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冬小麥品種拔節(jié)期抗凍性差異及相關基因表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01-21 13:07
為探究不同品種冬小麥拔節(jié)期抗凍性差異,以冬小麥品種鄭麥366和百農207為材料,在人工氣候室-5℃低溫脅迫連續(xù)處理24 h后,測定葉片丙二醛(MDA)和游離脯氨酸含量及抗逆相關SOD、POD、 WCS120、 P5CS和LEA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分析了低溫脅迫后兩個品種間各指標的變化特點。結果表明,連續(xù)低溫處理24 h后,兩個品種的MDA和游離脯氨酸含量均較處理前顯著下降,且百農207的MDA和游離脯氨酸含量分別顯著低于和高于鄭麥366。百農207葉片中除SOD在24 h時與鄭麥366表達量無顯著差異外,其余四個基因表達量均顯著高于鄭麥366。在低溫處理24 h時百農207這5個基因的表達量都較0 h時顯著升高,而鄭麥366則顯著下降。低溫脅迫后,鄭麥366幼穗受凍率高于百農207。因此,百農207的拔節(jié)期抗凍性高于鄭麥366,也說明在冬小麥生產過程中選擇種植抗凍性較強的品種可以緩解拔節(jié)期低溫的危害。
【文章頁數】:6 頁
本文編號:3882040
【文章頁數】:6 頁
本文編號:38820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8820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