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個微凸體接觸過程中的閃點溫度研究
本文關鍵詞:單個微凸體接觸過程中的閃點溫度研究
【摘要】:為了對滑動摩擦副表面的閃點溫度進行有效評估,以相對滑動粗糙表面上的單個微凸體間的瞬態(tài)接觸導熱過程為研究對象,假設兩個粗糙表面上各自有一個微凸體發(fā)生接觸,理論分析了滑動速度、最大貫穿深度、摩擦系數(shù)以及材料的熱物性參數(shù)等因素對閃點溫度的影響。研究表明,接觸面中心位置處的閃點溫度隨著接觸時間的延長而升高,在總的接觸時長的82.5%時刻,閃點溫度達到最大值,之后隨著接觸時間的延長,閃點溫度逐漸降低,最大閃點溫度比Archard模型的預測結果高10%。此外,最大閃點溫度與滑動速度的平方根、最大貫穿深度的3/4次方、摩擦系數(shù)以及復合楊氏模量成正比,與熱導率、密度和比熱容的乘積成反比。該研究結果為后續(xù)滑動摩擦副摩擦磨損機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
【關鍵詞】: 滑動粗糙面 微凸體接觸 閃點溫度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資助項目(613570303)
【分類號】:TH117
【正文快照】: 具有粗糙表面的兩個物體相接觸時,由微凸體接觸形成的實際接觸面積是不連續(xù)的,并且遠小于名義接觸面積。當兩物體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時,克服摩擦阻力產生的熱量將首先通過發(fā)生接觸的微凸體向內擴散,使得微凸體溫升比摩擦表面的平均溫度的溫升高許多倍,從而對接觸面產生有害的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冷永勝,王國誠,黃炎;名義平表面無窮微凸體群的非Hertz接觸[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5期
2 李冰;羅玉軍;高中庸;梁輝;;微凸體油膜彈性支承效應的刨切試驗驗證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7年04期
3 李冰;羅玉軍;高中庸;梁輝;;微凸體油膜彈性支承效應的刨切試驗驗證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7年05期
4 沈萌紅,全永昕,周桂如;混合潤滑時各向異性粗糙表面微凸體載荷分配的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6期
5 朱林波;莊艷;洪軍;楊國慶;;一種考慮側接觸的微凸體彈塑性接觸力學模型[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11期
6 劉瑩,陳大融,楊文言;軋輥表面微凸體形貌激光毛化技術的試驗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03年07期
7 胡兆穩(wěn);劉q;王偉;劉小君;;塑性成形表面微凸體平坦化行為研究[J];潤滑與密封;2013年02期
8 趙強;李皋;肖貴林;辛春彥;程純勇;;單裂隙滲流有限元數(shù)值仿真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4年02期
9 伍麗峰;高中庸;;基于正交刨切實驗的微凸體油膜彈性支承效應研究[J];潤滑與密封;2009年08期
10 楊川江;王偉;馬樹全;劉q;;表面微凸體形態(tài)對三體摩擦界面間隙的影響[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占立;丁建寧;楊繼昌;胡友耀;解國新;;緬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機理研究[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會議暨首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高中庸;黃位健;周光寶;;微凸體油膜彈性支承效應的刨切實驗驗證[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占立;丁建寧;楊繼昌;胡友耀;解國新;;緬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機理研究[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志明;規(guī)則微凸體表面有向摩擦建模及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2 胡兆穩(wěn);混合潤滑狀態(tài)下塑性變形界面微凸體平坦化行為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林博;混凝土開裂面的力學行為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楊蕊;細觀尺度下切削鈦合金刀具接觸過程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愛彬;粗糙表面接觸界面微凸體壓平效應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967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9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