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機械論文 >

對5m 3 斗容量液壓裝載機鏟斗輕載快降閥的改進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05:23
  簡單介紹了5 m3裝載機的液壓系統(tǒng),并闡述了對其鏟斗輕載快速下降閥的改進。分析了新閥的結構、原理和特點。新型閥與已有閥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動作靈敏可靠、體積小、質量輕的優(yōu)點。 

【文章來源】:機床與液壓. 2016,44(0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對5m 3 斗容量液壓裝載機鏟斗輕載快降閥的改進


3裝載機液壓系統(tǒng)圖

原理圖,鏟斗,輕載,原理


閥控制2個完全相同的雙聯(lián)多路換向閥組6和11中的一聯(lián)。②多路換向閥組6和11中的兩聯(lián)換向閥是按順序單動回路連接的。③工作裝置回路主泵18的壓力油由多路閥組11控制,輔助泵20的壓力油由多路閥組6控制,2個回路的壓力油在進入相應的液壓缸之前在油管內合流,即閥外合流。④在該系統(tǒng)動臂缸回路中串聯(lián)1個快速下降閥3及卸荷閥2,目的是縮短工作循環(huán)時間,提高生產(chǎn)率。使鏟斗輕載或空載時能快速下降,但不能損壞動臂液壓缸,所以另外裝有卸荷閥,以保證鏟斗在大荷載時能以正常速度下降。鏟斗輕載時,快速下降閥動作原理如圖2所示。圖2鏟斗輕載時快速下降閥動作原理鏟斗載荷小時,動臂下降時動臂液壓缸下腔的排油壓力小,與動臂液壓缸下腔相通的卸荷閥控制口受到的壓力也校該壓力產(chǎn)生的向上的推力小于卸荷閥芯上端彈簧向下的壓力,所以卸荷閥芯處于最下端位置(圖示位置),切斷了卸荷閥的入口和出口。這時動臂液壓缸下腔排出的油流入A腔并從A腔流入C腔,自C腔與多路換向閥相通返回油箱。在從A腔向C腔流動時,油流經(jīng)環(huán)形節(jié)流縫隙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損失,并通過小孔d進入H腔作用于閥芯上端。同時A腔的油通過中心孔進入G腔,使閥芯受向上的推力。當G腔與H腔壓力差大于上端彈簧力時,閥芯被推到上端極限位置(圖示位置),使A腔與B腔相通,動臂缸下腔的回油可直接返回上腔,構成短路循環(huán),使動臂得以快速下降而不會產(chǎn)生供油不足的問題。這對大型裝載機來說是很重要的,裝載機鏟斗輕載,特別是空斗下降最頻繁,因為大型裝載機往往與大型自卸貨車配合使用,卸物料的動臂要提升到一定高度或最高,卸完物料后快速下降動臂,有利于縮短循環(huán)時間、提高生產(chǎn)率。鏟斗重載時,快速下降閥動作原理如圖3所示。鏟斗重載時,動臂液壓缸下腔排油壓力也大?

原理圖,鏟斗,原理,動臂


際腔作用于閥芯上端。同時A腔的油通過中心孔進入G腔,使閥芯受向上的推力。當G腔與H腔壓力差大于上端彈簧力時,閥芯被推到上端極限位置(圖示位置),使A腔與B腔相通,動臂缸下腔的回油可直接返回上腔,構成短路循環(huán),使動臂得以快速下降而不會產(chǎn)生供油不足的問題。這對大型裝載機來說是很重要的,裝載機鏟斗輕載,特別是空斗下降最頻繁,因為大型裝載機往往與大型自卸貨車配合使用,卸物料的動臂要提升到一定高度或最高,卸完物料后快速下降動臂,有利于縮短循環(huán)時間、提高生產(chǎn)率。鏟斗重載時,快速下降閥動作原理如圖3所示。鏟斗重載時,動臂液壓缸下腔排油壓力也大,卸荷閥控制口受到較大的壓力,卸荷閥芯下端向上產(chǎn)生的推力大于上端彈簧壓力使卸荷閥芯被推到上端位置(圖示位置),使卸荷閥的入口與出口相通,A腔的壓力油通過G腔、經(jīng)卸荷閥的入口和出口,進入H腔與彈簧一起推壓快速下降閥芯向下移動(圖示位置),切斷A腔和B腔。這時動臂液壓缸下腔的回油路線是:A腔→C腔→多路換向閥組→油箱。因此可得到與不帶快速下降閥相同的下降速度。圖3鏟斗重載時快速下降閥動作原理從上面的分析可知,這套機構只是在動臂下降時才起作用,當動臂提升時則無效。即實現(xiàn)重載慢降,輕載快降。需要注意的是:這套機構是根據(jù)鏟斗的荷載自動調節(jié)動臂下降的速度,不需要操作人員干預;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例如當空斗下降時,踩發(fā)動機加速踏板則速度反而變慢,這是因為踩發(fā)動機加速踏板使油泵流量增加,以致超過動臂下降所需的流量,使動臂缸下腔來不及排油而導致壓力上升,造成快速下降閥不起作用。2對鏟斗輕載快速下降閥的改進新型鏟斗輕載快速下降閥的結構如圖4所示,彈簧安置在閥芯下面的G腔內。彈簧腔的油液可采用外泄(如圖4所示)、或


本文編號:306465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06465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313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