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噴射泵內部流場計算、分析與性能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0-12-17 07:23
旋噴泵是一種新型特低比轉速泵,具有小流量、高揚程、Q-H曲線平坦、結構簡單等特點,它比一般的同比轉速的離心泵效率要高10-20%左右,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造紙、消防等行業(yè)。由于國內對于旋噴泵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不夠深入全面,尤其是對于主要過流部件一集流管和轉子腔的研究很少,致使該類型泵的效率還較低,應用較少。因此研究旋噴泵內的流動規(guī)律和設計方法有著重大的理論價值和良好的應用前景。本文利用FLUENT6.1軟件,采用標準k-ε雙方程紊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對XP300-3型旋噴泵進行了內部流場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并對集流管和轉子腔進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結論:為了檢驗模擬計算的準確性,本文先對XP300-3型旋噴泵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通過把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相對比,結果表明預測曲線與實驗曲線趨勢基本一致,預測值與實驗值在設計工況附近差別不大,這為下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礎。通過對分別用矩形葉輪、復合式葉輪與大包角后彎葉輪所組成的旋噴泵進行模擬比較后發(fā)現(xiàn):矩形葉輪的壓力、速度分布都比較均勻,整個泵的揚程、效率均能達到要求;而后兩種形式的葉輪的壓力梯度分布不均勻,出口處壓力分布不理想,速度分...
【文章來源】: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旋轉噴射泵結構簡圖
碩士學位論文n,竺2(一0·70,+7·”79。一8.402a’)=O,并對某旋噴泵集流管進行了計算驗證,結果吻后,齊學義,楊軍虎等網(wǎng)指出集流管在泵腔中有液體繞流,因此要求集流管應部形狀,以滿足繞流阻力最小的要求,認為擴散段采用唇形的流線形狀比較好,以后集流管的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云章等〔24J〔44一4e]也只是設計了集流管的進口直徑和出口直徑,計算公式與上相同,機進行了驗證。成木等〔20]設計了4種方案的集流管,簡圖如下,并對它們進行了試驗。
碩士學位論文n,竺2(一0·70,+7·”79。一8.402a’)=O,并對某旋噴泵集流管進行了計算驗證,結果吻后,齊學義,楊軍虎等網(wǎng)指出集流管在泵腔中有液體繞流,因此要求集流管應部形狀,以滿足繞流阻力最小的要求,認為擴散段采用唇形的流線形狀比較好,以后集流管的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云章等〔24J〔44一4e]也只是設計了集流管的進口直徑和出口直徑,計算公式與上相同,機進行了驗證。成木等〔20]設計了4種方案的集流管,簡圖如下,并對它們進行了試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旋轉噴射泵在尿素深度水解系統(tǒng)的應用[J]. 王光成. 機械. 2006(08)
[2]長志泵業(yè)研制成功超低碳鎳鉬旋噴泵[J]. 徐秀生. 機械制造. 2006(07)
[3]RA—2/130型旋轉噴射泵的研制[J]. 徐秀生,左長志,王玉霞,左玉花. 石油機械. 2006(03)
[4]LG-2/130型管道式旋轉噴射泵的研制[J]. 徐秀生,左長志,王玉霞. 化工設備與管道. 2005(06)
[5]旋轉噴射泵主要過流部件設計研究[J]. 李德忠,楊軍虎,劉彥,韋宏敏. 流體機械. 2005(09)
[6]旋轉噴射泵集流管內部流動計算[J]. 田愛民,許洪元. 石油化工設備. 2005(02)
[7]旋噴泵內部流動與能量損失分析研究[J]. 程云章,朱兵,陳紅勛,吳文權. 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 2004(05)
[8]旋噴泵葉輪內部流動的全三維數(shù)值模擬[J]. 鄒雪蓮,陳紅勛. 排灌機械. 2004(02)
[9]低比轉數(shù)旋噴泵的試驗研究[J]. 程云章,吳文權,牟慶華.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03(02)
[10]旋噴泵水力性能的試驗研究[J]. 王成木,黎成行,尹曉,肖家煌. 水泵技術. 2000(05)
碩士論文
[1]潛水式軸流泵內部流場計算、分析與性能預測[D]. 張煒.蘭州理工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1639
【文章來源】: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旋轉噴射泵結構簡圖
碩士學位論文n,竺2(一0·70,+7·”79。一8.402a’)=O,并對某旋噴泵集流管進行了計算驗證,結果吻后,齊學義,楊軍虎等網(wǎng)指出集流管在泵腔中有液體繞流,因此要求集流管應部形狀,以滿足繞流阻力最小的要求,認為擴散段采用唇形的流線形狀比較好,以后集流管的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云章等〔24J〔44一4e]也只是設計了集流管的進口直徑和出口直徑,計算公式與上相同,機進行了驗證。成木等〔20]設計了4種方案的集流管,簡圖如下,并對它們進行了試驗。
碩士學位論文n,竺2(一0·70,+7·”79。一8.402a’)=O,并對某旋噴泵集流管進行了計算驗證,結果吻后,齊學義,楊軍虎等網(wǎng)指出集流管在泵腔中有液體繞流,因此要求集流管應部形狀,以滿足繞流阻力最小的要求,認為擴散段采用唇形的流線形狀比較好,以后集流管的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云章等〔24J〔44一4e]也只是設計了集流管的進口直徑和出口直徑,計算公式與上相同,機進行了驗證。成木等〔20]設計了4種方案的集流管,簡圖如下,并對它們進行了試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旋轉噴射泵在尿素深度水解系統(tǒng)的應用[J]. 王光成. 機械. 2006(08)
[2]長志泵業(yè)研制成功超低碳鎳鉬旋噴泵[J]. 徐秀生. 機械制造. 2006(07)
[3]RA—2/130型旋轉噴射泵的研制[J]. 徐秀生,左長志,王玉霞,左玉花. 石油機械. 2006(03)
[4]LG-2/130型管道式旋轉噴射泵的研制[J]. 徐秀生,左長志,王玉霞. 化工設備與管道. 2005(06)
[5]旋轉噴射泵主要過流部件設計研究[J]. 李德忠,楊軍虎,劉彥,韋宏敏. 流體機械. 2005(09)
[6]旋轉噴射泵集流管內部流動計算[J]. 田愛民,許洪元. 石油化工設備. 2005(02)
[7]旋噴泵內部流動與能量損失分析研究[J]. 程云章,朱兵,陳紅勛,吳文權. 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 2004(05)
[8]旋噴泵葉輪內部流動的全三維數(shù)值模擬[J]. 鄒雪蓮,陳紅勛. 排灌機械. 2004(02)
[9]低比轉數(shù)旋噴泵的試驗研究[J]. 程云章,吳文權,牟慶華.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03(02)
[10]旋噴泵水力性能的試驗研究[J]. 王成木,黎成行,尹曉,肖家煌. 水泵技術. 2000(05)
碩士論文
[1]潛水式軸流泵內部流場計算、分析與性能預測[D]. 張煒.蘭州理工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1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921639.html
教材專著