃度的EDTA抑制了兩種植物幼苗的生長。蜀葵、黑心菊地上部分在1.0EDTA時Cu2+富集量均達到最高,在1.0AC處理時蜀葵、黑心菊Cu2+相比對照分別增加76.3%、76.5%。醋酸促進了兩種植物地下部對Cu2+的富集。三種有機酸對于K+、Pb2+的吸收影響不明顯,1.0EDTA促進了蜀葵地下Cd2+的積累。EDTA雖然促進了兩種植物對Cu2+的積累,但是卻影響了其生長。
[Abstract]: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organic acid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itric acid ( CA ) , acetic acid ( AC ) and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 EDTA ) on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 and chlorophyll b decreased by 45.42 % and 47.70 %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MDA increased by 76.4 % and 139.5 %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itric acid , acetic acid and EDTA coul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Cu 2 + .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173;X751;S6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沈鳳娜;柯世省;何麗娜;蔣珊;柳秋英;徐俏麗;陳金定;;鎘對紫茉莉葉片蛋白質·脯氨酸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5期
2 劉治昆;陳彩虹;陳光才;張建鋒;;Cu~(2+)脅迫對2種速生柳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1年06期
3 張琪林;王紅;;銅對大球蓋菇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年11期
4 魏樹和,周啟星,張凱松,梁繼東;根際圈在污染土壤修復中的作用與機理分析[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3年01期
,本文編號:1814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8144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