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馬氏體/貝氏體復相灰鑄鐵組織特點及強化機制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9 23:04
本文著重對馬氏體/貝氏體(M/B)復相灰鑄鐵組織特點、強化機理以及耐磨性進行了研究。為充分發(fā)揮M/B復相組織的優(yōu)良性能,應盡可能減少片狀石墨引起的減縮、割裂等作用。采用降低C、Si含量,調整Si/C、添加硅鈣孕育劑進行孕育處理、微合金化以及使用冷鐵,加快凝固冷卻速度等辦法,以細化、鈍化、均化片狀石墨。在此基礎上,采用鉻、鉬、銅或者鎳、鉬低合金化并結合一定熱處理工藝獲得馬氏體/下貝氏體復相灰鑄鐵。并且鎳鉬M/B復相灰鑄鐵淬火組織中含有少量“白亮區(qū)”聚集在共晶團邊界,主要由殘余奧氏體和高碳馬氏體組成。下貝氏體形核最先發(fā)生在片狀石墨/奧氏體界面,并且沿片狀石墨尖部擴展方向由于位錯密度比較高也利于貝氏體在此處形核。溫度稍低時在奧氏體邊界也就是“白亮區(qū)”附近也有下貝氏體形核。采用壓痕法探索鎳鉬M/B復相灰鑄鐵內裂紋萌生以及擴展方式,電鏡觀察表明:裂紋最早在石墨-基體(G-m)界面形成,增大壓力,裂紋很快在“白亮區(qū)”內形成;M/B復相可以強化G-m界面,裂紋在G-m界面形成后由于M/B強相的包圍將優(yōu)先沿界面擴展。加大壓力,裂紋進入基體后在較多M/B復相界面以及殘余奧氏體薄膜的抑制下呈“Z”形擴展。...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合金元素加入量和抗拉強度、硬度的關系
1.2 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對灰鑄鐵抗拉強度的影響系uence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alloy elements to tensile-strecast iron中附加少量合金元素,不僅使抗拉強度提高,而域擴大,即可使相對應的允許含碳量、含硅量范制。熱處理,熱處理僅能改變基體組織,改變不了石墨形狀灰鑄鐵的力學性能,而且灰鑄鐵的低韌性又使快施。這些特點使得有關灰鑄鐵的熱處理的研究開磨要求的灰鑄鐵件目前經常采用的熱處理方法有處理
55~60HRC[22]。淬火-回火熱處理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提高灰鑄鐵的強度性能(它可以用更經濟的添加合金元素或降低碳、硅含量來獲得),而是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③等溫淬火灰鑄鐵為獲得貝氏體組織可以采用等溫淬火[23,24]。鎳、鉻、鉬等元素能使灰鑄鐵的 C 曲線右移,既推遲灰鑄鐵的相變開始與終了溫度(圖 1.3)有利于獲得貝氏體組織[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等溫淬火對灰鑄鐵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 汪振華,尹志新,劉志科,尹秉升. 鑄造. 2006(04)
[2]貝氏體相變機制的探討[J]. 劉宗昌. 包頭鋼鐵學院學報. 2005(03)
[3]馬氏體磨料磨損特性的研究[J]. 鄧世萍,?烧,饒啟昌. 鑄造技術. 2005(05)
[4]灰鑄鐵研究和生產的新進展與展望[J]. 曾大本,唐靖林. 現代鑄鐵. 2005(01)
[5]GCr15鋼V型導軌裂紋分析[J]. 宋佩維,井曉天,葛利玲,張光顯. 熱加工工藝. 2004(09)
[6]金屬型鑄造的鋼球超精研盤性能分析[J]. 孫紅原,楊森,于海波. 軸承. 2003(10)
[7]鋼中貝氏體相變的論爭及前景[J]. 劉宗昌. 包頭鋼鐵學院學報. 2003(01)
[8]貝氏體/馬氏體耐磨鑄鋼中斷正火工藝研究[J]. 符蓉,王國順. 鑄造技術. 2003(01)
[9]高品質灰鑄鐵的生產技術[J]. 逄偉. 汽車工藝與材料. 2002(11)
[10]配副對耐磨鋼磨粒磨損特性的影響[J]. 馬幼平. 金屬熱處理. 2002(09)
本文編號:3221499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合金元素加入量和抗拉強度、硬度的關系
1.2 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對灰鑄鐵抗拉強度的影響系uence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alloy elements to tensile-strecast iron中附加少量合金元素,不僅使抗拉強度提高,而域擴大,即可使相對應的允許含碳量、含硅量范制。熱處理,熱處理僅能改變基體組織,改變不了石墨形狀灰鑄鐵的力學性能,而且灰鑄鐵的低韌性又使快施。這些特點使得有關灰鑄鐵的熱處理的研究開磨要求的灰鑄鐵件目前經常采用的熱處理方法有處理
55~60HRC[22]。淬火-回火熱處理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提高灰鑄鐵的強度性能(它可以用更經濟的添加合金元素或降低碳、硅含量來獲得),而是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③等溫淬火灰鑄鐵為獲得貝氏體組織可以采用等溫淬火[23,24]。鎳、鉻、鉬等元素能使灰鑄鐵的 C 曲線右移,既推遲灰鑄鐵的相變開始與終了溫度(圖 1.3)有利于獲得貝氏體組織[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等溫淬火對灰鑄鐵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 汪振華,尹志新,劉志科,尹秉升. 鑄造. 2006(04)
[2]貝氏體相變機制的探討[J]. 劉宗昌. 包頭鋼鐵學院學報. 2005(03)
[3]馬氏體磨料磨損特性的研究[J]. 鄧世萍,?烧,饒啟昌. 鑄造技術. 2005(05)
[4]灰鑄鐵研究和生產的新進展與展望[J]. 曾大本,唐靖林. 現代鑄鐵. 2005(01)
[5]GCr15鋼V型導軌裂紋分析[J]. 宋佩維,井曉天,葛利玲,張光顯. 熱加工工藝. 2004(09)
[6]金屬型鑄造的鋼球超精研盤性能分析[J]. 孫紅原,楊森,于海波. 軸承. 2003(10)
[7]鋼中貝氏體相變的論爭及前景[J]. 劉宗昌. 包頭鋼鐵學院學報. 2003(01)
[8]貝氏體/馬氏體耐磨鑄鋼中斷正火工藝研究[J]. 符蓉,王國順. 鑄造技術. 2003(01)
[9]高品質灰鑄鐵的生產技術[J]. 逄偉. 汽車工藝與材料. 2002(11)
[10]配副對耐磨鋼磨粒磨損特性的影響[J]. 馬幼平. 金屬熱處理. 2002(09)
本文編號:3221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2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