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5-28 07:18
本文應廈門金龍大客車前處理電泳線生產的實際要求,借助于多體動力學理論,完成了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開發(fā)和研制,即將傳統(tǒng)的輸送機的開發(fā)研究納入到現代多體動力學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中,通過虛擬樣機技術來展現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基于軌道運行的動態(tài)性能,并以全新的設計理念對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開發(fā)進行了新的構思和規(guī)劃。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論了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設計方案,對其運行機構和原理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建立了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運行的動力學模型,對其動力學特性進行了分析與評價。 2.在三維造型軟件中建立了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整車模型,完成了裝配分析,為其動力學及結構分析提供了實體模型。 3.建立了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虛擬樣機模型并進行了動力學仿真分析,根據仿真得到的輸送機運行的切向力、法向力以及位置坐標等反映工作性能參數的變化規(guī)律,對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作出了評價,驗證動力學模型的正確性。 4.在仿真的基礎上,進行了靈敏度分析和參數化設計研究,對影響系統(tǒng)性能及工作穩(wěn)定、可靠性的主要設計參數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改進意見。 5.對承載滾輪、承載框架等關鍵部件進行了有限元分析,進行結構校核。 ...
【文章頁數】:1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提要
第1章 緒論
1.1 汽車車身前處理電泳輸送設備的發(fā)展歷史及研究現狀
1.1.1 單軌懸掛自行輸送機
1.1.2 滾浸式輸送機
1.1.3 多功能穿梭機
1.1.4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
1.2 基于虛擬樣機的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設計理念
1.3 接觸力學相關問題
1.4 接觸問題有限元法發(fā)展
1.5 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1.6 研究內容
第2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組成及其工作原理
2.1 軌道系統(tǒng)
2.2 自行小車
2.2.1 牽引小車
2.2.2 承載小車
2.2.3 牽引桿
2.2.4 框架
2.3 同步升降裝置
2.4 吊具
2.5 控制裝置
第3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動力學模型
3.1 多體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與求解一般過程
3.1.1 多剛體系統(tǒng)運動學和動力學理論
3.1.2 關于模型的簡化處理
3.2 基于多體動力學理論的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動力學建模
3.2.1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空間1 自由度動力學模型
3.2.2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空間2 自由度動力學模型
3.2.3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空間6 自由度動力學模型
3.3 仿真環(huán)境介紹
3.4 SIMULINK仿真模型與結果分析
3.5 本章結論
第4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虛擬樣機
4.1 虛擬樣機設計方法的優(yōu)越性分析
4.2 應用 ADAMS 軟件的理論基礎
4.2.1 自由度
4.2.2 坐標系
4.2.3 速度、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定義
4.3 動力學仿真求解
4.3.1 系統(tǒng)動力學方程
4.3.2 初始條件設置
4.4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三維模型的建立
4.5 虛擬樣機模型的建立
4.6 虛擬樣機仿真與結果分析
4.7 模型對比分析
4.8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性能分析
4.8.1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與單軌懸掛自行輸送機對比分析
4.8.2 進一步仿真分析
4.9 參數化設計研究
4.9.1 設計變量的選擇
4.9.2 靈敏度分析
4.9.3 設計研究
4.9.4 仿真優(yōu)化分析
4.10 本章結論
第5章 滾輪與軌道接觸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分析方法
5.2 承載輪的有限元模型
5.2.1 有限元模型的劃分
5.2.2 單元的選擇
5.2.3 材料屬性
5.2.4 模型的建立、網格的劃分及施加約束
5.3 在不同工況下的分析
5.3.1 非線性有限元接觸分析方程
5.3.2 承載小車有限元分析
5.3.3 軌道有限元分析
5.4 本章結論
第6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工程應用
6.1 主要技術參數確定
6.2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物理樣機
6.2.1 牽引小車的物理樣機
6.2.2 承載小車的物理樣機
6.2.3 框架的物理樣機
6.2.4 同步升降裝置的物理樣機
6.2.5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物理樣機
6.3 本章結論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7.1 本文的結論及創(chuàng)新
7.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參加的科研項目
摘要
ABSTRACT
本文編號:3824196
【文章頁數】:1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提要
第1章 緒論
1.1 汽車車身前處理電泳輸送設備的發(fā)展歷史及研究現狀
1.1.1 單軌懸掛自行輸送機
1.1.2 滾浸式輸送機
1.1.3 多功能穿梭機
1.1.4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
1.2 基于虛擬樣機的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設計理念
1.3 接觸力學相關問題
1.4 接觸問題有限元法發(fā)展
1.5 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1.6 研究內容
第2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組成及其工作原理
2.1 軌道系統(tǒng)
2.2 自行小車
2.2.1 牽引小車
2.2.2 承載小車
2.2.3 牽引桿
2.2.4 框架
2.3 同步升降裝置
2.4 吊具
2.5 控制裝置
第3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動力學模型
3.1 多體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與求解一般過程
3.1.1 多剛體系統(tǒng)運動學和動力學理論
3.1.2 關于模型的簡化處理
3.2 基于多體動力學理論的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動力學建模
3.2.1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空間1 自由度動力學模型
3.2.2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空間2 自由度動力學模型
3.2.3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空間6 自由度動力學模型
3.3 仿真環(huán)境介紹
3.4 SIMULINK仿真模型與結果分析
3.5 本章結論
第4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虛擬樣機
4.1 虛擬樣機設計方法的優(yōu)越性分析
4.2 應用 ADAMS 軟件的理論基礎
4.2.1 自由度
4.2.2 坐標系
4.2.3 速度、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定義
4.3 動力學仿真求解
4.3.1 系統(tǒng)動力學方程
4.3.2 初始條件設置
4.4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三維模型的建立
4.5 虛擬樣機模型的建立
4.6 虛擬樣機仿真與結果分析
4.7 模型對比分析
4.8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性能分析
4.8.1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與單軌懸掛自行輸送機對比分析
4.8.2 進一步仿真分析
4.9 參數化設計研究
4.9.1 設計變量的選擇
4.9.2 靈敏度分析
4.9.3 設計研究
4.9.4 仿真優(yōu)化分析
4.10 本章結論
第5章 滾輪與軌道接觸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分析方法
5.2 承載輪的有限元模型
5.2.1 有限元模型的劃分
5.2.2 單元的選擇
5.2.3 材料屬性
5.2.4 模型的建立、網格的劃分及施加約束
5.3 在不同工況下的分析
5.3.1 非線性有限元接觸分析方程
5.3.2 承載小車有限元分析
5.3.3 軌道有限元分析
5.4 本章結論
第6章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工程應用
6.1 主要技術參數確定
6.2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物理樣機
6.2.1 牽引小車的物理樣機
6.2.2 承載小車的物理樣機
6.2.3 框架的物理樣機
6.2.4 同步升降裝置的物理樣機
6.2.5 雙軌懸掛自行輸送機的物理樣機
6.3 本章結論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7.1 本文的結論及創(chuàng)新
7.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參加的科研項目
摘要
ABSTRACT
本文編號:3824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82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