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適應隨機共振和稀疏編碼收縮算法的齒輪故障診斷方法
本文關鍵詞:基于自適應隨機共振和稀疏編碼收縮算法的齒輪故障診斷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隨機共振 相關峭度 稀疏編碼收縮 沖擊特征提取
【摘要】:針對強背景噪聲下齒輪故障沖擊特征提取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自適應隨機共振和稀疏編碼收縮算法的齒輪故障診斷方法。該方法選用相關峭度作為隨機共振檢測周期性沖擊分量的測度函數(shù),借助遺傳算法實現(xiàn)信號中周期性沖擊特征的自適應提取;在此基礎上,利用稀疏編碼收縮算法對隨機共振檢測結果做進一步降噪處理,從而凸顯沖擊特征,提高故障識別精度。試驗和工程實例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法可實現(xiàn)齒輪故障沖擊特征的增強提取,為齒輪故障診斷提供依據(jù)。
【作者單位】: 燕山大學;北京漢能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 隨機共振 相關峭度 稀疏編碼收縮 沖擊特征提取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505415)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5M571279) 秦皇島市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502A008)
【分類號】:TH132.41
【正文快照】: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東陽;蔣興浩;孫錟鋒;;基于稀疏編碼和多核學習的圖像分類算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11期
2 鄒柏賢;苗軍;;自然圖像稀疏編碼模型研究綜述[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年03期
3 唐峰;孫錟鋒;蔣興浩;陸歡;;基于改進稀疏編碼模型的圖像分類算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9期
4 鄭歆慰;胡巖峰;孫顯;王宏琦;;基于空間約束多特征聯(lián)合稀疏編碼的遙感圖像標注方法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8期
5 苗中華;周廣興;劉海寧;劉成良;;基于稀疏編碼的振動信號特征提取算法與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4年15期
6 郝凱;宋明黎;卜佳俊;陳純;;局部稀疏編碼的自然灰度圖像著色方法[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1年08期
7 王斌;王媛媛;肖文華;王煒;張茂軍;;基于判別稀疏編碼視頻表示的人體動作識別[J];機器人;2012年06期
8 歐陽琰;桑農(nóng);黃銳;;基于魯棒稀疏編碼的表情識別方法[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3年03期
9 史駿;姜志國;馮昊;張浩鵬;孟鋼;;基于彈性網(wǎng)稀疏編碼的空間目標識別[J];航空學報;2013年05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尚麗;;使用正態(tài)可逆高斯密度模型的非負稀疏編碼收縮技術實現(xiàn)圖像消噪[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2 劉揚;程健;盧漢清;;基于目標局部特征的遷移式學習[A];第十四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張瑩瑩;梁培基;;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元的高效信息處理[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海峰;基于信號稀疏表征的故障診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2 孫宇平;基于稀疏表征和自相似性的視覺數(shù)據(jù)識別關鍵技術及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李清勇;視覺感知的稀疏編碼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6年
4 季昊;稀疏編碼研究及其在模式識別中的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5 孫俊;人臉圖像分析和識別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01年
6 朱秋平;基于稀疏編碼的織物瑕疵檢測算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7 羅敏楠;T-S模糊推理系統(tǒng)的結構稀疏編碼辨識理論與方法[D];清華大學;2014年
8 謝錦生;基于動態(tài)感知與異常注意的目標描述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9 劉小白;圖像及視頻語義解析的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丁昕苗;基于多示例學習的恐怖視頻識別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柏文強;基于局部特征提取和稀疏編碼的人臉識別算法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2 李明;目標檢測與識別算法研究與應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3 許濤;面向視頻管理的指紋特征提取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4 鮑珍珍;基于多路分層稀疏編碼的遙感圖像場景分類[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覃曉冰;基于稀疏編碼的語音去噪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6 謝易道;大規(guī)模人臉圖像編碼及其在人臉驗證中的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7 勾珍珍;基于空間約束和稀疏編碼的高光譜圖像分類[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黃成;基于非負稀疏編碼的視頻拷貝檢測方法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9 張文義;基于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圖像質(zhì)量增強算法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10 丁文秀;基于分層深度學習的行人分類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49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4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