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效應對含瓦斯復合煤巖體力學特性及破壞形式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厚度效應對含瓦斯復合煤巖體力學特性及破壞形式的影響
【摘要】:為了解厚度效應對復合煤巖體的影響,考慮了瓦斯及頂?shù)撞可皫r的作用,通過改變原煤與頂?shù)撞可皫r的厚度配比,運用含瓦斯煤熱流固耦合三軸伺服滲流試驗裝置,研究了厚度效應對復合煤巖體的力學特性及破壞形式的影響。結果表明,復合煤巖體的三軸應力應變曲線與全煤樣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三軸抗壓強度較原煤有一定程度的增強;頂部砂巖與原煤厚度比落入1.00~1.20極值區(qū)間的復合煤巖體,易出現(xiàn)三軸抗壓強度極值,且遠離極值厚度比的三軸抗壓強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當厚度比接近1.00時,易出現(xiàn)峰值體積應變。當體積應變接近時,厚度比落入極值區(qū)間內(nèi)的煤巖體強度較大。復合煤巖體的破壞以單斜面剪切破壞為主,且大部分為非完全破壞;中部原煤會產(chǎn)生多種形式的破壞,厚度比落入極值區(qū)間內(nèi)的復合煤巖體,其煤體破壞以單斜面裂隙或垂直裂隙形式破壞,且三軸抗壓強度要高于其他裂隙形式破壞。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CDJXS12240005)
【分類號】:TD31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南方大多數(shù)礦井中,由于煤體賦存條件比較復雜,煤層厚度不大,礦山壓力災害、瓦斯動力災害較為嚴重。在煤礦井工開采過程中,隨著工作面推進以及巷道掘進的擾動,煤體的應力環(huán)境將發(fā)生改變,前方煤體常伴隨著應力集中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由于煤層厚度較薄,受上覆頂板及底板應力環(huán)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斌;;煤巖體結構鉆孔觀測手段綜述[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7年29期
2 程鵬;王龍飛;劉江偉;;煤巖體聲發(fā)射判別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3年02期
3 謝東海;馮濤;趙延林;萬文;朱川曲;;裂隙煤巖體的流固耦合精細模型[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5期
4 尹光志,李賀,鮮學福,,馮濤;煤巖體失穩(wěn)的突變理論模型[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1期
5 李磊;梁旭太;徐浩;;受載煤巖體的紅外輻射機理和傳播規(guī)律探索[J];中國煤炭工業(yè);2007年08期
6 張春會;于永江;岳宏亮;趙全勝;;隨機分布裂隙煤巖體模型及其應用[J];巖土力學;2010年01期
7 黃炳香;程慶迎;劉長友;魏民濤;付軍輝;;煤巖體水力致裂理論及其工藝技術框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8 寧宇;煤巖體化學加固作用的力學原理分析[J];煤炭科學技術;1996年05期
9 趙正軍,田取珍,李蘭秀;煤巖體的損傷斷裂機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姚精明;稅國洪;王熙;;煤巖體破壞過程中電磁輻射與能量耗散耦合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寶林;;煤巖體健康診斷系統(tǒng)[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段東;唐春安;徐濤;高坤;李連崇;;開采過程中煤巖體應力場變化的數(shù)值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3 段東;唐春安;高坤;潘競濤;;開采過程中煤巖體應力場變化的數(shù)值試驗研究[A];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技術與實踐——2008年全國煤礦安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周曉軍;高波;鮮學福;;煤巖體變形失穩(wěn)破壞條件的研究[A];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5 袁亮;;積極推進“新理論”研究[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1:深部巖石工程圍巖分區(qū)破裂化效應[C];2008年
6 劉揚賢;高京澤;;煤巖體底板比壓對軸向不同端面壓模的形狀效應[A];第二屆全國青年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7 陸其鵠;;開展煤礦震動監(jiān)測推動災害預警工作[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王泳嘉;邢紀波;;充分變形離散單元法及其在采礦中的應用[A];水電與礦業(yè)工程中的巖石力學問題——中國北方巖石力學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文集[C];1991年
9 惠功領;;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護層開采煤巖體動力學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數(shù)值模擬試驗[A];第三屆全國煤礦機械安全裝備技術發(fā)展高層論壇暨新產(chǎn)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惠功領;宋錦虎;;深部近距上保護層開采煤巖體動力學演化特征模型試驗研究[A];第三屆全國煤礦機械安全裝備技術發(fā)展高層論壇暨新產(chǎn)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馬愛平;我專家發(fā)現(xiàn)水力致裂可有效改造煤巖體結構[N];科技日報;2014年
2 劉尊旭;煤與瓦斯共采理論“973計劃”項目啟動[N];中國煤炭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黃炳香;煤巖體水力致裂弱化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2 崔峰;復雜環(huán)境下煤巖體耦合致裂基礎與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3 鄒銀輝;煤巖體聲發(fā)射傳播機理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4 蘇培莉;裂隙煤巖體注漿加固滲流機理及其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5 陳剛;煤巖體后破壞的理論研究及預測[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4年
6 楊永杰;煤巖強度、變形及微震特征的基礎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6年
7 馮志強;破碎煤巖體化學注漿加固材料研制及滲透擴散特性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7年
8 張?zhí)燔?富含瓦斯煤巖體采掘失穩(wěn)非線性力學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蔣穩(wěn)成;煤巖體水力致裂的合理泵注時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牛新團;非飽和煤樣浸水軟化性的超聲波試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3 羅金滿;煤巖體防滲堵水加固漿液試驗及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4 朱傳奇;類土質(zhì)煤巖體力學特征及改良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4年
5 李建功;應力波在彈塑性煤巖體中傳播衰減規(guī)律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8年
6 羅吉安;立井揭煤過程中的煤巖體受力變化機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07年
7 蘇波;煤巖體結構觀測及對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7年
8 于永江;炮采提高塊率的機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234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23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