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機械論文 >

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的設計與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22 15:07

  本文關鍵詞: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的設計與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是在凸輪機構(gòu)和非圓錐齒輪副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一種可同時實現(xiàn)相交軸間轉(zhuǎn)動傳遞和軸向移動傳遞功能的錐齒輪副。該新型齒輪副以其獨有的運動形式、運動規(guī)律和動力性能等方面的特點,可用于替換復雜組合機構(gòu)和裝備輕量化設計,在工程機械、農(nóng)業(yè)機械和紡織機械等場合,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因此,對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的探索和研究意義重大。 課題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目的是針對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而展開探索該非圓錐齒輪副的運動原理、運動特性、輪齒齒面、通用幾何設計和虛擬仿真研究方法。針對該新型非圓錐齒輪副,本文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根據(jù)機構(gòu)學基本原理,提出了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設計方法,結(jié)合齒輪嚙合理論,完成了非圓錐齒輪副分類設計,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圓錐齒輪、非圓錐齒輪的統(tǒng)一,建立了該錐齒輪副的傳動理論;利用坐標變換和微分幾何原理,完成了各種條件的主、從動齒輪節(jié)曲線設計,對該錐齒輪副的節(jié)曲線、齒頂曲線、齒根曲線進行推導; 2)利用共軛曲面理論和范成法加工原理,,分別從理論和工程實踐兩方面完成了該錐齒輪副的齒形設計,推導了基于球面漸開線的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齒面方程,提出了范成生成該錐齒輪副齒面方法,并建立了特定類型節(jié)曲線的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實體設計及其裝配模型;根據(jù)運動學相關理論,分析了該錐齒輪副的移動和轉(zhuǎn)動特性,獲得了該錐齒輪副的傳動比、角速度、位移和速度等,通過單因素變量法探討了各個參數(shù)隨離心率、階數(shù)變化規(guī)律; 3)利用SolidWorksAPI接口,完成了針對4種典型曲線的該錐齒輪副的節(jié)曲線、傳動比曲線、移動量特性曲線以及特定轉(zhuǎn)速條件下的轉(zhuǎn)角、移動量、轉(zhuǎn)速和移動速度等時間變化特性分析,開發(fā)了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仿真加工程序設計,實現(xiàn)了該類齒輪副的準確建模; 4)采用CAD仿真技術進行了研究,驗證了該錐齒輪副設計方法的正確性,結(jié)果表明該錐齒輪副符合設計要求的從動齒輪軸向移動和兩軸轉(zhuǎn)動的運動傳遞功能,為推廣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的工程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非圓錐齒輪 仿真加工 運動特性 程序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H132.4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緒論8-14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8-11
  • 1.1.1 研究背景8-10
  • 1.1.2 研究意義10-11
  • 1.2 非圓錐齒輪機構(gòu)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主要研究內(nèi)容12-13
  • 1.4 本章小結(jié)13-14
  • 2 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運動原理14-28
  • 2.1 復合運動原理14-17
  • 2.2 空間節(jié)曲線17-25
  • 2.3 齒頂與齒根曲線25-27
  • 2.4 本章小結(jié)27-28
  • 3 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齒面求解28-40
  • 3.1 共軛齒面推導28-33
  • 3.2 齒面的范成求解33-34
  • 3.3 特定節(jié)曲線齒輪副34-38
  • 3.4 本章小結(jié)38-40
  • 4 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運動特性40-54
  • 4.1 基本運動學40-43
  • 4.2 轉(zhuǎn)動運動特性43-48
  • 4.3 移動運動特性48-53
  • 4.4 本章小結(jié)53-54
  • 5 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虛擬仿真與設計54-70
  • 5.1 運動學仿真54-60
  • 5.2 齒輪建模及分析系統(tǒng)設計60-68
  • 5.3 本章小結(jié)68-70
  • 6 結(jié)論與展望70-72
  • 6.1 主要結(jié)論70-71
  • 6.2 研究工作展望71-72
  • 致謝72-74
  • 參考文獻74-78
  • 附錄78
  • A.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78
  • B.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項目目錄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芳,于曉紅,邱麗芳,王小群;凸輪-連桿組合機構(gòu)設計系統(tǒng)[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2 劉健;陳厚軍;段振云;吳宏基;;Bertrand共軛曲面基本原理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3 閻長罡,趙永成,張連東,曹志軍,劉健;基于仿真的共軛齒面接觸域的數(shù)字計算新方法[J];大連鐵道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4 姜虹;王小椿;;三周節(jié)變傳動比限滑差速器性能分析及試驗研究[J];工程機械;2006年12期

5 林超;曾慶龍;聶玲;龔海;;高階橢圓錐齒輪齒距誤差的三坐標測量方法[J];重慶大學學報;2013年10期

6 王伏林;易傳云;胡仲勛;陳靜;;一種二維數(shù)字化齒面加工方法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7 李紅勛;劉加文;李銳;譚柏春;賈楠;任云飛;;一種非圓錐副平面漸開線齒形設計方法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李龍;賈巨民;段秀兵;周鑫;;基于Pro/E的變傳動比限滑差速器非圓錐齒輪參數(shù)化建模與有限元分析[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9 趙玉民;倪俊義;馬延會;;非圓錐齒輪的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J];機械傳動;2010年09期

10 肖來元,廖道訓,易傳云;共軛曲面求解理論與方法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2年03期


  本文關鍵詞:正交復合運動錐齒輪副的設計與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60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860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013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